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鄠邑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原称鄠(hù)县、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个副中心城区之一,距西安主城区18千米,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

鄠邑区截至2016年辖1个街道、13个建制镇、518个行政村、21个社区,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总人口60.66万人,2016年,鄠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81亿元,比2015年增长 8.5%。

鄠邑区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中国围棋之乡 、全国文明城区 、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城市。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 中文名称

  • 鄠邑区

  • 外文名称

  • Huyi District

  • 别 名

  • 画乡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陕西省西安市

  • 下辖地区

  • 1个街道办事处、13个建制镇

  • 政府驻地

  • 甘亭街道

  • 电话区号

  • 029

  • 邮政区码

  • 710300

  • 地理位置

  • 关中平原腹地、秦岭北麓

  • 面 积

  • 1282平方公里

  • 人 口

  • 61万

  • 方 言

  • 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秦语)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 著名景点

  •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高冠瀑布、草堂寺、重阳宫

  • 机 场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 火车站

  • 西安火车站,鄠邑东站

  • 车牌代码

  • 陕A

  • 行政代码

  • 610118

  • 经济总量

  • 162.6亿元

  • 著名小吃

  • 秦镇凉皮

  • 特 产

  • 户太八号葡萄

  • 民间艺术

  • 农民画、眉户剧

  • 高等学府

  •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制沿革

鄠邑区地处陕西关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祖先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为后来鄠邑区地区方国(包括邑、方、都、邦)的形成提供了先驱条件。

夏代(前21~前16世纪),鄠邑区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国家常以氏族名称作为国名。如“夏后氏”为“夏国”,“有扈氏”为“扈国”。有扈氏国为鄠邑区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鄠邑区地名的由来。

商代(前16~前11世纪),鄠邑区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公元前1143年,西伯(周文王)国势强盛,四十余国诸侯尊西伯为王。公元前1136年,西伯伐崇侯虎,自岐迁都于丰。武王伐纣时,誓师于丰。当时的丰京实际上已成为政治中心,但仍为商之属国。由于商代人口稀少,交通阻塞,小方国政权常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所以有的史书记载,商代鄠邑区的甘亭、甘盘也是商之属国。

西周(前1133~前771年),武王灭纣后,虽建都于沣河以东的镐,而丰京不移,每遇大事,如伐商、作洛之事,皆步自宗周,以告于宗庙。在西周时期,一直是丰、镐并举。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秦代(前221~前207年),在咸阳设内史,兼治三辅,鄠邑区属内史管辖。

汉代(前206~公元220年),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

鄠县自汉初确定了县的建制以后,两千多年来,只有隶属关系的变更,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

三国、魏(220~265),置雍州三辅,下设8郡,鄠县属始平郡。

晋代(265~420),户县属始平郡。

北魏(420~534),置雍州下设7郡,鄠县属京兆郡。

西魏(535~556),鄠县属雍州京兆郡。

北周(557~581),雍州下设5郡1尹,鄠县属京兆尹。

隋朝(581~618),全国分为109郡,关中设京兆、冯翊、扶风3郡,鄠县属京兆郡。

唐代(618~907),全国分为10道,鄠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改设为15道,鄠县属京畿道〔注19〕。

五代(907~960),梁时户县属大安府。唐、晋、汉、周户县属京兆府。

北宋(960~1127),全国分为15路,在长安设立陕西路,后改陕西路为永兴军路,鄠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注21〕。

金代(1127~1234),陕西分6路,鄠县属京兆路京兆府。

元代(1271~1368),陕西设行中书省,下辖6路,鄠县属奉元路。

明代(1368~1644),明初陕西仍设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置陕西布政使司,下分4道,鄠县属关内道西安府。

清代(1644~1911)仍依明制,鄠县属西安府。

民国元年(1912)废陕西布政使司,全省分7府,鄠县属西安府。

民国三年(1914)撤销府的建制,全省分3道,鄠县属关中道。

民国十六年(1927)撤销道的建制,鄠县属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陕西省政府以下设立行政督察区,鄠县属第10行政督察区(区治在咸阳)管辖。

1949年5月21日,鄠县解放后,鄠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

1950年5月,鄠县属咸阳专区管辖。

1953年元月,鄠县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8年11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鄠县保留县的建制,划归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管辖。

1961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鄠县划归咸阳专区管辖。

1964年9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

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16年12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西安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相继批复同意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以原户县的行政区域为鄠邑区的行政区域,鄠邑区人民政府驻甘亭街道东街7号。

2017年9月9日,鄠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

风景名胜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西南户县太平峪以内。距西安44公里、咸阳60公里,总面积6085公顷。公园有石门子、月宫潭、石船子、黄羊坝、桦林湾五大景区近百个景点。

太平森林公园所处地貌为秦岭中山地。整个区域高差悬殊、峭壁林立、峰峦叠嶂、沟谷连绵、多瀑布、急流和险滩,形成了丰富奇妙的山水自然景观。园内有石门、黄羊坝、月宫潭、桦林湾、秦岭梁五大景区。公园于2004年12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8月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12月西安市政府认定为“西安服务业名牌”。

太平峪由隋朝皇帝建太平宫得名,峪中山水景观奇特,是唐王朝观花避暑的山水乐园。园内有苍劲古老的落叶松原始森林、顶风傲雪的红桦纯林、特别是天然分布的万亩紫荆,春季争奇斗艳,漫山遍野一片花的海洋,2004年经中央电视台《秦岭探访》栏目报道后,太平万亩紫荆花海在全国引起轰动。据中国林科院植物专家考证,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紫荆是我国紫荆最早的发源地。因此有“天下紫荆,源系太平”之说。炎夏群山披绿、古木参天、万木峥嵘,好一派生机盎然。景区自然山水独特,截止目前仅黄羊坝景区共发现大小瀑布十二处,瀑布最大落差百余米,主要分布于园内2.5公里范围内,形成瀑布群,是我国北方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瀑下皆有潭,飞瀑入潭,激起千层雾,形成万道虹,置身园中如入仙境,最具特色的有:彩虹瀑布、仙鹤桥瀑布、烟霞瀑布、龙口飞瀑等。漫步园中,处处是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公园旅游服务完备,宾馆、饭店、旅游商店等配套设施齐全。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鄠邑区南部,秦岭北麓,东涝河上游,面积3000公顷,有朱雀崖、秦岭梁、芦花河、奇秀峰、龙潭子、冰河翠六个景区被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峰,青莲峰,佛掌峰,渡仙峰,龙脊岭,有奇姿美态的莲台观音、聚仙山、醉仙台、玉笋佛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