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中的沙民真的存在嗎?

中國境內是有沙民存在的,而且數量不少,這些人在光緒六年的時候,還曾經在兩廣總督張之洞麾下在虎門鎮守,總數達1000多人!

清史稿.兵制4,曾經這樣記載過:

光緒六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募沙民千人駐守虎門。

可見,最起碼在清朝時期,是有沙民存在的。但是,這些人的數量應該並不多,所以在歷史上的記載也只有寥寥幾句而已。

清史中的沙民真的存在嗎?

當然,以上的沙民並不是傳說中羅布泊沙漠中的怪人,而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當時,清政府對民間武裝有嚴格劃分,不同職業的人不能混在一起,比如獵戶只能和獵戶在一起,漁民也只能和漁民在一起。

這種精細劃分有助於提高團隊的戰鬥力。以獵戶為例,他們的戰鬥方式多靠弓箭火槍等射殺獵物,屬於遠程攻擊兵種,集合起來就能直接作為弓箭兵或者火槍兵使用,不需要花費時間訓練。在清初雅克薩之戰的時候,當地獵戶組成的獵戶軍就為清軍提供了有效的火力支援。

清史中的沙民真的存在嗎?

漁民也是一樣,編入獵戶軍他們的作用幾乎為零,甚至還會起到負面效果。但是編在一起配合清軍水戰,卻能展示出強大的戰鬥力!

根據以上推斷,沙民應該是從事某種產業的老百姓組成。比如有可能是在沙田耕作的農民,也有可能是沿海挖沙的老百姓。估計在虎門地區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比較多,而且比較適合守炮臺,所以張之洞才會專門募集了1000多人在虎門駐守!

沙漠中的沙民我是不信的,羅布泊地區千里無人煙,地面是厚厚的鹽礦,本身就不適合人類生存,而傳說中的沙民喜歡吃人,如果這樣的話他們早就應該遊走到附近的綠洲去破壞了,實際上恰好相反。

清史中的沙民真的存在嗎?

最後,羅布泊離若羌挺近的,那裡的灰棗很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