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何重蹈北宋覆辙选择“联蒙灭金”政策?

端平元年(1234年),金朝政权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终告灭亡,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但这一结果对南宋而言并非福音,因为继而面对的是比女真人更为强悍的蒙古人。蒙古人在灭亡金政权之后并没有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继续南进,将灭亡南宋政权作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在宋朝历史上,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而最终盟国演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情,这已不是第一次,北宋末年与女真结盟而消灭辽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结果是随着辽国的灭亡,北宋不久也重蹈覆辙,其结局的悲惨,不亚于辽的亡国。何以南宋100年前的亡国之痛尚未消弭,在自身实力比北宋灭亡之时强不了多少的情况下,竟然与比当时女真更为强大的蒙古结盟,难道没有想过在灭亡金国之后,将有可能重演百年之前的悲剧吗?这一军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对南宋而言,有其几方面的原因:

南宋强烈的复仇意识

对于宋、金、蒙三方的力量尤其是蒙古人的企图,南宋朝廷上下并非无所窥测。乔行简(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官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认为在蒙古人势力兴起的形势下,应该认识到,金已经由过去的仇敌转而为今天的缓冲国,只要金能抵御蒙古人的进攻,南宋继续向金输纳岁币也是未尝不可的。蒙古势力很强,已经具备了灭亡金朝的能力,等到蒙古灭亡金朝之后,与宋为邻,对宋朝并不是一件好事。若不与金朝绝交,继续输纳岁币,则有利于金人抗蒙,这样,南宋也有机会舒缓时间,组织力量,对抗蒙古人的南下。乔行简的主张,在宋金世仇终于可以得报的情况下,当然是难以得到人们的赞同。更多的人认为“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应该乘金朝遭遇蒙古进攻之机,停止向金人输纳岁币,并出兵北上收复失地,以报君父之仇。名臣真德秀即持此论,他认为想以金人为屏蔽是靠不住的,应该乘“虏之将亡而亟图自立之策”,认为宋朝应该尽快使自己强大起来,既可以改变自己原来在金朝面前的卑弱地位,又可以应付蒙古的进攻。由此可以看出,面对蒙古汹汹南下,世仇金朝依然故我的情况下,南宋朝廷有两派意见,一者扶持金朝,以之为对抗蒙古的屏蔽;一者认为应趁此机会灭亡金朝,并由此振奋精神,再图抵抗蒙古南下的企图。

南宋为何重蹈北宋覆辙选择“联蒙灭金”政策?

可以说,虽然南宋朝廷意见不一,但也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为凶恶的敌人。那么,何以南宋朝廷会不与金朝结盟或至少保持中立,而是与蒙古联手对抗金朝呢?先看南宋朝廷就蒙古、金朝问题的看法。对金朝的态度,不同于与其他周边政权。由于金兵南下,掳取徽钦二帝北归,包括皇室在内的朝廷上下被洗劫一空。幸得赵构南逃,才为赵宋王朝保留一缕血脉,但也仅能偏安东南一隅。因而可以说,金朝的兴起,给宋朝造成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皇室被掳,财富被劫,土地被占,继之而来的是,还要长年累月地向金人交纳大量岁币。这样的状况,导致宋人对金人恨之入骨,宋朝虽多年积贫积弱,但收复失地以报世仇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样的情势下,若要朝廷冷静地面对宋蒙、宋金关系,继续向金供给岁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对很多人来说,既然多年来兴兵动武尚且不足以得到的灭金目的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却还要继续屈辱地供给岁币,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跳出当时的情势分析,乔行简的看法自然是可取的,但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看法是过于冷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大多数人认为真德秀的看法可取,一鼓而雪百年之耻,自然能得到众人的赞同。在战争开始,金朝灭亡指日可待的情况下,即使主张灭金以报世仇的真德秀,对于如何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也提出应该谨慎对待,其预感联蒙灭金可能重蹈北宋当年联金灭辽的覆辙。可以说,在南宋朝廷内部,虽然“灭金”的声音很响,但“联蒙”的策略一直没占上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宋朝廷风向突然一变,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夹击,使金朝走向灭亡呢。究其原因还在金朝策略失误,无视南宋对金朝的有利因素,盲目南下争夺地盘,将可能的盟友推到了敌人一边。

金朝的错误决定将潜在的盟友推向敌方

南宋朝廷对金、蒙古的不同意见,金朝若能好好加以利用,则对于他们的抗蒙事业是有利无害的。但金朝无视南宋朝廷的争论,根本没有想到宋朝也会存在有利于金宋联合的因素,更没有想到去争取宋人联合抗蒙,相反,在得知南宋要断绝岁币的输纳后,大为不满。在这种情势下,为了解决金朝国内的危机,也为了惩罚南宋拒交岁币的行为,于1217年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金朝在与西夏友好关系破裂、蒙古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向蒙古派出使者,请求议和。但金宣宗在议和之后,却又南逃汴京。成吉思汗认为金朝议和缺乏诚意,再次派兵南下,兵锋直抵河南。在西夏骚扰、蒙古进攻的外部打击下,金朝内部也不平静,东北有耶律留哥叛变和蒲鲜万奴建立的东夏国,东有红袄军的不断进攻等,金朝已经面临三面被困之势,唯有南边的宋朝还能保持互不侵犯。因而,金朝在仅仅控制河南数州之地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与南宋的关系,对于金朝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在蒙古与金朝和约撕毁之后,金朝的唯一出路是考虑巩固原有关系,建立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军事联盟,以对抗共同的敌人———蒙古。

南宋为何重蹈北宋覆辙选择“联蒙灭金”政策?

但金人对南宋不屑一顾,借南宋拒绝输纳岁币之机,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最终将宋朝推向敌人一边,造成四面受敌之势。专擅朝政的术虎高琪认为,金朝迁都汴京后,金朝所能控制的地盘非常之小,于是主张南攻宋朝,其他一些大臣也有此意。在这种朝议背景下,金宣宗以南宋不输纳岁币为由,于兴定元年(1217年)四月正式发动对南宋的战争。金宣宗攻宋,其目的有二,一是夺取南宋淮南之地,作为北方被蒙古攻取的土地的补偿;二是河南一路难以应付包括战争费用在内的各种物资需求,金朝财政已经十分窘迫,他们希望通过对宋战争,掠取财物,解决财政危机。但战争的形势并不如金人估计的那么乐观。最初,金人虽然占领了南宋淮南的一些州县,但很快被宋人收复,随后,宋金边境陷入长期的拉锯战中。金兵在攻宋战争中没有占到便宜,试图夺取淮南以为缓冲之地的计划落空了。对此,金朝内部也有人洞察到了,金人夺取淮南以后,宋人必会拼死相争,金人将陷入无休止的宋金战争之中,若是不能夺取淮南之地,害处将会更大。因此极力反对攻打南宋。

南宋为何重蹈北宋覆辙选择“联蒙灭金”政策?

但这样的声音在金朝朝廷之上毕竟微弱,战争如期进行。金朝不但没有夺取淮南之地,倒是丧失了许多有生力量,金宣宗发动攻宋战争后,曾多次失败,金人丧失兵马难以统计。付出如此巨大的兵马损失,却并未能夺取淮南之地,也没能迫使南宋朝廷重新交纳岁币,反而损耗了淮北原有物资,增加了战争负担,使金朝在对蒙战争中更加处于下风。可以说,在蒙古铁骑南下,内部叛乱频仍的危急形势下,金朝朝廷上下能倚靠的,唯有笼络周边政权尤其南宋,稳定后方,才有可能消除内乱,进而积极备战,才有可能抵挡蒙古大军的南下,而绝不应不顾南宋朝廷当时在对金朝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为了岁币之事而攻击南宋,将可能的盟友、至少是中立者推到地方,自己亲手造成四面受敌的困境。

强大的蒙古让南宋身不由已

金朝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被蒙古消灭已是迟早的事,毕竟当时的金朝已经丧失了东北、山东等地,西夏的同盟关系业已破坏,实际控制区域只有河南一地的数个州府。这一点,蒙古政权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因而将主力调离准备西征,仅以偏师以骚扰金朝。对蒙古来说,消灭金朝,只是早晚的事,且根本不需要与南宋建立军事同盟。因此可以说,南宋在强大的蒙古面前,并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南宋所能做的,只是守住自己的淮南之地,不使金朝势力南下。名义上的同盟关系,只是为了让蒙古在灭了金朝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南下的步伐,让南宋可以多苟延些时日。南宋所能做的也就这些,一旦希望有所动作,则必然遭致蒙古的打击,不久之后的“端平入洛”就是证明。

对南宋来说,与蒙古结盟并非多么高明的举动,只不过是送走一只暮年的狼,却迎来一只壮年的虎罢了。但在当时的情势下,朝廷上下报仇心切,而金朝也不能调整政策,自己打破与南宋的和平关系,再加上蒙古势力确实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所能做的,也就是与蒙古结盟消灭金朝了。形势太复杂,数百年之后的我们,也就只能给予同情的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