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司法局全方位打造社区“法律之家”

今年以来,肥城市司法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建立以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为载体,“互联网+法律服务”为枢纽,社区法律顾问为主角,全力打造精准、便民、高效的社区“法律之家”。

一是组建“一站式”社区法律服务超市。在优化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打造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按照“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思路,铺开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今年先后在沙窝、古店、张店、穆庄等社区打造典型样板工作室60余个,被社区群众亲切的称为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超市”。在司法行政工作室服务窗口配备专兼职接待人员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开展“一站式”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杜绝拖拉推诿现象;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配送到基层群众身边,让群众得到及时高效服务。每个社区每周安排2名律师轮流坐班,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法律服务;同时从社区干部中选聘1—2名工作人员担任志愿者,在法律顾问指导下依法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吸纳 “五老”社区工作志愿者、多年从事法律工作的公益人士等社会资源,组建了社区法律服务志愿团,目前,全市配备专兼职接待人员和法律服务志愿者600余名。

二是打造“多元化”新型社区调解室。在完善市、镇、村、组、家族“五级”调解组织基础上,重点加强了新型社区调解组织建设,创新打造社区综合调解室,在服务大厅设立了调解服务窗口,进一步充实调整社区调委会,形成了以社区调解室为基础,街道调解中心为骨干,行业性调委会为补充的社区调解组织格局。按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要求,明确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是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责任主体,建立了社区矛盾纠纷集中研判化解会议制度;注重源头预防,发挥治保会、调委会、妇委会等组织作用,定期组织调解员深入楼院、住户开展排查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建立完善了人民调解质量评估及调解案件抽查回访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社区调解工作质量。

四是配备“精准化”社区法律管家。通过指导推荐和双向选择,为社区配备1名法律顾问,定期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协助化解矛盾纠纷;成立社区法律服务团,组织律师事务所定时派人员到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值班,实现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采取坐班或预约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并通过向村民发放村级法律服务联系卡,开通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今年以来,社区法律顾问共参与法治宣传60余次,接受法律咨询1200余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80余次。

五是构筑“零等待”法律援助服务圈。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项民生工程,一头联系党和政府,一头联系人民群众。肥城市司法局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为老百姓搭起一张“零等待”法律援助联络网。法律顾问每月都会定期到社区值班,除了接受社区群众的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如果发现案情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及时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肥城市法律援助中心还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建成法律援助远程视频会客系统,把“12348”法律援助热线升级为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并与“3650000”民生服务热线对接联动,推行“5+2”全周服务,由专业律师在线值班,免费解答法律咨询;同时开通了法律援助微博、法律援助QQ,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法律服务。

六是推出“点单式”社区法律套餐。创新律所党员服务站与社区党员服务站“结对共建”,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法律套餐,通过定期走访、定期“法律培训”、定期举办法律讲座的“三定”模式,将专业法律知识送入社区。组织“七五普法”宣讲团成员到社区推出 “每月一法”法治讲堂活动。宣讲团成员按照居民的需求,采取“点单式”的模式,确定婚姻家庭、劳动用工、房屋纠纷、损害赔偿、消费维权、投资防骗和犯罪预防等贴近百姓生活的方面为讲课内容,为居民进行免费授课,并积极与居民交流,提升授课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