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一条路带“活”一个村

徽县:一条路带“活”一个村

  “好一个梁沟村、山大沟又深,晴天出行难、雨天炕上盘,地贫难耕种、三年两不收,男人刮竹棍,女人编背篼……” 这是虞关乡山岔村梁沟社群众嘴里常念叨的一支顺口溜。近年来,随着梁沟村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口溜里的心酸故事现如今都已变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

  虞关乡是徽县典型的南部山区乡镇,境内群山交错、沟壑纵横、地广人稀,山岔村梁沟社更是海拔高、路况差,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是虞关乡交通瓶颈尤为突出的贫困村之一。十多年来,全村34户128名群众一直走着依山而筑的小路,多处在悬崖边上凿出来的狭窄路面,让人心惊胆战。“出行全靠走、运输全靠驮。”在这条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人牵牲口相依而行,艰难地与外边的世界保持着古老交流。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近年来,沐浴着党的浩荡春风,徽县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精准破解道路交通难题,虞关乡山岔村梁沟社34户群众的“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一条路牵动各方的心,县级领导多次实地走访了解道路修建情况,交通部门派出专家勘查设计最优方案,乡村两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凿山筑路、修渠建桥、各级联动,全面打响了破解虞关乡山岔村梁沟社道路交通瓶颈的攻坚战。

  2015年,筹集资金400余万元,对原有的艰险小道进行拓宽,解决了群众使用农用车辆的出行需求。

  2016年,争取项目资金40余万元,对拓宽后的路面进行沙化,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艰辛。

  2017年,争取道路硬化项目,对山岔村孔坪社火石段的7公里道路进行硬化。

  2019年,对仁山村到桃园梁之间的4.6公里道路实施硬化。

  至此,11.6公里的通社道路全部完成硬化,山岔村—仁山村—八渡沟村的环线道路全线打通。沿线群众走上水泥路、开上小轿车,在生活的康庄大道上改写着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历史。

  梁沟社社长陈富强清晰地记得,9月底全线通车时,父老乡亲们精心打扮,结伴而行的到许坝村赶集,这种颇具“仪式感”的庆祝方式,热闹的和过年一样。

  “十年前,我们梁沟社就是死角,到许坝村16公里的山路只能步行,村民们半个月去一次集市,购买些生活必需品。一下雨根本就出不去、进不来,基本的看病医疗都不能保证。生存看不到希望,更不用说致富了!”陈富强的一番话说出大家伙的心声。

  村民刘国强对这条路饱含着更深的感情,前不久,突发脑梗的他,因为救治及时,挽救了一条性命。“这条路通了,解决的不仅仅是我们祖祖辈辈不能出行的问题,而是给我们的生存多了一种保障。”他感慨的逢人就夸路修的好,“要是放在以前后果不敢想啊!”

  2008年,长期受交通制约,发展无门的部分梁沟社村民借着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异地搬迁在许坝村安家落后,村民周来羽就是其中之一。“早知道梁沟社的路能通,我就不搬到许坝村去了!”看到硬化的道路通到家门口,他带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土地的眷恋又回到梁沟村,利用好生态发展养蜂产业,把荒掉的土地复垦出来种植天麻。

  像周来羽这样,曾经因为求生存而搬出去,现在又返回村里发展产业、居住生活的村民越来越多。

  王军是村里的天麻种植大户,他勤劳肯干、踏实钻研,是远近闻名的天麻种植行家。多年来,由于路的制约,守着好产业、好手艺,无法变成养家糊口人民币,曾经一度放弃种植天麻。“没有路的时候,我们农民从哪里找市场?”路修通,周边县市的商贩主动上门来收购,不愁销路、减少销售成本,他安安心心的发展产业,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截止目前,虞关乡以山岔村梁沟社“断头路”为代表的91.5公里通村道路全部硬化,硬化率达到100%,通社道路硬化率达到90%,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60%以上。中蜂养殖、香菇种植、天麻种植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一路通,路路通。曾经的穷山僻壤被畅达的道路激活,新思想给封闭的村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事物让落后的村民看到外面的世界,新模式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发展希望,浓浓的返乡情结,能人志士的回报故里,夯实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因路而变的梁沟村必将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