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了疮,只会用抗生素?看中医如何见招拆招,搞定各种疮疡!

小编导读


案1 陈某,男,44岁,干部,1966年7月20日初诊。

患者诉疮生两股内侧,流水发痒,每到夏季必发,年年如此,一交秋冬,天气渐凉,其疮不治自愈,饮食如常,小便浑短,无发热口渴,诊其脉濡无力,苔浊厚兼滑,此属湿热浸淫发疮。盖因人夏天热湿盛,引动身中郁伏之湿,里应外合,疮乃发生;秋凉天气清肃,燥金当令,湿热一退而疮亦自愈。若论治法,湿为重浊之邪,药直流走,不事滞着,始能有效。《内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拟方如下。芦竹根12g,飞滑石10g,薏苡仁15g,通草6g,淡竹叶10g,扁豆衣10g,忍冬藤12g,川黄柏6g,地肤子12g,蝉蜕6g,3剂。服完3剂,股间疮痒如失,患者认为此方奇效,恐明年夏季复发,特来我院检抄此方收藏。

案2 梁某,男,12岁,1956年12月12日初诊。

患者左腹股沟之间一包块,大如鸡蛋,皮色微红,按之木硬疼痛,寒热交作,体温38℃,口不渴,脉浮兼数,苔如常人。此为外邪客入,气血交争之候,尚未成脓,法宜消散,仿真人活命饮。

炒山甲6g,皂角刺10g,全当归10g,赤芍药10g,金银花15g,青连翘10g,陈广皮3g,江枳壳5g,青防风3g,川独活3g,3剂。

此方连服3剂,寒热块痛尽除。

[按] 从余经验言之,凡外疡肿块,未成脓时欲其消散,皂角刺、穿山甲二味用量宜重,若攻药不重,无力推动,块难消散。尝见《医方集解》真人活命饮方,只用皂角刺五分,穿山甲三大片,此书为汪讱庵所编,殆汪氏缺乏临床实践乎?抑为抄录排印之误耶?可供商榷。

案3 俞某,女,23岁,学生,1978年12月18日初诊。

案4 翁某,女,36岁,1963年9月11日初诊。

产后方周月,初因头面手臂疔疮甚多,其大如钱,热痛生脓;素性贪凉,卧地取凉多日,突然胸部刺痛,四肢厥冷,冷过肘膝以上,家人扶持按摩三日三夜之久,坐不能眠,粒米不咽,伊兄弟两人前来请余诊视。余按脉虚细而缓,额上汗出不止,唇口发绀,体温36.5℃,自述胸中胀闭刺痛欲死,亦不渴饮,舌色淡白略灰滞。余谓之虚体贪凉,疗毒内攻,设阳不回于外,毒达于表,更无救法,故拟方如下。

别直参6g,淡附片9g,淡干姜9g,炙甘草6g,白茯苓9g,生姜9g,大枣4枚,1剂。

另注射葡萄糖100mL以补充其营养,并注射青霉素4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抗炎。

[按] 此病用药中西并进,中药旨在强心回阳以止痛,西药所以抗其疔毒也,果然一夜之间疔毒外发,其病如失。

好 · 书· 推 · 荐

身上长了疮,只会用抗生素?看中医如何见招拆招,搞定各种疮疡!

《叶天士传奇》

叶天士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为人医病疗伤的故事不胜枚举。金淑琴的这本《叶天士传奇》以真实的医案资料为基础,参考有关的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合理虚构,生动地刻画了一代大医的光辉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