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顺昌保卫战大捷

顺昌之战是刘锜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在南宋抗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金国统治者灭亡北宋之后,不断举兵向江南侵扰,但黄河南北广大南宋爱国军民仍然以各种形式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宋高宗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金国统治者为了获得一个休整的机会,与南宋签订了一个和约。根据这一和约,宋方必须割地赔款、对金称臣。当南宋统治者陶醉于和约成立之后的"和平气象时,金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作好了战争准备,于是撕毁和约,于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悍然兵分四路南下,再次向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战线从东部的淮水下游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陕西。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顺昌保卫战大捷


大敌压境之际,朝廷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刘锜为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抵挡金兀术所统金军向东京(今河南开封)方面的进攻。刘锜领命,亲率军队,渡过长江,跨过淮水,长途驰驱二千二百里,前住东京驻防。但是,五月十五日刘锜率领部分军队抵达顺昌(今安镦阜阳)时,东京已经陷落。三天之后,攻克东京的金军继续向南挺进,离东京不远的陈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也陷落。离陈州仅三百里的顺昌成了宋金对峙的前沿阵地。

顺昌在北宋时属京西北路,南宋时属南京路,位于颍河下游的南岸,其西北面正好是颍河同泉河的汇合口,地处平原地带,无险可守,但因这里是交通要道,故在战略上相当重要。

刘锜战前备战。

刘锜到达顺昌之后,人未解甲,马未卸鞍,便开始了紧张的备战。他亲自视察了顺昌城内的防御工事和城外的地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接着便着手抓了三件事。

第一,发动军民加强顺昌城的防卫工程设施。

刘锜指挥军民一起动手,将城墙加高加厚,又将刘豫伪齐政权所留下的车辆拆开,将车上的轮和辕之类卸下埋在城上,以加固城墙。

第二,采取了大量稳定军心和民心的措施。

此时,顺昌城内除原有居民外,随军将士的家属都已到达,金军铁骑已快接近顺昌,这是金军四路中的精锐,兵力约十五万,锜虽然有着约两万的兵力,但真正出战的士兵只有五千人。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满城军民都惶恐不安,一些统兵将领也认为金军气势汹汹,顺昌难守,主张由精锐部队殿后,步、骑兵掩护老百姓和随军老小乘船撤高顺昌。

刘锜坚定地向大家号召:东京虽然失陷,但顺昌有城可守,又不缺粮饷,只能同心协力,以死报囯,"敢言去者斩!"为激励全体将士拼死一战,刘锜又派兵凿沉了淮水岸边的船只,并将自己全家老小搬到一座庙里,在门口堆满木柴,嘱咐守卫的士兵:

"万一城被金兵攻破,请放火焚烧我的全家,不让他们受辱于敌军之手!"

老百姓听说刘锜准备死守顺昌,纷纷回城,

"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

士气很高,加上其手下的“八字军"都是北方人,渴望打回北方去,也充满了克敌制胜的信念。

第三是根据顺昌城内的地形和自己的兵力状况作了防御部署。

以后军统制许清守御东门,中军统制守御西门,右军统制焦文通、游奕军统制钟彦分守南门,左军统制杜杞守北门,迅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刘锜还特别注意情报工作,招募了许多熟悉地形的当地人作侦探,以便随时掌握金军的动向。

十九日晚,亳州把门使臣白忠等二人来报:金军已经进入离顺昌二百四十里的亳州城;二十日探马又报金军进犯离顺昌二百七十里的蔡州和至顺昌一百九十里的项城以及离府城仪七十里的泰和,金军步步进逼,气氛日渐紧张,顺昌之战的战幕行将揭开。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顺昌保卫战大捷


顺昌保卫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月二十五日,为时六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了金军的先头部对;第二阶段从六月七日到六月十二日,为时六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所统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大捷。

顺昌保卫战第一个阶段

十五日,金军先头一部分渡过颍河,接近顺昌。当时,刘锜充分考虑了破敌之策,随即派兵俘获了金军银牌千户阿赫杀阿鲁等。从俘虏口供中得知金兵韩、翟二头领带部分兵力在城北约三十里的白沙涡一带安营,兵马初到,毫无战斗准备。刘锜决定乘此有利战机,突然袭击金军,顿挫其士气。当天夜晚,刘锜以千多名轻装士兵,手执利刃,前往劫营,一直激战到次日凌晨。

宋军突然袭击成功,金军残兵于二十七日逃到陈州,向其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葛主褒报告了惨败的经过,金军主力迅速向顺昌运动。

十九日,三万多金军四面包围了顺昌城,企图一举而下。刘锜领兵从西门迎战,激励士土兵奋勇破敌。

顺昌被围第四天,金军从陈州等地向顺昌城增调兵力,一部分金兵扎营于距顺昌二十里的东村。此时顺昌已处于金军的铁壁合围之中,金军将领全力贯注攻克顺昌,却疏忽了对营寨的防守。

第二天夜晚,雷电交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地理条件、气候和敌方的心理等都为宋军再一次提供了方便。刘锜派遣骁将闽充选拔五百壮士,乘黑夜突入敌营,等电光一闪,宋军便一跃而起,奋勇杀敌;电光过后,宋军全都潜伏不动。金军在黑暗中不知宋军底细,满营大乱,宋军则按战前约定的暗号,时分时聚,金军越来越惶恐,终夜不停地砍杀,直至夭明,见满地都是金军死尸,才醒悟是自相残杀了一夜。金军将领狼狈地收拾残军,退到老婆湾。

这三次战斗,使前来围攻顺昌的金军元气大伤。金将只得赶紧遣人去向金兀术报丧。至此,刘铕率领顺昌城内的军民取得顺昌保卫战的初步胜利。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顺昌保卫战大捷


六月七日,战役进入第二阶段。

当初战胜利之后,有人建议乘兀术未到,借此屡胜之势,撤离顺昌,保存实力。从当时的情况看,刘锜军队所面临的一切的确非常险恶。但是,如果领兵离开顺昌,不仅前功尽弃,而且一旦金军邀击,则随军的许多家属,满城百姓将不可免地遭到金军的屠戮,更严重的是,金军将会长驱直入,侵扰两淮,惊动江浙,造成严重后果。不走,坚守顺昌,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刘锜选择了后者,他勉励全体将士,杀退金军,保住顺昌,尽忠报国。

六日,刘锜派人将顺昌城东门、北门外停泊的船只全部凿沉,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金兀术得知金军兵败颛昌的消息,带领部队星夜向顺昌进发。以宋金双方的兵力相敦,宋方显然处于劣势。但是,金军正因其强,所以骄横轻敌,这又是金军的弱点。而宋军民和衷共济以逸待劳,宜于持久破敌。这些因素使处于劣势的宋军,有着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六月七日,兀术兵扎寨于顺昌城外的颖河北岸,连营五十三多路。兀术发出誓言:第一,九日在顺昌城内府中吃早饭;第二,城破后成年的男子全部杀尽;第三,以城中的全部妇女财物转与各军。金兀术的气焰十分嚣张,根本不把顺昌城内的军放在眼里。

为了进一步麻痹金兀术,刘锜选了曹成等二名士兵,让他们在城外坠马被金兵捉去,由他们告诉金兀术:顺昌城的守将喜欢声色,根本不懂得打仗的事,因为宋金已经和好,朝廷派他到此,不过图享乐安逸而已。金兀术果然信以为真,喜之不尽,以为可以轻取,于是将攻城威力较大的鹅车炮具也弃而不用。这些大战前迷惑金军的手段,充分体现了刘锜用兵的智慧和才能。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顺昌保卫战大捷


九日,金军在金兀术的指挥下,发起向顺昌城的总攻。在刘锜的组织与指挥下,进一步从各方面作好了迎战的准备。《宋史·刘锜》记载有人建议先冲击韩常所部金兵,刘锜则认为:

"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挡,法当先击兀术,兀术一动其余则无能为矣"。

确定了用兵方略,宋军并没有马上向金军进攻。当时天气炎热,金军在七天之内赶了一千二百里路,十分疲惫,而宋军却是以逸待劳,士气高昂;金军给养不足,人马饥渴,大量饮用颖河水,而战前刘锜便派人在上游放了毒,金军人马中毒者极多。刘锜在烈日当空的中午,金军非常疲乏的时刻派兵与之接战。时而遣数百人出西门扰敌,时而遣数千人从南门袭击,告诫士兵不必呐喊,只管用大刀砍杀敌人。金兀术指挥"铁浮图"和"拐子马"猛攻,但遭宋军的奋力抵抗和冲杀,这支精锐部队也未能奏效。金兀术所倚仗的"拐子马",在这一战中十损七八。

十日,风云突变,大雨倾盆,天气对金军十分不利。金兀术只好命令与宋军相峙。为了将金军彻底拖垮,刘锜便派一百多名骑兵不断进行扰击,金军被袭扰得昼夜不宁,士兵们只好在马背上吃饭和打旽。刘锜巧借天时、地利把数量众多的金兵顿挫于顺昌城外。

十一日,金军营中又战鼓齐鸣,刘锜不作理会,一方面派出侦探,密切注意金军的动向,一方面遍访宋军营寨,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探视受伤的将士,鼓动士气,以坚定军民与金军决胜的佶心。而金军因速战不能,给养不足,士卒疲惫不堪,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金兀术引兵开始遐走。刘锜乘此时机,全军出动,尾随追击,金军死者以万计。

十二日,金军全部逃离顺昌。著名的顺昌保卫战,最后取得彻底胜利。

顺昌大捷,是金军这次大举南下的第一次惨败,极大地打击了金兀术的嚣张气焰,震撼了金国统治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出使金国的洪皓,曾向宋高宗赵构奏:

"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此役歼灭的是金军的中坚力量,从而对整个抗金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南宋统治集团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顿时,顺昌城内,"王人踵至,使者沓来"。宋高在给刘锜的奖谕中说:

"卿之伟绩,朕所不忘"。

足见其影响之大。刘锜因此战之功,被宋高宗授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侯,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等职。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顺昌保卫战大捷


顺昌保卫战的指挥特点

顺昌保卫战是防御战中以少胜多的一个杰出战例。这一战役中,刘锜的指挥特点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先发制敌,挫敌锐气。

战役的第一阶段,当金军的先头部队进抵顺昌时,刘锜没有等待敌人集结完毕,出其不意地给了气势汹汹的金军当头一击,从而影响了整个作战中金军的士气。

2,麻痹敌军,制造造战机。

顺昌之战爆发前,金军所向,望风被靡,金军占领了大片土地,也滋长了轻敌思想,金兀术又率领着最精锐的部队,自以为所向无敌。刘锜掌握了敌军的这种心理,又派人故意宣传他不过是一个贪图安逸的膏梁子弟,不会领兵打仗,再加上简陋的城防工事,使金兀术越发骄横,似乎已经稳操胜券。这些,都成为刘锜出其不意歼灭金军的有利因素。

3,后发制敌,击其惰归。

金兀术率领大批金军围城后,人喊马嘶,鼓钲齐呜,大张声势,企图使城中军民慑服。但城中军民在刘锜组织指挥下,先坚守不出,避开金军初来乍到的锋芒,然后在金军不备的清况下出击,导致了战局向有利于宋军的方向急转。

4,拖垮敌军,敌疲我打

这是这一作战中刘锜赖以获胜的一个很重要的战术原则。

炎热的夏天,在凉爽的上午作战,是身披重甲的金军战斗力发挥得最好的时刻,刘锜则避开不战;中午,金军人困马乏,军无斗志,则率兵出击;金兀术败兵之后又企图在顺昌城外安营扎寨,以优勢兵力坐困順昌。刘又利用黑夜,以暴风雨作掩护,不断派少量精兵轮番扰敌,杀敌,使之昼夜惊魂不定,疲惫不堪,成为强弩之末。最后,刘锜抓住敌军撤退的时机,突然猛烈出卡,打垮了金军。

由于将上述战术原则的灵活运用,刘锜率领全娀军民取得了这次大捷。除上述战术原则之外,刘锜个人在各方面所起到的表率作用。军队中严格的纪律、刘锜信赏必罚的治军作风对整个作战的胜利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方当围城,太尉晓夜城上,寝食皆废,阅月之间,略不以家事经意,故能激励军心,皆为之用”。

刘锜的军队一直具有良好的紀律,同老百姓的关系较好。在作战开始之前,刘锜指挥军民进行坚壁清野,看到顺昌北门外有百姓的瓦屋数十间,担心其为金军利用,于是将居民移入城内,烧掉了所有的房屋。金军败退之后,刘锜即访查房屋的主人,照价赔偿。《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自始至终,无秋毫扰民者"。

在战斗中,刘锜还能利用间隙的时间抚慰阵亡将士家属,悼念阵亡将士,给了继续战斗着的士兵以极大的慰藉和鼓舞。战役结束之后,刘锜又认真仔細地排列功次,以朝廷所奖之金带、金碗以及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分别按功劳大小赏给将士,并对作战不力的少数将官给予处罚,这些都对刘锜所部战斗力的提高起到巨大作用,也足以证明:刘锜是一个足智多谋、治军有方的将帅。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顺昌保卫战大捷


在刘锜的抗金生涯中,顺昌之战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建树,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刘锜去世,在南宋王朝乞和免战政策的支配下,他断断续续地参加或直接指挥了作战,就其规模和意义而官,那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总结:刘锜为反对金统治者的侵扰,在腥风血雨中拼杀了大半辈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动荡多乱、战事频繁的南宋初年,刘锜始终如一地从事抗金事业,他在军事上的建树,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他"慷慨深毅,有儒将风",不仅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景仰,而且金军也闻名而敬畏。史称:"金主亮之南下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救",刘锜在当时的影响与威望,由此可见一斑。作为南宋初的重要将领之一,刘锜不朽的业绩被载入《宋朝南渡十将传》中,作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留名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