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了,再吹農業只剩雞毛了!

歷史往往有著一個清晰的時間點,它往往記錄著事情發生轉變的那一刻。2018年已經過半,如果是在2017年以前,大家談起農業,可能會找到非常之多的關鍵詞:

藍海、希望、規模巨大、商機無限、遍地黃金、最後一塊處女地等等。

如果是現在大家再談起農業,關鍵詞瞬間轉變了方向:滯銷、人工高企、不知種什麼、轉行等等。好像高漲的氣氛歷歷在目,然而世界已經輪迴了,不經意之間,曾經的希望變成了失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是時間恰好定位在這一個時刻而已。沒有太多讓人難懂的道理,一切的根源只在於“把農業過度的吹噓”。君不見,在2017年以前,政府、媒體、資本、企業一個個把農業說成了香餑餑、金元寶,然而喧囂過後,再看看當前的農業環境,可謂只剩下遍地雞毛。

別吹了,再吹農業只剩雞毛了!

狀一:農產品滯銷越演越烈,遍地開花。

綜合整年,雲南的葉菜、安徽的上海青、海南的辣椒、湖北的大白菜、山東的大蔥,一浪又一浪,未有停息的跡象。網絡上各種滯銷的小視頻層出不窮,不單單是蔬菜,水果也是一樣,陝西的蘋果,新疆的大棗,砍果樹的消息時有發生。在大力發展農業的浪潮下,各地農產品種植面積倍增,再加上各地號召精準扶貧,無非就是養羊和種菜,農產品是豐收了,結果只是一地雞毛。

現狀二:農資價格逆市上揚,可憐農民百上加斤。

這邊蔬菜滯銷,那邊種子、化肥、農藥、農資產品不斷漲價的消息屢見報端,雖然漲價總有漲價的道理。舉一個例子,前年西蘭花價格較好,去年西蘭花廣受種植戶的青睞,種植面積大大增加,種子需求量也大增,平時一袋只要150的西蘭花種子,去年直接翻倍到了300,甚至400元,今年更是早早的就很難找到種子了。說到底,還是農業的過度發展,造就了農資價格的變態上升,結果怎麼樣了,還是一地雞毛。

現狀三:農業設施盲目擴建,不少地方成了滿地廢墟。

在農業過度吹噓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大力投資扶持農業,盲目興建了很多農業設施,像蔬菜大棚、儲存冷庫、交易市場等等。然而大家好好觀察自己的身邊,又有多少設施被利用上的,軍師在全國到處學習,在很多地方就發現眾多荒廢的大棚、噴灌設施,可謂暴殄天物,遍地雞毛。

現狀四:城裡找不到人,鄉下賺不了錢。

在這股農業浪潮的衝擊下,市場、政策等措施的誘惑下,一批又一批在城裡打工的本份農民工也變得不本份起來,紛紛加入回鄉發展農業的事業。年年積累,越積越多,以致造成現在城裡難找人做事,回鄉的農民工也很難賺錢的窘境,說起來,也是一地雞毛。

現狀五:大資本挾巨資入農,成者未見敗者一堆。

如此過度吹噓的農業,也讓不少大集團大資本眼紅了,於是乎大家就見到了像恆大、聯想、網易、阿里、京東等資本巨頭,瘋狂進駐農業,希望能在農業裡也能割一輪韭菜。然而幾年下來,有的黯然退出,有的低價賤賣,有的雖然還在,也是苦苦支撐,一地雞毛。

是不是真的農業沒有機會?

農業的機會我們過去講過不少,但我們今天的主旋律要講的是理性看待農業,不要用機會主義!用作生意的思路去做農業,不能說全錯,但這一定是片面的。如何去識別真的風口,如何更精準的抓住風口上的機會?是我們這一代新農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機會1:農村土地確權,土地資源集約塑造的規模農業的機會!

機會2:食品安全倒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發展,帶來的加工業的機會!

機會3:城市人消費升級,助推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為農村人帶來了旅遊業的機會!

機會4:產業扶貧、創業創新,為新農人帶來了本地就業、本地創業的發展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