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Song
人際交往其實有兩大法則是我們必須遵守的:
裡子:人際交往中遵循“需求原則”,通曉人情,具有“同理心”,滿足和照顧對方需求和利益。
面子:禮貌、尊重,維護對方“臉和麵子”及尊嚴(自尊心),講究“表面功夫”。
合群的人就是能夠尊重對方利益,照顧對方面子,反之,則是大家都討厭,難以合群。
什麼樣的人會讓大家都覺得討厭呢?
1.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自視甚高,缺乏自我瞭解,卻對別人經常表現出不屑一顧
比如下面這種:
2.易怒、脾氣暴躁、衝動、魯莽行事
情緒化非常嚴重,動不動就生氣、抱怨
3.馬大哈、冷漠、不關心他人需求與感受
你說什麼,他完全不想聽,你給他提意見,他根本不在於。
反正就是不關心你的需求和感受,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
4.非常自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一切都是我說了算
有種流行的說法叫“公主病”,對別人有著過分的要求,對自己卻完全沒有任何要求。
老想著別人來照顧她、對她忍讓、包容,自己對他人確實苛刻、淡漠。
5.誇誇其談,譁眾取寵
啥本事沒有,就能吹牛,啥都不會,卻不懂裝懂。
真讓他去幹一件事吧,每一件能幹好的。
譁眾取寵倒是挺在行。
其他,歡迎各位留言區評論……
馮起升
當我們評價一個人不合群,通常是指這個人在個性上與他人合不來。不合群的人,一般不太願意融入群體生活圈,同時他們也不太能被大家所接受。
不合群的人有如下一些特徵:
行為舉止上有些另類,他們不樂意也不善於與人交往,恃才放曠,憤世嫉俗,不識人間煙火,過於清高自傲,非常自我狹隘,不太顧及他人的感受,喜歡封閉自己,很宅,不願意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不太善解人意、待人冷漠,說話毒舌容易傷人。
還有些人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過於自卑,缺乏積極從事與人交往的勇氣,總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孤僻內向,離群索居。他們在與人相處時,消極的態度(如傲氣、懷疑、仇恨、嫉妒、悲觀等)多於積極的態度(如謙虛、信任、友善、寬容、樂觀等)。因此,他們不太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知心朋友很少或者幾乎沒有。
這種不合群的性格,不僅有礙於和諧的人際關係建立,不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對事業的成功也極為不利,而且還會使人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形成退縮和孤獨的心理障礙,有礙於人的身心健康。
故此,豐木建議,如有類似症狀者,一定要引起重視和改良,不能任其發展。
敬請關注更多心理情感資訊悟空問答“豐木色子”專欄!
豐木色子
談起是否合群,職場火鍋擦了一把冷汗,馬上開始人格分裂了。職場火鍋骨子裡不合群,但行為上努力很合群,因為職場關係需要。所以,表面熱情,骨子冷傲。我挺欣賞一句哲人的話送給你: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寂寞是一個人的狂歡。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人們正在由單位文化向家庭文化過度,從服從文化向個人感受過度,“不合群”不再是一個貶義詞,正在成為一箇中性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個時代,可以包容各種人,不合群的人照樣可以活得挺好。
一、合群與不合群的優缺點。
合群,就是融入性好,團隊意識好,人際關係好,朋友多,人脈廣,生活幸福,“快樂無邊”。不合群,就是性格孤僻、自以為是、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同事排斥,孤獨終老,晚景淒涼。其實,不合群的人,也有一些“好詞”,比如,鶴立雞群、孤芳自賞、“剛愎自用”、“獨斷專行”。許多大人物,包括文學藝術家、技術專家、投資專家等等,都是善於獨立思考、不合群的人。合群,也有一個詞“羊群效應”,隨大流的人,有時候也做不出大事業。所以,不合群也不是一無是處啊。
二、不合群的主要性格特徵。
一是性格孤僻,生活中喜歡獨來獨往,工作中喜歡一個人做事。這個特質既是與生俱來,也可能是從小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有關,長大後慢慢形成了這種性格。
二是自力更生,萬事不求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願意求人。工作中,自己能幹的事,不願意放手交給別人,其實也是不放心別人。
三是沉默寡言,不善交際。生活中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工作中不太喜歡配合工作,既不喜歡配合別人工作,也不喜歡別人配合他的工作。喜歡從事獨立完成的工作,或者是那種個人自由裁量權的工作,比如研究工作、技術研發工作,等等。
四是朋友比較少,不喜歡聚會。這種人不願意參加多人聚會,尤其是與不熟悉的人聚會。與同事們必要的聚會,喜歡觀望大家,不願意參與其中。他寧願一個人站在門外抽菸,因為這個獨處更令他舒服而已。
三、不合群的人要防止自我走向極端。
不合群的人,有一小部分人,自命清高,恃才自傲,甚至桀驁不馴,極個別人可能走入牛角尖。張愛玲,美女才女,性格孤僻,恃才傲物,不屑合群,孤獨終老。三毛,美女才女,放蕩不羈,浪跡天涯,絲襪自縊。海子,天降詩神,性格剛烈,與世不和,臥軌自殺。歷史上,許多名人的成就,似乎與孤獨如影隨形。所以,不合群就不合群吧,但要善於自己調節自己的心態,不要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極度自卑,一個是極度自傲。
綜上,這個繁華喧囂的世界,做一個不合群的人,不需要大隱隱於市,打開房門擁抱繁華世界,關上房門享受歲月靜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沒有什麼不可以。
職場火鍋
生活中,我們總是遇到一些不合群的人。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孤僻內向,有的是心高氣傲,也有的是人嫌狗憎。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不合群,真都是一種病態心理。一般來說,不合群主要有以下幾種人:
一,性格孤僻型。
1.他們不喜歡與大家一起聊天討論,而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靜靜的觀望或思考。他們做事喜歡獨來獨往,所以大家稱之為“獨行大俠”。
2.他們朋友不多,也不喜歡交朋友。他們不願意參加朋友聚會,更喜歡做一個“宅男”或“宅女”。
3.他們對集體活動沒有熱心,總會找各種理由拒絕參加。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與大家相處。
二,孤芳自賞型
1.有一定的才能,所以就恃才傲物,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慢慢就脫離了團隊。
2.三觀很正,看不起庸俗的人際交往,與大家沒有共同語言。
三,心理變態型
1.做人比較自私,不知道善解人意,亦或是嘴巴比較刁毒,大家敬而遠之,不願與之交往。
2.為人冷漠,對別人和集體漠不關心。大家也就逐漸與之疏遠。
對這些不合群的人,我們不要孤立打擊,而是應該關心他們,甚至是改造他們。人和人之間充滿著溫情,社會才有溫暖。
管理那點事
不合群的人生活中可能也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都是合群的,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社會組織公司之類的了。那麼,不合群的人都有哪些特徵呢?我覺得有以下3點:
【1】性格孤僻,生活中喜歡獨來獨往。
這個可能和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有關,長大後就慢慢形成了這種性格。
【2】做事喜歡一個人單幹。
做事的時候,能自己完成的事情,不願意過多的求人,也不願意放手交給別人,怕不放心,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3】偶爾和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忙著自己的事情。
一般不願意參加聚會,即使和大家聚會的時候,也是在某個角落,悄悄的做著自己的事情,或者在一邊觀望大家,不願意太多的參與其中。
合群與否,嚴格來說沒有對錯,只是個人選擇罷了。很多大咖和藝術家科學家等,都是屬於我們看起來的異類,不合群才讓他們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成了大器。當然,普通人,合群與否自己選擇就好,然後和大家相處的時候與人為善。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名言佳句
說不了什麼高深的道理,請見諒。
現實中:我就是一個不合群的人。首先不是不想合群:第一,比自已好的,自已沒有對等的資源。人家跟你打個招呼就不錯了,要不然就自作多情!(多打幾次,人以為你有求於人,人生怕惹禍。如同有個網友說的你本想請人吃飯,人以為你付不起錢。)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勢沒勢。怎麼合群?個人沒這個能耐
第二:跟自已情況差不多的。都知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都去捧有錢有勢的場!
第三:比自己差一點,有些兩面三刀,拿了好處一轉身把你罵的狗頭淋血。要麼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一副高高在上。各種瞧不起你!
請不要說我玻璃心,自卑。真的,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合群:當今社會見不得人好,壓你沒商量!你不好,踩你沒說的。各種擠兌……
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有錢有勢怎麼都合群,怎麼做都沒人說半個字,甚少當面不敢太放肆。沒錢沒勢: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四處看人臉色,還的低頭哈腰,笑面春風……
nulifendovderen
答者:暖心理的獨泊伊河
暖心理
首先,自命清高的人不合群。
歷史上,有許多自命清高的人。什麼竹林七賢,陶淵明,李白,杜甫......
這些人都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問題是,人們都討厭驕傲的人,這是人性。而他發現別人不願意捧他,他就更不願意與身邊的人為伍。這是個惡性循環。
其次,內向的人不合群。
內向的人不合群,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本身喜歡靜。
問題是,人群不可能靜。有誰見過靜悄悄的人群?你喜歡靜,大家自然不去打擾你。
二是,佔便宜與被佔便宜。
所謂內向的人,即是不願意把心事說出來的人。你對自己的事情守口如瓶,對別人的事情卻非常好奇,他身邊的人馬上就會有一種被佔便宜的感覺。
久而久之,人們一定會厭惡他,排擠他。
第三,陰暗的人不合群。
人們聚到一起,其中既有陽光的人,也有陰暗的人。但是人類,包括陰暗的人本身,最討厭的莫過於陰暗的人。
因為陰暗的人自私自利,手段殘忍。
所謂陰暗,既有心理的陰暗,更有手段的陰暗。
想一想“無證之罪”中的李豐田穿著破棉襖,滿臉鬍子,指甲裡全是泥,還反著抽菸的樣子把。那種陰暗到毛骨悚然的人如果合群,那會是什麼樣的人群?
吉林大福圓
kinoko1234
群體是相對於個體的概念,是一些個體由於某些共同的特性鏈接在一起,彼此協作併產生一定心理歸屬感的組織形式。現代社會分工細化,每個人的工作都離不開與他人的配合,一個人是否“合群”就變成了評判一個人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用人單位都希望能儘早識別出那些“不合群”的員工避免付出無謂的磨合時間。
不合群的人各有其原因,但總結來說一般具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場獨立。場獨立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與場依存相對,指的是一個人的行事較少受到其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有自己一定的節律。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工作的時候周圍的同事都在聊天,場依存的人往往會加入其中,而場獨立的人則更容易繼續投入在自己的事情上。對於不合群的人來說,他們不需要依靠群體的氛圍去工作或成長,他們對於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心中有數,與別人的交往對他們來說只是會打亂他們自己節奏的干擾。
二是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在群體中為了更好體現群體共性,成員往往會犧牲或弱化一些個性,但不合群的人並不願意這樣去做。他們對自己的想法有著更高的認同,不會為了群體融入而妥協。這種特點有利有弊,正向來說這是一個人持之以恆的本源,但負向來說我們也會說這樣的人有些固執,甚至冥頑不靈,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論說好與不好。
實際上“不合群”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因此幾乎沒有人會不屬於任何一個群體,同樣也不會有一個群體適合所有人融入。所以當你評判一個人不合群的時候只是站在你所屬群體的角度來說的,換句話說,你所說的不合群的人可能只是不合你的群而已。因此我們對於一個人合不合群大可不必太過介意,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