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和全球化之下,中產階級正在被掏空嗎?

最近美團收購摩拜單車的事情一出,最興奮的就是那些自媒體,他們彷彿像聞見鮮血的鯊魚一擁而上,七拼八湊幾個年輕有為的創業者故事,起個“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樣抓人眼球的標題,分分鐘寫出幾個10w+出來。

批評這些自媒體也並不是不可以,但這麼做似乎沒有抓到問題的關鍵。

這些自媒體也不過是海草隨波飄搖罷了,並不能改變潮水的方向。在十多年前,輿論可不是現在這樣子,還比較歲月靜好,在鼓吹“中產是社會的穩定器”。轉眼之間,十多年後社會輿論正把一枚枚焦慮的炮彈射向中產階級,非得逼著他們不被同齡人拋棄,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曾經很多人認為,處在政治,社會,商業領域中層,是穩定而理想的結果。從社會的主要角色中產階級到靈活而有強大社會適應力的中等規模公司,似乎都證明了這點。在個人與集體層面中產階級都被認為具有持久的幸福感。

然而,近些年來,中等階層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發展趨勢也愈加不可預見,難以捉摸。

由於結構調整的驅動和滯後的商業及政策應對,正如我們所見,中產階級正在被侵蝕,或者說有被侵蝕的潛在危機。這種趨勢會繼續下去嗎?

科技進步和全球化之下,中產階級正在被掏空嗎?

幾十年來,發達經濟體中的中產階級收入上升是中產階級穩定在政治中心的主要原因。中產階級和穩定而值得信任的政府機構一道,成為繁榮社會的穩定力量。在商業領域中亦然,中等規模公司裡的有活力的環境激起人們的慾望。中等規模公司避免了小規模公司缺乏資產負債表優勢的問題,也避免了大規模公司發展成壟斷寡頭的問題。

但是中產階級收入陷入停滯,加上對科學技術發展以及自由的全球化潛在的影響沒有足夠的重視,這些因素正在逐漸掏空全世界的中產階級。所以令人滿意的中產階級生活的現狀和期望,以及中產階級提高社會流動性的潛力都在降低。

中產階級規模的縮小除了弱化了重要的穩定社會的力量之外,在西方也點燃了“憤怒政治”,削弱了至今由執政黨控制的政治中心的地位。隨著兩極化和碎片化的趨勢上升,兩黨政治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

這在多次大選中就有體現,比如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點燃鏽帶失落的藍領憤怒的特朗普和煽動還要還學生貸款的年輕人的桑德斯,一左一右兩個極端在美國掀起風暴,最終特朗普戰勝了建制派候選人希拉里勝選。

科技進步和全球化之下,中產階級正在被掏空嗎?

這種趨勢也反映在專家和機構的觀點正在失去公信力上,所有的這一切也導致了極端政黨或反體制運動勢力的增長。

在商業活動中,中等規模的公司也被認為是不穩定的。在許多領域,中等規模的公司面對著來自一些小干擾者和他們的競爭對手帶來的更大挑戰。其中包括金融領域,更高的監管成本在侵蝕中等規模的公司。這從缺乏強有力的母公司的中等規模公司被兼併的數量可以看出。本文開頭提到的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就是一箇中等創業公司被最終兼併的故事,這對於摩拜單車來說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科技進步和全球化之下,中產階級正在被掏空嗎?

中產階級被侵蝕真的無可避免嗎?我們現在身處於經濟學家所稱的“多平衡點”的中央,這可能帶來一個接一個的不利影響還是轉化成更多的可能性?自然迴歸的倒退和積極的政策會恢復中產階級的穩定和利益嗎?

考慮到技術的快速變化和政治混亂的因素,現在還難以預測以後會有什麼問題。但似乎有足夠的暗示表明,在特定領域中,如果政策可以快速作出反應,強有力的中產階級可以得到改造,尤其在涉及經濟政策方面,最終對結構轉變和分配效應的重要性有更好的認識。

例如,經濟學家開始抗拒過多依賴注重系統模式但脫離實際的簡單論斷。他們也開始糾正金融聯繫不足和從行為科學中洞察到的內容,還有對於單一均衡狀態的過分強調,他們加深了對與科技有關的結構調整加速影響的認識,以及和憤怒政治活動的理解。

這些反饋到政策中越多,政黨會採取越多令人信服的行動,尤其是如果這些行動由更得民心的領導人實施的話。

所有的這些做法有助於恢復中產階級的信念:中產階級足夠強有力推動社會的穩定與繁榮。這需要時間和持續努力。如果失去信念,加速的科技變革,脆弱的國際秩序會讓未來變得難以預見,普通人變得更加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