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棚豇豆開花後,沒多久都落了,農村大哥請老師幫忙看看!

好了,咱們先看看種植戶發的豇豆圖片吧!

為什麼大棚豇豆開花後,沒多久都落了,農村大哥請老師幫忙看看!

一、豆角落花落莢的原因

1、植株營養分配不當

落花落莢從根本上說是植株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反應,並且各品種之間有一定差異。即使是同一個品種,個體之間也會有差異。在稀植條件下豆角植株基部的花序開花、結莢比中部的花序多,而中部的花序開花、結莢又比上部的花序多;密植條件下情況正好相反,上部花序開花、結莢數多於中下部的花序。花序之間也有相互制約的傾向,如前一花序結莢多,則後一花序結莢往往減少。就每個花序來說,基部1~4朵花的結莢率較高,其餘花多數脫落,即使結莢最後也難免脫落。

2、溫度

豆角在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遇到10℃以下低溫和30℃以上高溫都會使花芽發育不全,增加不孕花,降低或喪失花粉生活力,影響花粉發芽和花粉管在雌蕊上的伸長速度,使雌蕊不能受精而落花落莢。

3、空氣溼度和土壤水分

豆角開花期對空氣溼度較為敏感,溼度過低過高均不利授粉受精。豆角花粉萌發和花粉管伸長最適宜的綜合條件為:溫度20~25℃,溼度94%~100%。土壤溼度低時,植株開花結莢減少;而土壤溼度大時,植株的開花數多,但由於花朵之間對養分的競爭而使結莢率降低。土壤乾旱和空氣過度乾燥,也會使花粉畸形和失去生活力。此外土壤水分過多能引起豆角根部缺氧,使地上莖基部的葉片黃化脫落而引起落花落莢。

4、光照

豆角的光飽和點是2萬~5萬lx,當光照時數減少、日照強度減弱時,植株的光合強度降低,植株發育受阻,致使落花落莢增加。大棚栽培條件下,光照較露地弱,為此應選用透光率高的塑料薄膜,並經常清潔棚膜。

5、土壤營養

一般來說豆角花芽分化以後增加氮素供應能促進植株的生長,增加花數和結莢數,但是如果氮素供應過多同時水分也供應充足時便容易導致莖、葉徒長,最後招致落花、落莢。如果供應的營養物質不能滿足莖葉生長和開花、結莢的需要,也會造成植株各部分爭奪養分的現象,從而引起落花落莢。另外,土壤缺磷,常會使豆角發育不良,使開花數和結莢數減少。

6、其他不良環境因素

如選地不當,種植過密,插架、施肥、灌水及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不當,都會引起豆角落花落莢。豆角的落花落莢在不同生育期的原因有所不同。一般說,初期落花多是由於隨著植株發育而引起的養分供應不均衡所致,中期落花多是由於花與花之間爭奪養分而引起,而後期落花則常是由於營養條件與環境條件不良造成的。

為什麼大棚豇豆開花後,沒多久都落了,農村大哥請老師幫忙看看!

二、豆角落花落莢的解決措施

1、選用良種

選用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坐莢率高的豐產優質豆角品種。

2、適期播種、培育壯苗

無論是大棚春提前或秋延後栽培,只有掌握好適期播種才能充分利用最有利於豆角開花結莢的生長季節,使植株生長健壯並增強適應性,從而減少落花落莢。

3、加強田間管理

適當合理密植,應用排架、吊繩或人字架等架型,為豆角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通風透光環境,促使植株生長健壯而正常開花結莢。定植緩苗後和開花期以中耕保墒為主,促進根系健壯生長。植株坐莢前要少施肥,結莢期要重施肥,施肥應掌握不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澆水應掌握使壟土不過溼或過幹。及時防治病蟲害,使植株生長健壯,能正常地開花結莢。除此以外還應及時採收嫩莢,以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和坐莢率。

4、開花後及時澆水追肥,可防止水肥不足而落花落莢

棚內要加強通風,減少有害氣體的積累,有害氣體超量後會引起落花。

5、防止大棚早春茬豆角落花落莢,栽培密度不宜過大

及時整枝打杈,及早去掉基部側芽,及早摘心,防止植株行間通透性差、營養生長過盛,導致花、莢營養不良而脫落。

為什麼大棚豇豆開花後,沒多久都落了,農村大哥請老師幫忙看看!

總之,豆角出現一定的落花數是正常的,但栽培措施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控制豆角落花落莢,所以生產中應注意多種不利因素,採取綜合調控,才能有效地防止落花落莢。只要通過科學配比用肥,提高坐莢率,就可以使農民增產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