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锻炼的人糖尿病风险低,糖友如何科学运动?

cyyaizyh

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缺乏运动的疾病,不进行运动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加强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也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1、运动形式:有氧运动+抗阻训练

有氧运动选择中等运动强度的节律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

抗阻训练是人体骨骼肌在克服外来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动运动,如通过哑铃、沙袋、弹簧、弹力带等进行的运动。

2、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运动时间

抗阻运动一般每周进行2次,有氧运动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而定,如果糖尿病患者刚制定运动计划,每周的运动时间至少为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次,那么每次的运动时间至少30分钟。

待糖尿病患者运动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时间和强度,但要注意安全,运动时间和强度一定要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运动时要注意安全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随身携带血糖仪和糖块,在感觉到身体不适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监测血糖,如果发现低血糖,需要立即补充含糖食物。

4、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运动中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当人体感觉到口渴,说明机体已经缺水,身体缺水会导致血液浓度升高,影响血糖。

5、不要空腹运动

空腹运动会使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建议在餐后半小时进行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糖尿病之友

通常认为,糖友做中等强度运动可帮助控制血糖,而运动步数也要达到这一标准,即每分钟迈110步,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标准,每分钟90~120步即可。

另外,糖友在运动前、后,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血糖正常是运动的前提。   如运动前血糖低于5.6mmol/L,则此时运动是不安全的,韩亚娟建议进食后待血糖回升,再做中等强度运动。如运动前血糖达到13.9mmol/L,则需立即检查酮体,如酮体偏高,运动则很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如未查到酮体,则可进行低强度运动。如运动前血糖超过16.7mmol/L,则禁止运动。   

  另外,运动后也要进行血糖监测。韩亚娟表示,糖友运动后极易出现低血糖,如运动后血糖低于3.9mmol/L或运动期间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果汁、糖块等。专家提醒,糖友运动前一定要随身准备糖块,预防低血糖出现。   


健康养生周刊

1.不要晨练。对于老年人而言,喜欢一大早就去运动,可是糖友们要注意,如果一大早去运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出现低血糖是很危险的,最好不要晨练,但如果一定要的话,那就先吃点东西,再在身上备点糖果,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心慌,胸闷,出冷汗等症状,那一定要停止,吃一颗糖果。

2.运动时常最好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运动太长时间,身体消耗能量过多,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4.运动强度一定要适中。可以选一些柔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散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