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遇1961年以来最热春季 局地形成重大旱情

今春以来(3—5月),内蒙古气温明显偏高,为1961年以来气温最高的春天。同时,全区降水分布不均,局地降水量为近20年最低,形成重大旱情。预计未来三天,中东部地区将有降水天气,呼伦贝尔东北部有中雨,对缓解当地旱情有利。不过,重旱区域在6月下旬以前不会出现有效降水,旱情会持续发展。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抗旱工作。

内蒙古遇1961年以来最热春季 局地形成重大旱情

6月上旬,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的牧草尚未返青,草原土地裸露,旱情严峻。(敖登其木格 摄)

据内蒙古气象局资料显示,今年春季以来(3—5月)全区大部气温偏高,其中,东部大部地区偏高1~2℃,中西部地区偏高2℃以上,巴彦淖尔市中北部、包头市中部等地偏高4℃以上。全区春季平均气温为9.3℃,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2.7℃,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同时,全区降水量分布不均,特别是呼伦贝尔市东部、通辽市东南部和西部、赤峰市大部、巴彦淖尔市大部、阿拉善盟东部等地偏少25%~90%,给上述地区造成较严重春旱。另外,今春全区出现11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去年同期多7次。

温高、水少、沙多的不利气象条件导致全区旱情迅速发展,截止6月6日,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均存在中度以上的气象干旱,赤峰市大部发生重度气象干旱,局地为特旱。特别是赤峰市喀喇沁旗5月最高气温达到了33.8℃,而5月累计降水量为6.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88%,为1959年建站以来第二少年份,目前当地三类墒占七成以上,为近5年同期墒情最差年份;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入春以来降水量为近20年最低值,牧区植被长势极差,乌拉特草原的牧草长势相较近三年变差了近7成,牧区和山区干旱形势严峻,形成了近年来干旱时间持续和高温天数持续相互叠加的重大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