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结合大善铸心超越文化的理念,谈一谈管理的三种境界?

问:雪漠老师,您好!可否结合大善铸心超越文化的理念,谈一谈管理的三种境界?

雪漠Xue Mo:第一,以钱管人。就是说,我给你发工资,你为我做事,做不好就扣钱。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管理手段,也是最拙劣的。如果你纯粹用利益来理解人,就会忽略利益之外的东西。比如员工的归属感、使命感、忠诚度等等。而且,这样的管理方式,会把自己和员工变成两个对立面。那么,员工就不会关心企业的发展,他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工资。更糟糕的是,好多企业家还会剥削、压榨员工,让他们负担一些本分之外的工作。结果,员工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这种不等价交换,最容易产生一种负面的东西,例如员工的报复等等。这样的管理,已算不上管理了;这样的企业,也很难长远地发展下去。

第二,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这样的企业家,远比前者更加高明。因为,他们不仅仅发工资,还为员工提供了“桌子”,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摆上自己的水果。就是说,他们为员工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还帮助员工完善自己,不断成长。这时,员工和企业是共同发展的,普通员工成长为项目经理,再变成部门总监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创造更大的效益。所以,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企业的成功。

第三,让员工产生一种使命感、崇高感。这是最高级的管理境界。我在前面也说过,拥有使命感和崇高感的员工,不会计较你有没有给他涨工资,能不能在未来几年中让他升官发财。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一种伟大的意义。对他们来说,这种崇高感就是最好的回报,他们不求别的回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也是这样。最初的共产党员想要解放全人类,也想建立一种能给所有人类带来幸福的制度。所以,很多先烈愿意为信仰付出生命,不计较任何东西,就算承受痛苦、接受严刑拷打,也不能让他们改变信仰。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和“砍头只当风吹帽”等说法之中,我们就会明白,他们的心灵当时迸发的强大能量,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如果企业家能做到这个份上,企业的发展和成功,就是必然的。因此,我提倡企业家从信仰中汲取营养。注意!你不能把这种营养变成一个噱头,或是一种手段,它必须是一种真正的共同梦想——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梦想,也是整个时代、整个人类的梦想。员工也罢,企业家也罢,我们每一个人也罢,都需要这样的一种梦想。它会引导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向上。所以,不要害怕“做梦”,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梦,更不要嘲讽别人的梦。至于那梦想能不能实现,能实现到什么程度,其实并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