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並且流傳至今,家家躲不開,離不了。因而,殯葬禮俗在各地無一例外受到極端重視。由於各地區的社會生活條件、文化、背景各異,因而形成不同文化特徵的殯葬禮俗,它們以“民俗”現象表現出來。福建省一般民間認為,死對活的人而言是悲痛的,但對死者卻意味著與塵世的解脫。因此將婚禮和喪禮並稱為“紅白喜事”,把喪事辦得和喜事一樣熱鬧。作為一種文化傳承,殯葬習俗實際上是一種精神創造,在長期延續過程中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形式。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福州的喪葬習俗就十分繁瑣——

福州喪葬流程

入廳

老人彌留之際,親人須在床前送終。嚥氣時即撤帳,親人必須將其頂上蚊帳拆卸掉,據說是為了讓死者靈魂好出竅。逝者斷氣後,必須僱“張穿”雜工為死者梳洗、整容、更衣(也有親人為其淋浴更衣),並將屍體安放後廳(有的放廳堂),謂之入廳。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報喪

喪家在大門口貼白、放炮,告訴人們這個住宅×府××人喪事(字數須含生旺字)。然後,派人用白帖或口頭將死訊告知親戚好友。再備好裝滿土沙的大腳桶,將素燭點燃後插在桶內(或置燈十餘盞分數層於架上輪轉),將其放置於逝者床前地上,彷彿為死者奔赴黃泉路上照明。逝者臉上需蓋上白紙,以示陰陽有別。親友則送錢、燭炮、布幛等到喪家弔唁。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戴孝守靈

老人壽終,子孫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親人則腰纏一塊白布(有的衣披黑紗)。請僧或道在廳堂上誦經唸咒。孝男孝孫圍著七層環形燈架打圈,環繞號哭,此謂“跋禳抬”,也稱“搬藥梯”。親友來弔祭,孝男孝孫要跪著陪祭。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入棺 

入棺之前,要等直系親屬,男亡者的家族血親,女亡者的孃家血親,向遺體告別後蓋棺,抬置椅上,謂之“上馬”。並焚化紙人紙馬,送亡魂上馬離家。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做七

這在福州喪俗中較為突出。舊時有錢的人“七七做,八八燒”,棺木放在家中要過七重漆,每漆一次耗時7天,漆與七,福州方言諧音,過七系一語雙關。貧窮人家只過一七,便將棺木抬上山埋葬。

人死後每七天就要“祭”,稱“做過七”。至四十九天止,一共要做七次,死亡第七天,稱“過頭七”,也稱“孝男七”,由孝男出資主持,請道搭壇誦經,播鑼鼓和鍾謦,向城隍爺報亡。“二七”是“內親七”,由族內六親七眷出資延道誦經。“三七”又是“孝男七”。“四七”是“親友七”,由朋友出資延道誦經。“六七”是“孝女七”,由出嫁女出資延請尼姑誦經。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開弔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出殯

清晨出殯。隊伍排列有嚴格的規範。前頭是導引隊,跟著一合高照(素燈籠),高舉在前行;接著有幾個人扛著竹丫上繞著紅布條的彩旗;接著有一班京鼓吹,一路吹吹打打;接著有四個人抬著供奉亡人畫像的亡靈亭;跟著十番伬唱、樂隊和一班邊唸經邊送葬的和尚。接著紅朱漆的棺柩,裝在彩結的棺罩下,有八人抬,有十二人、十六人抬,緩步過市。棺柩後緊跟的是一隊孝男孝孫等,他們持著哭喪杖(叫孩兒杖、孝男杖)在白布大圍中,哭哭啼啼;尾隨的是女眷和其他人等,有的步行,有的坐車,有的坐轎。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入葬

送葬隊伍上山,到達預先營造的墳地,按事先擇定的時辰入壙,然後用磚頭封壙,孩兒杖插在墓前。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回輿

送葬隊伍下山,叫回輿,又叫回龍。凡送葬的人脫下白帶換系紅帶,亡靈亭的畫像披的黑紗換上紅綢,轎槓上添掛一合“百子千孫”字樣的小燈籠,以示子孫繁衍昌盛。到家門,放鞭炮,燒一束稻草,所有的人都要從上面跨過,以示平安無事。棺柩離家後,即撤下幛、聯;門首的喪事訃告,用藍水墨圈上,說明喪事結束。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民主改革,反對封建迷信,喪葬中許多迷信習俗逐步廢除。70年代後,實行殯葬改革,改土葬為火化,有的舉行追悼會,向遺體告別。80年代後,有的農村喪葬中的舊俗又有所回潮。

福州喪葬習俗批判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喪葬習俗因為諸多不合理做法,歷來惹眾多學者批判。批判原因如下——

1注重酒食,盛設酒宴福州地區的喪葬活動往往盛設酒宴款待賓客,不僅官宦人家如此,貧苦人家也寧願變賣田產來準備喪葬。這種奢靡之風自古以來便形成了。北宋仁宗年間,蔡襄任福州知州,就曾在《五戒》等文章中批判這一陋習。

民國《連江縣誌》中也曾記載辦一次喪禮需要擺上百桌酒席,中等資產人家甚至因此破產。

直到今天,這種現象依然沒有改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樂、福清等沿海富裕鄉鎮的部分居民辦喪禮的規格不降反升。

2迷信佛道,舉行道場宋代以來,福建佛道兩教發展迅速,反映在喪葬禮俗上面,則是對佛道的狂熱迷信。當時,人們在舉辦喪禮時,每逢七日、百日、週年忌日及除喪,都要“飯僧、設道場、或作水路大會、寫經造像、修建塔廟”,即使負債也要為之,從而使死者可以“滅彌天罪惡,必昇天堂,受種種快樂”,否則將入地獄受各種折磨。

建國以來,僧道活動已經極少見了,但仍然有很多福州居民在親人去世後,將骨灰寄放與寺廟。

3拘泥風水,停柩不葬喪禮中引入風水之說由來已久,福州民間喪葬中尤其拘泥於風水之說,往往為了選擇所謂的風水寶地,寧可遷延時日,長年累月不予安葬。甚至因為此地風水不利於家中某人,而引發家庭爭執,以至於親人久久不能安葬。

4鼓樂葬親,喪禮高歌福州民間舉行喪禮時,往往多用鼓樂,目的是使死去的人更快樂些。但是每有葬禮,鼓樂喧譁,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在辦喜事。除了不合時宜之外,也容易影響鄰里休息。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在死亡如此嚴肅的事情面前,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做到內心的虔誠,而非外在的渲染。對繁瑣且奢靡的喪葬習俗的改革勢在必行,但任重而道遠。文末附上網友的一首詩,讓廣大網友感受一下,所謂的葬禮,到底意義在哪裡——

坑,挖得如此考究

恰好容下一口標準的棺材

堂前的香燭祭品

成為一種古老的裝飾

中規中矩的哭訴和一前一後的鞠躬

象徵著對魂魄的禱告

還有所謂的主人翁

躺在上好木材上

安詳或嘲笑

硫磺瀰漫

壓縮著稀薄的空氣

成群的人

沉痛中夾雜著壓抑

擁擠的呼吸

不再順暢,像溺水的感覺

白色的小帆

只等時間來毀滅

一切都過去了

沒有死者的倒影

只留下佛道禮儀的泡影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奢靡且繁瑣,你不知道的福州喪葬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