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人物和正史出入很大?

萬啟斌

和成書於東晉初年陳壽的史書《三國志》相對照,就會發現,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間摻入了大量民間傳說等內容,好多人物的經歷也與史實相差甚遠。



因為三國時期人物眾多,這裡只對一部分人物事蹟做些比較:

1.劉備



(1)桃園結義,歷史上並無任何有關記錄。而且關羽要比劉備年齡更大。

(2)三英戰呂布,呂布是被孫堅擊退的。劉關張當時並未參加討伐董卓。

(3)張飛鞭督郵,實際上是劉備所為。

(4)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都是劉備做的。

(5)火燒博望,發生在建安七年,是劉備做的,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6)甘露寺相親,劉備娶孫權之妹時並沒有到江東去,孫夫人去的荊州。

(7)戰長沙,劉備征討荊南四郡,四郡望風而降,並未發生戰鬥。

(8)徵漢中,劉備率軍出征,諸葛亮並沒同行,留守成都做後勤。

(9)張松獻圖,劉備入蜀後問法正,張松兵馬錢糧情況,張松繪製了《西蜀地形圖》。

(10)夷陵之戰,劉備僅帶了四萬人,孫權給陸遜五萬人。

(11)白帝城託孤,劉備臨終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兩人。

2.關羽



(1)溫酒斬華雄,華雄是被孫堅殺的。

(2)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是曹操部下所為。

(3)土山約三事,關羽是戰敗被擒,無約三事。

(4)關羽降曹,身邊並無帶二位皇嫂。

(5)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去汝南,並無其事。

(6)華容道義釋曹操,去華容道的是劉備,去的晚了,讓曹操跑了。

(7)刮骨療毒,當時華佗已經死去兩年,一般軍醫做的手術。

(8)單刀赴會,是魯肅去關羽的荊州赴會。

(9)走麥城,關羽先詐降,後逃走。

(10)周倉扛大刀,並無周倉此人,而且關羽兵器是長矛。

(11)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並非義子。

3.張飛



(1)張飛真名張益德,非張翼德。

(2)葭萌關戰馬超,馬超寫信投降劉備,並無大戰。

(3)粗人張飛,張飛一筆好書法,畫藝超絕,文武全才。

(4)張飛之子張苞早年殀亡。

4.趙雲



(1)四弟趙雲,趙雲至少比劉備大兩歲,赤壁之戰那年已經近五十了。

(2)長坂坡,趙雲護送劉備家小安全撤離,並無七進七出,甘夫人,糜夫人安然無恙。

5.諸葛亮



(1)舌戰群儒,並無此事,諸葛亮直接面見孫權。

(2)借東風,諸葛亮並未參加赤壁之戰。東南風乃自然現象,非人為。

(3)三氣周瑜,諸葛亮與周瑜並未謀面。

(4)柴桑弔孝,去的不是諸葛亮,是龐統。

(5)用兵如神,諸葛亮相對更擅長內政治理。

(6)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第四次到達祁山。

(7)陣前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隊出征。

(8)空城計,純屬虛構,靈感來於趙雲的空營計。

(9)火燒上方谷,並無此事。

(10)《後出師表》疑似後人偽做,內容差漏較大。《三國志》並未直言諸葛亮所做。

6.其他

(1)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十三路,孔融,陶謙,馬騰,張揚,公孫瓚並未參加。

(2)連環計,貂蟬並無史料記載,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個婢女。

(3)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諸葛亮,徐庶南逃,徐母亂軍中被俘。徐庶才別劉備進曹營。

(4)龐統獻連環,龐統並未參加赤壁之戰。

(5)草船借箭,並無此事。(唐代安史之亂中張巡所用)

好了,就說到這裡吧,還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飄落的感覺2008

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被重新加工了很多。由於作者的擁劉反曹思想,所以將劉備陣營的人物拔高、美化甚至神話,而將曹操、孫權陣營的人物刻意的進行打壓、醜化甚至貶低。我們選幾位來看一下:

一.諸葛亮

諸葛亮在書中近乎於妖,有神鬼莫測之能,這種事例舉不勝舉。比如,1.他能預報天氣算準了大霧彌江,就有了草船借箭;2.他能呼風喚雨借來了東風,就有了火燒赤壁;3.他能排卦列陣佈下了八陣圖,就有了陸遜退兵;4.他能驅使六丁六甲行縮地之法,就有了諸葛裝神。5.他懂麻衣神相能相面識骨,就有了魏延腦後的“反骨”。

至於他的調兵遣將、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更加比比皆是。

歷史上的諸葛亮,也只是平常之人,只不過在外交、戰略、政治、民生等方面才能凸出一些,但絕非像演義中的通天地、徹鬼神之能。

二.關羽

關羽在書中的光輝形象,絕對蓋過了所有主角、配角、文臣、武將,只有諸葛亮能與他平分秋色。溫酒斬華雄一鳴驚人,但歷史上華雄被孫堅所殺;秒殺顏良、速斬文丑,都與歷史有嚴重的不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也是羅貫中杜撰的情節;至於華容道義薄雲天放走曹操,更是子虛烏有。

歷史上關羽早期跟隨劉備,後被曹操生擒,又歸入曹操麾下,後來又棄曹操而回歸劉備陣營。演義中的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基本與歷史相符,襄樊之戰、大意失荊州、被孫權所殺,都與歷史相符。歷史上關羽是一位公認的猛將,但絕非演義中所寫的忠、義、勇、猛、豪、壯各種光環圍繞。

三.趙雲

趙雲絕對被羅貫中給美化太多了,這也是史學家、文學家、三國迷們公認的事實。趙雲少年出道,兩次救了公孫瓚,大戰文丑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投奔劉備後又多次在劉備走投無路時跳出來救場;長坂坡一戰懷揣阿斗七進七出,殺死曹營五十多員大將,這是被人爭相傳頌最廣的橋斷了。趙雲武力頂尖,老年趙雲還能力斬五將;趙雲智謀在武將中出類拔萃,能用空城計;趙雲截江奪阿斗,被劉備稱為渾身都是膽。

通過演義的美化,趙雲成了常勝將軍,現在都叫他無雙趙子龍。

真實的趙雲,並沒有像演義中的那般燦爛奪目,他在公孫瓚死後七年才邂逅劉備,然後多以隨身衛隊長類似的身份跟隨劉備,在劉備的軍事生涯中,並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而且,很多人的說法是,五虎將中就沒有趙雲。

四.周瑜

周瑜絕對被羅貫中給黑了!

演義中的周瑜,器量狹小、嫉賢妒能,只能對付蔣幹一類的人物(蔣幹也被黑慘了)。但是面對諸葛亮,周瑜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綠葉,還是個很慘的綠葉,步步被諸葛亮搶先、壓制。他的所有陰謀計策都被諸葛亮瞭如指掌,什麼鴻門宴、假道伐虢、美人計,都被一一粉碎。最後陪了夫人又折兵,被活活的氣死了,臨死之際還要說什麼“既生瑜、何生亮”!

歷史上的周瑜,絕對是了不起的儒將。正是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才有了赤壁之戰的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更是稱讚他“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被羅貫中的演義顛覆的人物太多,比較知名的還有:腦後有反骨的魏延,老實木納的長者魯肅,屢戰屢敗的張郃,毫無存在感的荀攸,等等,太多,不能一一列舉。

另外,還有張飛,他的相貌被羅貫中拿毛筆描了太多墨水,變成黑臉大鬍子了。


鳳凰西遊

千古興廢事 一問一答中 青梅閒煮酒 幾度夕陽紅


這個問題有點虎,我們現在叫這本小說為“三國演義”,羅老師寫這本書的時候叫的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這部小說是以《三國志》為藍本,改編加工而來的。史書重嚴謹真實;小說愛懸疑熱鬧。 於是歷史人物在小說裡基本都作了藝術加工,越是重要人物改編就越大。於是,我們不妨把問題反過來回答:


三國演義裡有哪些人物和正史,出入不大

這樣,就簡單多了。稍微梳理一下,發現於正史出入不大的出場時間也就相對少一點:

何進

基本沒有太多加工。漢末大將軍,優柔寡斷,引外軍入朝,自己喪失良機還直接導致董卓亂京師。



董卓以及部將李傕郭氾

董卓進京之前是邊庭悍將,在西北是有功勳的。小說只是弱化掉了董卓前期的正面形象,後期入京師之後的暴行幾乎和正史一致,除了硬加上的和貂蟬的戲碼。



蔡邕

漢末大儒,蔡文姬的爸爸。出場不多,董卓有舉薦,為王允所殺。



劉璋

小說裡“劉璋闇弱”,基本和《三國志》記載一致。



張遼

這個算是出場比較多的基本和正史幾乎無出入的將軍。 小說裡給他加的戲份主要兩次:追了一次走單騎的關羽,告訴他放心走;華容道向關羽求一次情。這兩次加戲,都是附屬關羽,不能算在張遼身上。其他基本一致。



賈詡

演義裡面最毒的謀士之一,算無遺策。不過正史裡面看,諸如董卓部將亂京師、張繡反曹等計策還真是他乾的。



孫皓

東吳孫家最後的主人,殘暴無端。但入晉之後能不失王者霸氣,西晉當年曹魏臣子責問孫皓怎麼在江南設立那麼多殘酷刑罰,孫皓回答:為了懲罰像你這樣背主之人; 司馬炎指著旁邊座位說:我早就為你準備好了位置,孫皓回答:臣在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 沒有丟祖宗的臉。這個,與正史一致。



其餘,歡迎大家補充。


野叟觀書 歡迎互動


野叟觀書

我也來說幾個三國演義和正史上反差很大的人物。

1王朗。

在三國演義裡,

年輕的王朗拍馬舞刀大戰太史慈,數十合不分勝負。因為周瑜在背後偷襲,導致他丟了城池,最後逃走。年老的司徒王朗在陣前勸降諸葛亮,結果被活活罵死。

這樣一個王朗,文武雙全,死的方式又太奇葩,讓諸葛亮的粉絲大呼過癮,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歷史上的王朗,一直都是個文官,最後位居三公,善終。他沒有很強的武功,也未上戰場和諸葛亮對陣,沒有當面捱罵。

不過,他還是被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裡面罵了。在後出師表裡面,諸葛亮說王朗看著孫策在身邊攻城略地,自己卻成天張口閉口孔孟之道,最後被孫策擊敗,丟了城池,埋下了天下三分的禍根。諸葛亮在這篇文章裡罵了王朗,讓王朗得的壞名聲隨著文章流傳千古。

所以,羅貫中借題發揮了一下,在三國演義裡讓王朗在陣前受罵而死。

2廖化。

在三國演義裡,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廖化就以山賊的身份出現了一次,然後斷片兒,後來在荊州又出現。最後蜀國滅亡之前,他還是姜維手下的先鋒,即“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以此推斷,廖化當時活了超過80歲,而且80歲的時候還在打先鋒。

歷史上的廖化是在荊州才跟隨劉備的,關羽死後,廖化先降吳,後來又偷偷逃回蜀國。

3蔣幹。

歷史上的蔣幹非常雄辯,在江淮一帶沒有對手。在赤壁之戰以後,曹操才派他去勸降周瑜。他看到周瑜之後,什麼話都沒說。回來就跟曹操說周瑜高致雅量,非言詞可動。由此可見,這個人善於察言觀色,非常聰明。

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是在赤壁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跳樑小醜。蔣幹非常蠢,又急於在曹操面前立功。

於是,他第一次過江東,帶回來一封密信,幫周瑜除掉了蔡瑁、張允。第二次過江東,蔣幹又帶來了龐統,把曹操忽悠的鐵索連舟。

完。


芙蓉芳

我認為,三國演義有許多人物和正史出入很大。


首先說溫酒斬華雄,作者羅貫中說的是關羽,可是,實際上正史上寫的是孫堅。這種張冠李戴的做法,常使人誤解,其實,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
孫堅

魯肅是東吳的一個儒將,此人戰略眼光高,善於用人,擅長打戰。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卻將魯肅描寫成一個凡人,甚至像阿斗。實際上,(草船借箭)就不是諸葛亮的傑作,而是周瑜的得意之作。
魯肅


關羽是蜀漢的一員名將,可是,他並不是三國演義寫的那樣忠、勇、義、豪、壯於一身的傳奇人物。什麼溫酒斬華雄、千里護嫂、過五關斬六將,都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我們應該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
關羽

名醫華佗,也不是因為說曹操的頭疾需開顱手術,而被曹操猜忌所殺。而是,華佗想在曹操手下當官,故意敷衍曹操,被曹操識破,一怒之下,殺掉的。曹操殺掉華佗,不後悔,只有在自己的一個兒子有病無人能治,病死了,才後悔殺了華佗。一代名醫華佗,聰明反被聰明誤,利用自己的高超醫術,想吊曹操的胃口,惹惱了奸雄,送了性命。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所以,我們看三國演義,不要以為書中寫的是歷史,其實,它就是一部小說。有一首歌(故事裡的事),寫的非常好。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我們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唯書,不為上👆,不信邪,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注:本文中的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三國演義中,有那些人物和歷史真實相差較大?

總體而言,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在大的方面,與史料記載差不太多,但在一些枝節問題上,為強化人物形象,確有虛構情節,這也都是符合文學創作手法的正常文筆。從事實,程度看,覺得有這麼幾位:

第一,諸葛亮。對於諸葛亮,羅貫中先生採用虛構,誇大,移花接木等手法,事例比較多。這裡僅列舉幾例:借東風。赤壁之戰前,周瑜諸葛亮共同商定,以火攻扭轉乾坤,但對於地處東南部的東吳,想燒掉西北方向的曹軍戰船,必須藉助東南風,而冬季東南風很少見,於是諸葛亮在一個刻意修建的臺基上,裝神弄鬼,作了一番表演,借得東風,燒掉曹軍戰船,取得赤壁之戰勝利。草船借箭,是把別人的故事嫁接到諸葛亮身上。另外還有,上方谷火燒司馬懿,七星燈續命,空城計,死後安排殺魏延等等。

第二,關羽。三國演義中,為塑造關羽忠義形象,羅先生虛構了好多情節,比如千里走單騎,出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華容道等等。第三,魏延。三國演義中對魏延的虛構,



主要就是子午谷之計,腦後有反骨,魏延之死等。實際魏延並沒有明確說走子午谷,只說自己帶兵另走一路,像當年韓信那樣。魏延的死,也不是諸葛亮死後有意安排的。第四,周瑜。對周瑜的虛構,最典型就是三氣周瑜,而且最後是氣死了,實際周瑜是因病身亡。



需要說明的是,史料記載不清,或者有幾種說法的,不宜輕易否定,認為就是虛構瞎說。比如,關羽誅文丑,按武帝紀記載,斬顏良與誅文丑,是同一次戰役。而且,張遼,關羽同是兩位先鋒(關羽是剛投誠身份,排張遼後很正常),雖然武帝紀沒明確說文丑是關羽殺掉,但在文丑被殺後,接著說“關羽亡歸劉備“,這說明羅貫中根據上下文,以及前面斬顏良的事實,合理推定關羽誅文丑,是有一定道理的。再如,曹操殺呂伯奢,演義中只是採納了其中一種說法,既不宜肯定,但也不宜否定。(5:22)


流譽後

諸葛亮:

小說《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描繪成智慧的化身,魯迅曾說:“孔明之智近乎妖”。和《三國志》的描述有很大的出入。例如火燒博望和新野,發生在諸葛亮未出茅廬之前。七擒孟獲的經過非常誇張,其中很大一部分帶有神話傳說色彩。六出祁山,實際是五次北閥,其中的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祁山。



借東風、赤壁之戰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等歷史事件是虛構的。而草船借箭、空城計則是別人的計謀,卻說成是諸葛亮的傑作。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把諸葛亮描繪成了一位神仙。這些描述與正史嚴重不符。歷史上諸葛亮治理蜀漢的政績非常顯赫。帶兵打仗,攻城拔寨並不是諸葛亮最強的。



周瑜:

《三國演義》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過人,對周瑜的形象描述故意的改變。三氣周瑜,是說周瑜心胸狹隘,氣量很小,嫉妒心強。認為諸葛亮總是比自己棋高一招。總想著殺掉諸葛亮,後被諸葛亮寫信氣死了。



實際正史中周瑜是病死的。周瑜在攻打益州劉備時,在出徵的路上得了重病,最終死在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大話三國之蜀山

我認為是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簡直是神的化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深謀遠慮,天下第一謀士。那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得承認諸葛亮確實頗有智慧和謀略,《三國志》、《隆中對》明確記載諸葛亮未出茅廬就知三分天下,然而諸葛亮卻不是個軍事家,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跟隨劉備開始是從基層做起的,他主要負責後勤、政務工作的,只是因為做得很努力,有很大的成就,猶如當時曹操的荀彧、漢初三傑的蕭何,後來才成為蜀國丞相的。至於軍事,他最多參謀過幾次軍事、帶兵打過幾次有限的仗,但結果一般。



而三國中有名的火燒博望坡,不好意思,根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這是劉表讓我們印象中只會哭和打敗仗的劉備打贏的。還有草船借箭,那是人家孫權與曹操在濡須之戰中使出的計謀,跟諸葛亮沒有任何關係,而且那是在赤壁之戰之後五年發生的。至於千古有名的空城計,《資治通鑑》稱“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趙)雲入營,更大開門,消聲匿跡。魏兵疑雲有伏,引去。···(劉備)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嗯,那是趙雲的功勞。“七擒孟獲”呢?倒是諸葛亮帶兵打的,但《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諸葛亮那是天然的優勢,兵多將廣,直接碾壓孟獲,一擒之。至於其他的如“三氣周瑜”、“舌戰群儒”等等,要麼是子虛烏有,要麼是張冠李戴。



那諸葛亮為什麼被神化呢?那主要是羅貫中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的功勞,因為諸葛亮忠誠: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曾囑咐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在中國歷史上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它讓諸葛亮可以名正言順地取劉禪帝位而代之,同時劉備死後,諸葛亮位高權為,阿斗又無能,然而諸葛亮沒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是統治者吹捧、神化諸葛亮,說你看諸葛亮那麼大能耐都不造反,都一心輔佐皇上,你們能耐能有多大,老老實實輔佐我吧。

其實三國演義中跟正史有出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趙雲、張飛、曹操等等,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