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 为珠海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5月22日下午,陈国平再一次来到烟南村的佛山南宏渔业有限公司,查看黑鱼苗生长情况,请教水产养殖知识。“烟南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600万元。这得益于烟南村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村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烟南村蹲点学习还不到一个月的陈国平感慨地说,“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

陈国平是斗门区莲洲镇福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珠海市首批20名赴深圳、佛山蹲点学习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之一。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启动了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领头雁”工程,建立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两委”后备干部队伍,每年选派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到省内发达地区蹲点学习,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到省内高校脱产学习,集中轮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率先打响乡村振兴第一枪。

与此同时,市委组织部把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道“开关”,加强对农村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重拳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打造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推动以组织振兴引领珠海乡村振兴。

建队伍,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乡村振兴,队伍是保障。农村带头人队伍“现任不强、后继乏人”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珠海市明确要求各区统一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干部重点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大学生、驻村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推选产生。村书记后备干部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纳入市、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村‘两委’后备干部由区、镇(街道)进行管理。”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目前,全市122个村共选配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111人、“两委”后备干部126人。

为进一步提升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的理想信念、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珠海市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定向合作,开办“珠海村书记后备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珠海市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重点学习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等知识。

强能力,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振兴,能力是根本。5月2日,“五一”假期刚刚结束,来自珠海市的20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启程分赴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九江镇的10个先进村,以及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的10个先进社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脱产蹲点学习,任派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全方位参与蹲点村(社区)建设和发展。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这次蹲点学习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等方式从全市村党支部书记中确定今年首批10名选派对象,平均年龄不到38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按照“村情相近、产业类似”原则“1对1”精准匹配,安排到南海区10个先进村蹲点学习,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对标先进找差距、转变作风增本领。计划三年将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安排一遍蹲点学习。

丹灶镇仙岗村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现代新农村的优美环境,全村常住人口3000人,党员87名。“仙岗村党组织设置十分规范,班子特别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带领全村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挂任仙岗村党委副书记的万山区担杆镇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俊杰表示,下一步,他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新村休闲渔业与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

此外,为整体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能力素质,珠海市把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市委党校主体班次,每年集中轮训一遍,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重点培训基层党建、农村治理、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等内容,培养造就党务工作“业务通”、农村工作“多面手”、乡村振兴“火车头”。预计首期将于2018年7月正式开班。

补短板,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其中,重拳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就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2017年珠海市共整顿20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其中,农村10个、社区10个。市委组织部坚持市、区、镇(街道)三级书记包村,精准实施“一村一策”,加强保障投入,严格督导检查,强力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落地见效。对班子不团结的,选优配强班子成员,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对党组织书记能力弱的,市、区、镇(街道)三级分别举办专题培训班,同时积极选拔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对基层治理问题突出、矛盾纠纷集中、信访问题突出的,除了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团队外,每个村还安排一个律师团队,并结合党代表接访、驻点联系、基层治理等专项工作,统筹研究推进。斗门区濑山村信访矛盾集中等13个突出问题因此得到了有效解决。

此外,市委组织部还从固本强基经费中安排400万元,用于支持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各区、镇(街道)也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整合资源,保障整顿工作有力推进。斗门区月坑村在整顿工作中以新农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共投入500余万元资金完成村综合楼翻新改造、村民活动场所修缮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盘活集体资产,整合200多亩集体闲置用地,积极对外招租,增加了4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

从2018年开始,珠海市还将集中用三年时间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对党组织书记能力不强、办事不公、管理混乱、组织生活不正常、宗族宗教宗派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整顿无效等问题突出的村(社区),一律列入软弱涣散党组织加以整顿。整顿一年一考,动态管理,三年总结,完成达标要求。

抓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

斗门区白蕉镇虾山村曾是省确定的问题突出村,问题突出的症结在于乱,而乱的根源是过去的村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土地发包不透明、村干部处理矛盾纠纷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对此,虾山村党支部采取一系列举措清理了旧账,化解了群众积怨,村内秩序实现了“从乱到治”的整体转变,该村2016年还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虾山村的转变也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当前,珠海市牢固树立这一工作思路,坚持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统筹推进,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活力。

市委组织部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薄弱环节,一头抓示范带动。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同时,紧紧围绕我市乡村振兴“十村示范、百村建设”行动,实施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按照“党建强、农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标准,每年打造一批可推广、能复制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典型示范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据介绍,2018年珠海市将重点打造10个市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

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就是这样一个有潜力的示范村。该村党组织多次组织各方力量商讨村经济发展、建设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等事宜,形成了多层次协商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基层党建新路径。同时,还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12万元,村工农业总产值达9143万元。

据悉,为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目前,市委组织部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村“两委”干部工作报酬待遇调研,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水平。下一步,还将加大力度面向村党支部书记招考公务员或选拔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探索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经相关程序在职期间可参照事业岗位人员领取薪酬补贴。

市委组织部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 为珠海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