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大家好

外媒看徽县

又与您见面了

和小徽一起去看看本周

又有哪些事受到外媒的“热宠”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中国新闻网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徽县巧借“大喇叭”吹响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号”》

全文(滑动以查看)

徽县巧借“大喇叭”吹响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31日电 为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力度,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六个一”宣教活动深入农村、扎根农村。近日,徽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中队民警来到银杏树镇马庄村,充分发挥农村地区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作用,开展 农村“大喇叭”宣传活动。

宣传民警结合农村道路特点,以农村“大喇叭”为抓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当地的村民,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农村辖区常见的摩托车无牌无证,农用车非法载人,超员等违法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农村群众要遵守交通规则倡导大家,开文明车、走文明路、争做文明徽县人

同时,民警还走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出行事项依法文明出行。

“大喇叭”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大队创新宣传模式和手段,教育和引导农村群众增强安全文明出行意识,抵制交通违法,对农村交通安全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每日甘肃网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交通银行赴陇南徽县榆树乡开展爱心助学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全文

(滑动以查看)

交通银行赴陇南徽县榆树乡开展爱心助学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每日甘肃网讯 5月23日,在第69个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交通银行总行工会常务副主席、员工工作部总经理徐明,工会财务处、组宣处长方征;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工会主席汪麟,省分行工会、办公室、天水分行负责人等一行,带着对山区孩子的关爱和对山区教育的关心,来到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榆树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以“百年交行为心导航,百年树人用爱呵护”为主题的爱心助学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徽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剑蓉,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唐春梅,榆树乡党委书记耿杰,榆树乡人民政府乡长柏常青,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派驻榆树乡帮扶干部王文华、王向华陪同参加活动。

在捐赠仪式上,交通银行为榆树学区捐赠电脑10台、打印机6台、复印机2台,捐赠了价值28800元的夏秋季运动服240套,价值8840元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器材,为8名留守儿童捐赠书包、书籍等价值4000元的学习生活用品。

捐赠活动结束后,徐明一行在县、乡领导陪同下走访了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送上了礼物和慰问金,嘱咐和鼓励留守儿童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甘肃经济日报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图片新闻》

全文(滑动以查看)

图片新闻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徽县在大力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打造“苗木+旅游”产业模式,吸引游客到花卉苗木基地旅游赏花,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图为游客在徽县永宁镇花卉苗木基地赏花留影。戚晗 摄

甘肃经济日报、中国甘肃网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徽县:电商与“三变”正牵手》

徽县:电商与“三变”正牵手

本报通讯员 尹辉东

徽县伏家镇中坝村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淘宝皇冠村”,村内多位青年试水电商,成功走出了“电子商务+农特产品”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地电商发展的领头雁,带动了当地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如今,在“三变”改革的浪潮中,以中坝村村民刘亚飞为代表的电商达人们积极探索“三变+电商”的新模式,依三变改革,借电商之路,靠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电商与三变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中坝村以传统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种植方式和销售渠道的陈旧,导致蔬菜品种、品质跟不上市场需求,大量蔬菜出现滞销,严重打击的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刘亚飞根据当下蔬菜消费市场的需求,探索出了“互联网+无公害蔬菜”的电商销售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签订购销协议,将菜农组织起来,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技术,规范种植,提高蔬菜品质,并通过公司统一购销,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菜农收入。

今年,“核益康”已经与23家蔬菜种植户签订了种购销协议,第一节度通过“核益康蔬菜配送网”实现了线上100万元的销售额。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三变改革的持续推进,电商企业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尤其在精准扶贫方面,创造了多个就业机会,助推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

45岁的刘根平是中坝村的贫困群众,他将家中的1.5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公司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了蔬菜大棚,他再向公司返租了4个大棚种植蔬菜,其种植所需均由公司提供,产出的蔬菜由“核益康蔬菜配送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统一销售,销路和价格都有保障。

2017年,以“核益康”为代表的中坝村电商企业共计流转土地20亩,分红6万元;资金或资产入股11万元,分红0.66万元;参与务工75人,分红18.5万元。

三变改革中,伏家镇结合实际,大力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镇各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步伐,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立足电商发展优势,伏家镇建成了中坝村、贺店村、索罗村、豆坪村四个电子商务村。积极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带贫模式,尤其是引导群众自愿将资金、资源、资产、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到合作社,变为股东参与分红,真正走出了贫困户跟着经营主体走、经营主体带着贫困户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电商与“三变”之间的结合不断深入,不但激活了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更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改革发展。依托电子商务服务站载体,核桃、土蜂蜜等土特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推广、宣传、销售,打开了销售市场,继而带动生产种植领域,形成产业链,在部分传统企业成功转型的带动下,“三变+电商”模式迎来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陇南日报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图片新闻》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近年来,徽县在不断提升文化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按照“一校一品”的要求,积极推进体育、艺术教育,各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图为嘉陵初中学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本报通讯员 高琼 摄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徽县:文化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徽县:文化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本报通讯员 戚 晗

近年来,徽县始终坚持把文化扶贫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的有力抓手,按照因村施策、科学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围绕村级文化场所建设,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推进文化扶贫。

在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徽县把当地优秀人文自然历史文化与工程设计建设相结合,深入挖掘青泥古道、吴王城、仙人关大捷遗址、罗汉洞、穆家坪古战场等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建成了大河三泉村“蜀道诗韵”文化广场、虞关乡许坝村综合文化广场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另外,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传承展示优秀民俗文化有机结合,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套建设农耕文化展馆,收集展示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和民间手工艺品,积极申办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和“历史再现”民俗展览馆,进一步丰富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内涵和功能,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徽县山水人文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在发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上,徽县文化系统深入开展“送戏下乡”“三下乡”、文化展演等文化活动,并联合司法、农牧、科技、卫计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思想道德教育、致富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多方面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智力支撑。在全县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孝老敬亲模范”及“十九大知识宣传”等道德培育活动,让群众通过乡村舞台感知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聚集向心力,提升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以移风易俗助推精准扶贫。

据统计,徽县每年累计组织开展“送戏下乡”“三下乡”文化展演等活动120场次;对贫困村文艺团队文化体育指导培训30多次;建成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传承基地3个和“历史再现”民俗展览馆8个。此外,截至2017年底,全县88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使用。未建成的90个非贫困村中,30个已开工建设,其余60村已完成初步规划设计,预计在2020年前,全县21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将实现全覆盖,为全县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

《乡村如画美金徽——徽县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乡村如画美金徽

——徽县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本报通讯员 何方

青山绵绵如屏,碧水潺潺如带,拥抱着这里的每一个小村庄,更甜醉了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沿316国道由北向南一路行走,群山、绿柳、繁花、农家小院……一幅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几年前的徽县农村,也是污水横流,垃圾乱扔,粪堆成灾。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成了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要做的头等大事,于是一场“全域无垃圾,建设花园式美丽新农村”的攻坚战役全面打响。徽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建设等相结合,以建设旅游型美丽乡村工作为着力点,全面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整体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通过设计规划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提升工作,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

徽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确定了“一城一区五中心一百个新型社区”的区域布局,根据各村地域特色,挖掘文化民俗内涵,充分体现徽县特色,确定了生态旅游型、提升改造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四种建设类型,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突出地方特点,不搞千村一面。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聘请了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一次到位,20年不落后的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编制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完成全县213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是2016年,聘请陕西森兰生态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完成麻沿河镇熊北村、大河店镇文池村、三泉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引领,科学指导、因村因户施策。利用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开展嘉陵镇稻坪村、水阳镇新柳村、江洛镇徐阳村等16个环境整洁村规划设计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加快旅游扶贫开发。使农村呈现出路平、屋新、街净、花红、树绿的美丽景观,把每一个示范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风景独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从村庄布局、景观风貌、产业优势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着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编制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加强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村庄规划设计坚持“农村像农村”的原则,总体风格突出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乡土气息,装饰风格、体量、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村在林中、人在花中”的乡村美景。

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互动相融。徽县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集约项目,集中投入,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拓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一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脱颖而出。高桥苗木、嘉陵银杏、泥阳蔬菜等已成为产业规模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突出亮点,也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铁杆庄稼”。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产业经营一体化,使入社农民“聚沙成塔”,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转变作风优化环境 凝心聚力推动发展——访徽县委书记王强》

全文(滑动以查看)

转变作风优化环境 凝心聚力推动发展

——访徽县委书记王强

王强:近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干部作风建设,徽县党员干部的作风总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干部当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政治上不过硬、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压力传导层层递减,能力不足、视野不宽、办法不多,履职担当不够、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僵、慢、散、软、狭”五种“地方病”,需要我们在这次活动中认真对照检查,抓好整改落实,全面彻底地转变干部队伍作风,促进徽县发展环境优化改善。

王强:我们“把脉问诊”“精准施策”,着力抓好思想教育,深入解决思想观念落后,认识上不去的问题;着力抓好能力提升,全力锻造专业型、复合型、专家型干部队伍;着力抓好制度完善,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约束,有效规范施政行为,我们创新推行了“三双一评”干部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岗位职责不明、监督管理不力、工作积极性不高、懒政惰政等问题;着力抓好问责追究,坚持重拳出击、动真碰硬,严肃查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人和事。同时,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把活动开展与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与省委巡视工作、与汲取折达公路问题教训、与“三促三纠”专项行动、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促进工作开展,以工作实绩检验活动成效。徽县将严格按照全省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在全县形成风清气正、真抓实干、办事高效的发展环境,凝心聚力推动党中央决策和省市各项部署深度落实,加快“美丽徽县、幸福徽县、小康徽县”建设进程。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徽县:铁拳执纪推进作风转变》

徽县:铁拳执纪推进作风转变

徽县讯(通讯员尹辉东)为深入推进“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近日,徽县对违规公款购买赠送礼品及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处理。

徽县牢固树立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盯住时间节点,抓住具体问题,保持明察暗访、交叉检查和通报曝光常态化。强化对厉行节约、公务接待等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对顶风违纪的人和事坚决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纠“四风”工作。按照越往后越严的要求,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对穿上“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深挖细查,决不放过。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的担当,为敢负责的负责,以此激发广大干部改革创新热情,为构筑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制度保障,将其与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机结合,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徽县伏家镇中坝村:电商牵手“三变”拓宽群众致富新路》

徽县伏家镇中坝村:

电商牵手“三变”拓宽群众致富新路

本报通讯员 尹辉东

徽县伏家镇中坝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淘宝皇冠村”,村内多位青年试水电商,成功走出了“电子商务+农特产品”的发展之路,交易额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成为当地电商发展的“领头雁”,带动了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如今,在“三变”改革的浪潮中,以中坝村村民刘亚飞为代表的电商达人们积极探索“三变+电商”的新模式,依“三变”改革,借电商之路,靠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电商与“三变”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中坝村以传统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种植方式和销售渠道的陈旧,导致蔬菜品种、品质跟不上市场需求,大量蔬菜出现滞销,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刘亚飞立足其成熟的“核益康”电商平台,根据当下蔬菜消费市场的需求,探索出了“互联网+无公害蔬菜”的电商销售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签订购销协议,将菜农组织起来,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技术,规范种植,提高蔬菜品质,并通过公司统一销售,不但提高了菜农的收入,还增加了就业机会。

今年,“核益康”与23家蔬菜种植户签订了种购销协议,第一节段通过“核益康蔬菜配送网”实现了线上100万元的销售额。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三变”改革的持续推进,电商企业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尤其在精准扶贫方面,创造的就业机会,助推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

45岁的刘根平是中坝村的贫困户,他将家中的1.5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公司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了蔬菜大棚,他再向公司返租了4个大棚种植蔬菜,其种植所需均由公司提供,产出的蔬菜由“核益康蔬菜配送网”统一销售,销路和价格都有保障,这样下来,刘根平一年将近有两万元的收入,比起他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要高出许多,这让刘根平脱贫致富有了信心,干劲也更足了。

2017年,以“核益康”为代表的中坝村电商企业共流转土地20亩,分红6万元;资金或资产入股11万元,分红0.66万元;参与务工75人,发放工资18.5万元。

“三变”改革中,伏家镇结合实际,大力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镇各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步伐,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立足电商发展优势,伏家镇建成了中坝村、贺店村、索罗村、豆坪村四个电子商务村。积极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带贫模式,尤其是引导群众自愿将资金、资源、资产、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到合作社,变为股东参与分红,真正走出了贫困户跟着经营主体走、经营主体带着贫困户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电商牵手“三变”,不但激活了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更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改革发展。依托电子商务服务站载体,核桃、土蜂蜜等土特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推广、宣传、销售,打开了销售市场,继而带动生产种植领域,形成产业链,在部分传统企业成功转型的带动下,“三变+电商”模式迎来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标题:《徽县实验小学成为“甘肃省首批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时间:6月1日

全文(滑动以查看)

徽县实验小学成为“甘肃省首批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据了解,去年10月份,全省共有15所学校被评定为首批“甘肃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徽县实验小学是我市唯一一所获评的试点学校。

徽县实验小学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近年来开展了与小发明小创造结合、与美术小制作结合、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与研究性课程结合等形式多样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和老师的创新方案、创造成果、创意作品大量涌现,培养学生树立起了尊重和保护科技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媒看徽县

下周再相见

祝大家

周末愉快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监制:冉加强

审核:王 涛

↓↓↓↓↓

本周看点,外媒眼中的徽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