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去!主流推广渠道组合策略~

拿去!主流推广渠道组合策略~

从此文中,大家可以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营销推广渠道,以及各自的特点。对于今后的工作,相信能有一定启发。

定理一:理解流量分发机制,是做好单一渠道的根本

比如应用市场有推荐,排行榜,热搜,搜索等,不同的地方流量大小不同,触发机制也不同,针对单一渠道,理解其流量的分发机制,能帮助我们做好该渠道。流量分发机制里面有两个重要指标,第一是质量度,第二是品牌度,在后面针对各渠道分析时,会结合讲述这两个指标对流量的影响。

定理二:流量只会越来越贵,必须不断开拓新的渠道

每个渠道的流量有限,达到一定量级后,就必须提高价格去抢流量。像一些精准类流量,由于其流量分发机制,决定了流量比较少,要获得更多流量,就需要提高成本。

另一方面,各渠道的价格都会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很多门户的优质广告位一般这个季度就卖完了下个季度的资源,流量价格一直是水涨船高。新的渠道由于竞争少,流量单价低,往往成本较低,这就是蓝海效益。所以,不断开拓新渠道,也是渠道运营的工作重心。

理解了上面的几条要点后,渠道实战起来就会比较顺手。下面就主要几个渠道简单谈一谈实战技巧。

一、搜索篇

搜索这块,产品线比较丰富,如品专、华表、双秀等。先谈谈关键词竞价。

按照定理二,搜索的CPC很高,做到一定量级后,只能通过拉升CPC抢排名获取更多流量,结果就是CAC(用户获取成本,CAC=转化成本/付费率)高。抛开品牌、内容、设计、活动各因素,搜索渠道的效果好不好,基本在于流量的把控,流量的把控基本取决于关键词的选取以及出价高低。

质量度反映在流量指标上,就是CTR(点击率),质量度越好,CTR越高。

对于广告系统而言,商业化是第一位。为了保证每一次展现利益最大化,广告平台开发者希望在有限的展示内获取更多的点击,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当广告的质量度越高时,CTR就越高,收益就越高。

所以,几乎所有的竞价广告都存在质量度这个指标,来保证广告收益最大化。可以说,质量度是流量分发机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但是在搜索这块,质量度的作用不太大,这与搜索的流量分发特点有关。当用户输入关键词后,显示的是文字链接广告(现在也有很多样式能展现图文广告),用户习惯是直接点击第一位,有数据表明,前两位能占据80%以上的流量。

这样的用户习惯造成了前两位的CTR都不会低,这样质量度对流量的影响就很小了。但是质量度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用较低的价格抢到较好的排名,对降低成本有一定的作用。

宏观目标规划好后,开始账户的整体规划,账户尽量要大,计划全面,单元细致,品牌词和竞品词比较好规划,难度大在通用词、核心词、长尾词的布局,整个计划要保证流量的均衡,以确保覆盖更多目标人群,并降低整个账户的CPC。

我们认为,搜索渠道的流量,也需要经过初始期到发展期再到成熟期的过程。

初始期,由于预算限制,优先投放易转化的词。比如品牌词,还有像一些品牌力度弱的竞品词,或是一些没有投品牌词的竞品。另外长尾词必须要扩起来。红海词还是不要碰了。

发展期,必然是放量,做了那么多关键词,如果不派上用场,有什么用呢?这个阶段调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数据分析,监控哪些计划好,开始扩张流量。另外核心词要开始覆盖,竞品可以大量覆盖。关注流量与转化,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

到了成熟期,就可以大肆扩张。前期锁定了关键词,后期要抢排名。各平台每日出价都有变化,不抢排名流量就掉了。

一些大型的平台,SEM这一块,可以部门按照传统媒介的思路来玩,我们知道传统媒介的效果取决于创意和曝光度,如果是100万的创意,那么媒介起码1000万甚至更多。曝光度对效果的决定因素更大,SEM也可以从曝光度着手。

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在搜索这块,我们就占据了本行业的第一名,通过强化曝光,持续一段时间后,不仅能获取大量的流量,还能产生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持续的曝光强化用户印象,实现类似传统媒介的品牌效果。

如何评估量级,简单的方法可以用领头羊品牌指数、核心词指数、各类咨询报告、行业用户增长情况等加权核算,复杂的就需要通过技术采集数据建立模型测算。

另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追随战略。紧跟投放量级最大的前几名竞品,全部或部门抢排名第一,确保流量成为本行业第一位,形成领先的竞争态势。

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用SEO、SNS、DSP、网盟等配合SEM的流量,同时推广页至关重要。

二、导航篇

360、hao123、搜狗、2345

导航属于通用流量,有固定位和竞价位,核算下来,导航的CPC比较低,能低到一毛钱,所以其注册成本要比搜索低,但是付费成本却高一些,也就是说,导航这个渠道的质量是不如搜索的。

前面提到过品牌度,投放固定广告位时,品牌度越高,目标人群越泛,流量越大,性价比越高。所以品牌较好的企业都愿意投放固定广告位,如名站、酷站,长期被国内知名的电商企业包揽,如淘宝、唯品会、京东等。现在导航的产品线也越来越丰富,气泡、浮窗,热词等。如果品牌知名度很一般,可以试一试导航的竞价位,如360的猜你喜欢。

导航类渠道技巧不多,比较适合知名企业,或者是做大型推广活动时引流,比如某企业做促销活动,促销活动由于转化率高,更适合引入通用流量,引入昂贵的精准流量反而不恰当。

对于企业而言,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购买导航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流量来得快,相比搜索,导航的流量来得更快;另一方面,由于品牌知名度好,点击率会大大提高,最终核算成CPC,很划算。

如果做大型的促销活动和公关主题事件,购买导航还是不错的。不过得提前预定啊,不然根本买不到。

三、通用篇

通用类渠道CPC也较低,相比导航,略精准一些。DSP在国外如火如荼,在国内不尽人意。

信息流中的广点通、今日头条、新浪扶翼等效果比普通网盟,DSP要好,因为社交平台有一定的定位能力,加上平台粘性好,阅读体验好

核心在于质量度,素材的吸引力决定了CTR,从而决定流量及CPC。

关键点:上多套素材,挑选最佳素材。

这一块的量很大,操作技巧各不相同。不过难度都不会太大。

其他小众渠道还有壁纸、WIFI、电子书、各类联盟、垂直网站等,

合作方式一般是CPA/CPS。

四、应用市场篇

IOS与安卓

应用市场是重中之重,目前各大应用平台都没有完全商业化,推广的方式也不多。

CPT/CPD:CPT适合知名产品及受众广泛的,CPD的话,不建议投。

厂商预装:10万起做,需要核算最终的成本

应用市场是未来的推广的重心,但是目前做好很困难,少数企业依靠事件营销一炮走红,荣登应用商店榜首,获取了大量的流量,但更多的应用却没有机会得到展示。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应用市场的商业化势在必行,一个标准化、成熟化的广告平台将会诞生,谁最有可能成为移动应用分发走向广告商业化的领头羊呢?

五、T类资源

1、固定品牌广告资源

T类资源属于稀缺资源,价格昂贵,土豪不二之选。

适合做品牌传播,尤其是主题活动,也适合做促销活动。

大多T类资源长期被预定,并且对广告主品牌及内容包括互动创意都有要求。

由于移动端大势所趋,所以APP开屏广告非常抢手,但是目前价格远远低于传统的品牌资源价格。

T类资源的评判标准可以用CPC来核算,通过展示量去评估点击量,然后评估单次CPC是否划算。如同导航一样,很适合做大型促销活动和公关主题事件时使用。

2)直接付费大号转发。要细分到媒体表。评估每一次阅读量的单价,以及最终的产出比,这块如果有能力,一定要找几个KOL进行深度合作,具体合作方式可以参考传统的品牌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