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为此,宿迁日报社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之城市探访录”全媒体采访行动。采访组赶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和我省苏州市,深入挖掘这些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为宿迁大力度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即日起,本报刊发“解放思想之城市探访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这是宿迁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组在浙江省金华市看到的场景。平心而论,在经济大省浙江,地处浙中的金华市,区位条件不算最优,资源要素也不是最多。但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却拥有16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金华市通过招商引资筑平台、培育发展新经济、转换动能促转型“三轮”齐驱,加速推动经济发展。这样的经验和做法,不禁让人赞叹,同时也有诸多启示。

招大引强,绿色产业强势崛起

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走进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展示中心,绿色与发展得到了完美诠释。“我们以现代科技展示手法,全面讲述了人类对能源的认知、地球能源环境的危机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问世,还生动展现了新能源汽车小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场工作人员指着一块幕墙介绍道。

2015年,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的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启动建设,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基地、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新能源汽车小镇正在强势崛起。

小镇建设发展思路明确,推进有力。新能源汽车小镇“舞动”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这个龙头,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依托众泰、青年、康迪等重点企业,整合本地已有的产业基础及技术、人才等配套储备,以纯电动大客车、电动汽车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为主体,集中引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步形成了纯电动汽车产业制造的全产业链。

据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俞健介绍,目前,小镇已集聚华科汽车、衡远新能源动力电池等一批优质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金华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国占比达10%,去年工业产值约70亿元。

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抓工业、抓项目、抓集聚,新能源汽车小镇为金华经济发展夯实了载体、铸造了引擎。

而义乌市打造的绿色动力小镇同样动力很足,发展前景令人遐想。两地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均指向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绿色动力小镇由吉利集团和义乌市政府共同投资,是一个集新能源整车、动力总成、汽车零部件及周边产品研发制造,并融合工业旅游、汽车主题旅游、休闲健康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项目。未来三年,小镇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拥有10万台整车、160万台发动机、5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规模,实现上万人集聚,年旅游人数可超过50万人次。

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和义乌绿色动力小镇蓬勃发展的实例说明,抓经济工作离不开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注重招大引强,才能不断扩大经济增量、增强发展后劲。

孵化培育,催生创新创业新经济

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走进位于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的浙江宝聚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区域,只见一派繁忙的火热景象。

作为第一批入驻园区的创新型企业,宝聚通专注于“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运营,业务涵盖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领域,于去年正式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各种创业政策及减免政策,还能享受到一流的融资对接、管理培训、智力支持等服务。”该公司董事长傅锡才深有感触地说:“得益于园区良好的配套服务和发展环境,三年来,企业已逐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运营商。”

宝聚通的发展壮大,是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孵化培育创业创新的一个鲜明映射。

作为金华市政府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大科技园共建打造,集研发、孵化、培训、交流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人才和企业聚集平台,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聚焦网络经济、创意文化等产业,以金华的资金与政策为基础,以北大的人才和科研实力为依托,以北大科技园的园区管理运营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为支持,对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孵化有“温度”、培育有力度。

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目前,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引入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项目和人才入驻,形成了一批紧密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尖端科技。据统计,园区已累计引入、孵化企业126家,孵化成功率在70%以上,园区企业就业人数近600人,入园企业去年业务收入达2.6亿元。

发展无止境,合作再深入。前不久,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二期项目启动建设,从最初的轻资产运营,到今年投资建设金华首个创新人才与创新技术集聚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到未来“金华北大科技城”的规划建设,北大科技园与金华的合作由点及面,走向纵深。

紧盯有创新、有创意的企业和创业团队,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打造人才聚集、产业招商、资本对接的浙中高地。金华孵化培育新经济的目标可期、可待!

转换动能,传统产业生机勃发

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这条自动生产线共投资2800多万元,开平、压纹、钣金、焊接这些环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简单地说,原材料进入机器,出来就是成品。”在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总经理张兔书介绍,“投产后,工人将由原来的30多人缩减至3人,并且产能提升一倍,产品合格率达100%。”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进行改造升级的例子,是永康市推动五金产业从“制造”向“智造”提升的生动缩影。

从传统小五金到现代五金,在迎接“工业4.0”的声声呼唤中,永康众多企业顺势而为,掀起了一波“机器换人”和提档升级的浪潮。一大批闻名中外的品牌企业不断涌现,且生产技术愈加纯熟。

传统产业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与永康加快动能转换密切相关。近年来,该市相继出台《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三年行动方案》《中国制造2025永康行动计划》《关于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多项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金华:“三轮”齐驱 发展提速

在推进五金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有一个绕不开的重要平台——永康国际会展中心,这个集中体现五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果的会展中心,展示了4000多件五金产业名特优精品,浓缩了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形态,彰显着当地五金智能制造的实力。

“办展会,不但为我们永康市的五金产品找到了一个集中展示推荐的渠道,而且还可以搜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需求信息,为本土五金企业调整发展重心。”据会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市在门业、炊具、保温杯、电动工具等细分市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各类产品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2017年,永康市工业扶持奖励资金超过4亿元,其中传统产业改造奖励资金达2.58亿元,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1亿多元。与此同时,永康市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416项,总投资达90.58亿元。

风劲助潮起,享誉“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正劲吹一股提升制造水平的劲风,掀起一波向智能制造迈进的浪潮。

短 评

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

从带着岁月厚重气息的老旧厂房里忙碌而活跃的创业身影,从面貌落后的几个小村一跃为高端制造业小镇,从日渐式微的传统制造企业涅槃重生为智能化生产标志性企业……金华之行,带来的不止是惊讶和新奇,还有宿迁未来“大有可为”的兴奋。

可以说,金华完整、完美地诠释了加快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给包括宿迁在内的后发地区提供了鲜活的参照,带来发人深省的启示。

首先,后发地区要进一步聚焦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放管服改革是关系一个地方发展活力的大问题,自浙江2016年12月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以来,金华市以“最多跑一次”撬动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目前“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7.5%,其中“零上门”比例为19.7%。宿迁作为全省多项改革的先行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此,要进一步减权放权、简化流程,以“减证”实现“简政”。

其次,要积极招大引强,培育大体量的产业集群。以义乌绿色动力小镇为例,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镇,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镇。说它小,它只是一个规划面积3.32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可就是这样一个小镇,包括新能源整车、动力总成、汽车零部件及周边产品研发制造,并融合工业旅游、汽车主题旅游、休闲健康运动等功能,是一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大镇。区域发展落后,说到底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层次低。结合宿迁来说,如何以可冲击千亿级的产业为基础,在符合产业方向,坚持环保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招大引强,提升产业质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再次,要积极招才引智,加快科技创新。金华的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往往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为了突破一项技术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动辄投资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企业家毫不心疼。因为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他们,深知科技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呼啸而来,正在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对宿迁这样的后发地区来说,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加快重大创新突破,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水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