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啟斌
和成书于东晋初年陈寿的史书《三国志》相对照,就会发现,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间掺入了大量民间传说等内容,好多人物的经历也与史实相差甚远。
因为三国时期人物众多,这里只对一部分人物事迹做些比较:
1.刘备
(1)桃园结义,历史上并无任何有关记录。而且关羽要比刘备年龄更大。
(2)三英战吕布,吕布是被孙坚击退的。刘关张当时并未参加讨伐董卓。
(3)张飞鞭督邮,实际上是刘备所为。
(4)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都是刘备做的。
(5)火烧博望,发生在建安七年,是刘备做的,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6)甘露寺相亲,刘备娶孙权之妹时并没有到江东去,孙夫人去的荆州。
(7)战长沙,刘备征讨荆南四郡,四郡望风而降,并未发生战斗。
(8)征汉中,刘备率军出征,诸葛亮并没同行,留守成都做后勤。
(9)张松献图,刘备入蜀后问法正,张松兵马钱粮情况,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10)夷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人,孙权给陆逊五万人。
(11)白帝城托孤,刘备临终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人。
2.关羽
(1)温酒斩华雄,华雄是被孙坚杀的。
(2)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是曹操部下所为。
(3)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无约三事。
(4)关羽降曹,身边并无带二位皇嫂。
(5)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去汝南,并无其事。
(6)华容道义释曹操,去华容道的是刘备,去的晚了,让曹操跑了。
(7)刮骨疗毒,当时华佗已经死去两年,一般军医做的手术。
(8)单刀赴会,是鲁肃去关羽的荆州赴会。
(9)走麦城,关羽先詐降,后逃走。
(10)周仓扛大刀,并无周仓此人,而且关羽兵器是长矛。
(11)关平是关羽的亲生儿子,并非义子。
3.张飞
(1)张飞真名张益德,非张翼德。
(2)葭萌关战马超,马超写信投降刘备,并无大战。
(3)粗人张飞,张飞一笔好书法,画艺超绝,文武全才。
(4)张飞之子张苞早年殀亡。
4.赵云
(1)四弟赵云,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两岁,赤壁之战那年已经近五十了。
(2)长坂坡,赵云护送刘备家小安全撤离,并无七进七出,甘夫人,糜夫人安然无恙。
5.诸葛亮
(1)舌战群儒,并无此事,诸葛亮直接面见孙权。
(2)借东风,诸葛亮并未参加赤壁之战。东南风乃自然现象,非人为。
(3)三气周瑜,诸葛亮与周瑜并未谋面。
(4)柴桑吊孝,去的不是诸葛亮,是庞统。
(5)用兵如神,诸葛亮相对更擅长内政治理。
(6)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第四次到达祁山。
(7)阵前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队出征。
(8)空城计,纯属虚构,灵感来于赵云的空营计。
(9)火烧上方谷,并无此事。
(10)《后出师表》疑似后人伪做,内容差漏较大。《三国志》并未直言诸葛亮所做。
6.其他
(1)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十三路,孔融,陶谦,马腾,张扬,公孙瓒并未参加。
(2)连环计,貂蝉并无史料记载,吕布与董卓争夺一个婢女。
(3)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诸葛亮,徐庶南逃,徐母乱军中被俘。徐庶才别刘备进曹营。
(4)庞统献连环,庞统并未参加赤壁之战。
(5)草船借箭,并无此事。(唐代安史之乱中张巡所用)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飘落的感觉2008
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被重新加工了很多。由于作者的拥刘反曹思想,所以将刘备阵营的人物拔高、美化甚至神话,而将曹操、孙权阵营的人物刻意的进行打压、丑化甚至贬低。我们选几位来看一下:
一.诸葛亮
诸葛亮在书中近乎于妖,有神鬼莫测之能,这种事例举不胜举。比如,1.他能预报天气算准了大雾弥江,就有了草船借箭;2.他能呼风唤雨借来了东风,就有了火烧赤壁;3.他能排卦列阵布下了八阵图,就有了陆逊退兵;4.他能驱使六丁六甲行缩地之法,就有了诸葛装神。5.他懂麻衣神相能相面识骨,就有了魏延脑后的“反骨”。
至于他的调兵遣将、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更加比比皆是。
历史上的诸葛亮,也只是平常之人,只不过在外交、战略、政治、民生等方面才能凸出一些,但绝非像演义中的通天地、彻鬼神之能。
二.关羽
关羽在书中的光辉形象,绝对盖过了所有主角、配角、文臣、武将,只有诸葛亮能与他平分秋色。温酒斩华雄一鸣惊人,但历史上华雄被孙坚所杀;秒杀颜良、速斩文丑,都与历史有严重的不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是罗贯中杜撰的情节;至于华容道义薄云天放走曹操,更是子虚乌有。
历史上关羽早期跟随刘备,后被曹操生擒,又归入曹操麾下,后来又弃曹操而回归刘备阵营。演义中的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基本与历史相符,襄樊之战、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所杀,都与历史相符。历史上关羽是一位公认的猛将,但绝非演义中所写的忠、义、勇、猛、豪、壮各种光环围绕。
三.赵云
赵云绝对被罗贯中给美化太多了,这也是史学家、文学家、三国迷们公认的事实。赵云少年出道,两次救了公孙瓒,大战文丑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投奔刘备后又多次在刘备走投无路时跳出来救场;长坂坡一战怀揣阿斗七进七出,杀死曹营五十多员大将,这是被人争相传颂最广的桥断了。赵云武力顶尖,老年赵云还能力斩五将;赵云智谋在武将中出类拔萃,能用空城计;赵云截江夺阿斗,被刘备称为浑身都是胆。
通过演义的美化,赵云成了常胜将军,现在都叫他无双赵子龙。
真实的赵云,并没有像演义中的那般灿烂夺目,他在公孙瓒死后七年才邂逅刘备,然后多以随身卫队长类似的身份跟随刘备,在刘备的军事生涯中,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而且,很多人的说法是,五虎将中就没有赵云。
四.周瑜
周瑜绝对被罗贯中给黑了!
演义中的周瑜,器量狭小、嫉贤妒能,只能对付蒋干一类的人物(蒋干也被黑惨了)。但是面对诸葛亮,周瑜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绿叶,还是个很惨的绿叶,步步被诸葛亮抢先、压制。他的所有阴谋计策都被诸葛亮了如指掌,什么鸿门宴、假道伐虢、美人计,都被一一粉碎。最后陪了夫人又折兵,被活活的气死了,临死之际还要说什么“既生瑜、何生亮”!
历史上的周瑜,绝对是了不起的儒将。正是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才有了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更是称赞他“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被罗贯中的演义颠覆的人物太多,比较知名的还有:脑后有反骨的魏延,老实木纳的长者鲁肃,屡战屡败的张郃,毫无存在感的荀攸,等等,太多,不能一一列举。
另外,还有张飞,他的相貌被罗贯中拿毛笔描了太多墨水,变成黑脸大胡子了。
凤凰西游
千古兴废事 一问一答中 青梅闲煮酒 几度夕阳红
这个问题有点虎,我们现在叫这本小说为“三国演义”,罗老师写这本书的时候叫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部小说是以《三国志》为蓝本,改编加工而来的。史书重严谨真实;小说爱悬疑热闹。 于是历史人物在小说里基本都作了艺术加工,越是重要人物改编就越大。于是,我们不妨把问题反过来回答: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物和正史,出入不大
这样,就简单多了。稍微梳理一下,发现于正史出入不大的出场时间也就相对少一点:
何进
基本没有太多加工。汉末大将军,优柔寡断,引外军入朝,自己丧失良机还直接导致董卓乱京师。
董卓以及部将李傕郭氾
董卓进京之前是边庭悍将,在西北是有功勋的。小说只是弱化掉了董卓前期的正面形象,后期入京师之后的暴行几乎和正史一致,除了硬加上的和貂蝉的戏码。
蔡邕
汉末大儒,蔡文姬的爸爸。出场不多,董卓有举荐,为王允所杀。
刘璋
小说里“刘璋暗弱”,基本和《三国志》记载一致。
张辽
这个算是出场比较多的基本和正史几乎无出入的将军。 小说里给他加的戏份主要两次:追了一次走单骑的关羽,告诉他放心走;华容道向关羽求一次情。这两次加戏,都是附属关羽,不能算在张辽身上。其他基本一致。
贾诩
演义里面最毒的谋士之一,算无遗策。不过正史里面看,诸如董卓部将乱京师、张绣反曹等计策还真是他干的。
孙皓
东吴孙家最后的主人,残暴无端。但入晋之后能不失王者霸气,西晋当年曹魏臣子责问孙皓怎么在江南设立那么多残酷刑罚,孙皓回答:为了惩罚像你这样背主之人; 司马炎指着旁边座位说:我早就为你准备好了位置,孙皓回答:臣在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没有丢祖宗的脸。这个,与正史一致。
其余,欢迎大家补充。
野叟观书 欢迎互动
野叟观书
我也来说几个三国演义和正史上反差很大的人物。
1王朗。
在三国演义里,
年轻的王朗拍马舞刀大战太史慈,数十合不分胜负。因为周瑜在背后偷袭,导致他丢了城池,最后逃走。年老的司徒王朗在阵前劝降诸葛亮,结果被活活骂死。这样一个王朗,文武双全,死的方式又太奇葩,让诸葛亮的粉丝大呼过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历史上的王朗,一直都是个文官,最后位居三公,善终。他没有很强的武功,也未上战场和诸葛亮对阵,没有当面挨骂。
不过,他还是被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面骂了。在后出师表里面,诸葛亮说王朗看着孙策在身边攻城略地,自己却成天张口闭口孔孟之道,最后被孙策击败,丢了城池,埋下了天下三分的祸根。诸葛亮在这篇文章里骂了王朗,让王朗得的坏名声随着文章流传千古。
所以,罗贯中借题发挥了一下,在三国演义里让王朗在阵前受骂而死。
2廖化。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廖化就以山贼的身份出现了一次,然后断片儿,后来在荆州又出现。最后蜀国灭亡之前,他还是姜维手下的先锋,即“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以此推断,廖化当时活了超过80岁,而且80岁的时候还在打先锋。
历史上的廖化是在荆州才跟随刘备的,关羽死后,廖化先降吴,后来又偷偷逃回蜀国。
3蒋干。
历史上的蒋干非常雄辩,在江淮一带没有对手。在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才派他去劝降周瑜。他看到周瑜之后,什么话都没说。回来就跟曹操说周瑜高致雅量,非言词可动。由此可见,这个人善于察言观色,非常聪明。
而在三国演义中,蒋干是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跳梁小丑。蒋干非常蠢,又急于在曹操面前立功。
于是,他第一次过江东,带回来一封密信,帮周瑜除掉了蔡瑁、张允。第二次过江东,蒋干又带来了庞统,把曹操忽悠的铁索连舟。
完。
芙蓉芳
我认为,三国演义有许多人物和正史出入很大。
首先说温酒斩华雄,作者罗贯中说的是关羽,可是,实际上正史上写的是孙坚。这种张冠李戴的做法,常使人误解,其实,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
孙坚
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儒将,此人战略眼光高,善于用人,擅长打战。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却将鲁肃描写成一个凡人,甚至像阿斗。实际上,(草船借箭)就不是诸葛亮的杰作,而是周瑜的得意之作。
鲁肃
关羽是蜀汉的一员名将,可是,他并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样忠、勇、义、豪、壮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什么温酒斩华雄、千里护嫂、过五关斩六将,都是作者罗贯中虚构的。我们应该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
关羽
名医华佗,也不是因为说曹操的头疾需开颅手术,而被曹操猜忌所杀。而是,华佗想在曹操手下当官,故意敷衍曹操,被曹操识破,一怒之下,杀掉的。曹操杀掉华佗,不后悔,只有在自己的一个儿子有病无人能治,病死了,才后悔杀了华佗。一代名医华佗,聪明反被聪明误,利用自己的高超医术,想吊曹操的胃口,惹恼了奸雄,送了性命。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所以,我们看三国演义,不要以为书中写的是历史,其实,它就是一部小说。有一首歌(故事里的事),写的非常好。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唯书,不为上👆,不信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本文中的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黄常慧湖南郴州汝城县
三国演义中,有那些人物和历史真实相差较大?
总体而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在大的方面,与史料记载差不太多,但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为强化人物形象,确有虚构情节,这也都是符合文学创作手法的正常文笔。从事实,程度看,觉得有这么几位:
第一,诸葛亮。对于诸葛亮,罗贯中先生采用虚构,夸大,移花接木等手法,事例比较多。这里仅列举几例:借东风。赤壁之战前,周瑜诸葛亮共同商定,以火攻扭转乾坤,但对于地处东南部的东吴,想烧掉西北方向的曹军战船,必须借助东南风,而冬季东南风很少见,于是诸葛亮在一个刻意修建的台基上,装神弄鬼,作了一番表演,借得东风,烧掉曹军战船,取得赤壁之战胜利。草船借箭,是把别人的故事嫁接到诸葛亮身上。另外还有,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七星灯续命,空城计,死后安排杀魏延等等。
第二,关羽。三国演义中,为塑造关羽忠义形象,罗先生虚构了好多情节,比如千里走单骑,出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华容道等等。第三,魏延。三国演义中对魏延的虚构,
主要就是子午谷之计,脑后有反骨,魏延之死等。实际魏延并没有明确说走子午谷,只说自己带兵另走一路,像当年韩信那样。魏延的死,也不是诸葛亮死后有意安排的。第四,周瑜。对周瑜的虚构,最典型就是三气周瑜,而且最后是气死了,实际周瑜是因病身亡。
需要说明的是,史料记载不清,或者有几种说法的,不宜轻易否定,认为就是虚构瞎说。比如,关羽诛文丑,按武帝纪记载,斩颜良与诛文丑,是同一次战役。而且,张辽,关羽同是两位先锋(关羽是刚投诚身份,排张辽后很正常),虽然武帝纪没明确说文丑是关羽杀掉,但在文丑被杀后,接着说“关羽亡归刘备“,这说明罗贯中根据上下文,以及前面斩颜良的事实,合理推定关羽诛文丑,是有一定道理的。再如,曹操杀吕伯奢,演义中只是采纳了其中一种说法,既不宜肯定,但也不宜否定。(5:22)
流誉后
诸葛亮:
小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绘成智慧的化身,鲁迅曾说:“孔明之智近乎妖”。和《三国志》的描述有很大的出入。例如火烧博望和新野,发生在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七擒孟获的经过非常夸张,其中很大一部分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六出祁山,实际是五次北阀,其中的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祁山。
借东风、赤壁之战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等历史事件是虚构的。而草船借箭、空城计则是别人的计谋,却说成是诸葛亮的杰作。七星坛祭风、延寿七星灯把诸葛亮描绘成了一位神仙。这些描述与正史严重不符。历史上诸葛亮治理蜀汉的政绩非常显赫。带兵打仗,攻城拔寨并不是诸葛亮最强的。
周瑜: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过人,对周瑜的形象描述故意的改变。三气周瑜,是说周瑜心胸狭隘,气量很小,嫉妒心强。认为诸葛亮总是比自己棋高一招。总想着杀掉诸葛亮,后被诸葛亮写信气死了。
实际正史中周瑜是病死的。周瑜在攻打益州刘备时,在出征的路上得了重病,最终死在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大话三国之蜀山
我认为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简直是神的化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深谋远虑,天下第一谋士。那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得承认诸葛亮确实颇有智慧和谋略,《三国志》、《隆中对》明确记载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然而诸葛亮却不是个军事家,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跟随刘备开始是从基层做起的,他主要负责后勤、政务工作的,只是因为做得很努力,有很大的成就,犹如当时曹操的荀彧、汉初三杰的萧何,后来才成为蜀国丞相的。至于军事,他最多参谋过几次军事、带兵打过几次有限的仗,但结果一般。
而三国中有名的火烧博望坡,不好意思,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这是刘表让我们印象中只会哭和打败仗的刘备打赢的。还有草船借箭,那是人家孙权与曹操在濡须之战中使出的计谋,跟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而且那是在赤壁之战之后五年发生的。至于千古有名的空城计,《资治通鉴》称“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赵)云入营,更大开门,消声匿迹。魏兵疑云有伏,引去。···(刘备)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嗯,那是赵云的功劳。“七擒孟获”呢?倒是诸葛亮带兵打的,但《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诸葛亮那是天然的优势,兵多将广,直接碾压孟获,一擒之。至于其他的如“三气周瑜”、“舌战群儒”等等,要么是子虚乌有,要么是张冠李戴。
那诸葛亮为什么被神化呢?那主要是罗贯中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功劳,因为诸葛亮忠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嘱咐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让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地取刘禅帝位而代之,同时刘备死后,诸葛亮位高权为,阿斗又无能,然而诸葛亮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统治者吹捧、神化诸葛亮,说你看诸葛亮那么大能耐都不造反,都一心辅佐皇上,你们能耐能有多大,老老实实辅佐我吧。
其实三国演义中跟正史有出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赵云、张飞、曹操等等,有兴趣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