李迅雷:扩大自美进口有什么好处?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消费升级,扩大进口成为满足国内需求的重要方式。同时,扩大进口还可以减少当前中美巨额贸易顺差。

在6月2日至3日的中美磋商中,双方在农产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6月7日表示,中方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扩大自美进口。他指出,中方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李迅雷撰文指出,当前阶段中国扩大自美进口(包括能源、农产品、药品、服务贸易等领域)是顺应国内的消费结构需要和扩大内需的需要:第一,扩大进口能够倒逼内需的质量提升,尤其是倒逼制造业企业进行更高质量的投资。第二,扩大进口也顺应了消费结构的转变。扩大自美进口,尤其是服务贸易的进口,有助于满足中国居民日益扩大的服务需求。

中国扩大自美进口

顺应消费结构转变需要

by 李迅雷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扩大到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较低,但短期对关键领域的打击,仍有可能对中国净出口产生影响,外需存在波动加大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抓手。

扩大内需不能简单重复以往的“大水漫灌”,而要选择“精准滴灌”。重点在于提振消费,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先进制造业投资等。

当前阶段中国扩大自美进口(包括能源、农产品、药品、服务贸易等领域)顺应国内的消费结构需要和扩大内需的需要:

第一,扩大进口能够倒逼内需的质量提升。突出体现在推动制造业投资方面,应该看到,扩大进口在短期内势必对国内制造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对于同质化较为明显、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偏低的产品,会产生明显冲击。但从积极方面来看,扩大进口也在倒逼国内企业进行更高质量的投资,特别是在扩充新产能、加大投资的过程中,进一步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和高端化,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李迅雷:扩大自美进口有什么好处?

图1 制造业细分行业销售利润率比较

第二,扩大进口顺应了消费结构的转变。从近五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来看,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作为居民必需消费品,居民对食品支出的增速逐步走低,在此背景下,积极扩大进口,引进新的产品,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同时,城镇居民对服务的消费逐步走高,年均有10%左右的增幅,其中对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的支出远远高于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增速。因此,扩大自美进口,尤其是服务贸易的进口,有助于满足中国居民日益扩大的服务需求。

李迅雷:扩大自美进口有什么好处?

图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比(%)

在面对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适度扩大进口,包括农产品、能源、药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进口,加快力度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

例如,在目前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比重过大,占全球人口19%的中国,约消费占全球消费量50%左右的猪肉,但鸡肉和牛肉的消费量相对不足,因此,扩大对牛肉的进口也是符合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另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耕地中化肥的使用量大约是美国甚至印度的五倍以上,也就是说,中国农业的高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结果。长此以往,中国水土污染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因此,适度扩大农产品的进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无论从环保的角度看,还是对农业的影响看,都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我国资源的特点是“多煤、少油、贫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以高碳能源煤炭为主,由此也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主要一次能源。因此,建议在推进节能减排的同时,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通过扩大对天然气的进口,以大幅提高天然气在能源利用中的比重。

在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建议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等负荷中心,有序建设一批燃气调峰机组。加快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地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完善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和城乡输配管网系统。

过去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成为全球农业高产国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代价就是高污染,如今,我们应该以经济增长质量为核心,以较低的环境成本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加值。也就是说,要借鉴过去发达国家采取的投资和经营模式。

扩大进口的主要方式还是以降低关税为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没有必要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除了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及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既可以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同时也是扩大进口的一个有效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