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茶學之所以成為了一個專門的學科,就是因為它本身的內容繁多,作為一個年輕的茶人我很難面面俱到,先請大家見諒!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交流,我們一起好好學茶、玩茶吧。

一、喝茶到底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喝茶是件挺享受的事兒,自己喝著舒服的茶就是好茶,因為各人體質存在差異,別人推薦的好茶不一定適合你。例如答主體質屬於陽虛,喝綠茶不但沒有降火,反而容易上火,胃脹。

至於剛開始喝什麼茶,建議先拋棄品質優劣或者價格高低的評判標準,從身邊已有的資源開始嘗試,根據六大茶類的分類,逐步品鑑,積累經驗。

二、如何使自己更懂茶

想要對茶有系統性的瞭解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根據答主學習製茶學和茶葉審評與檢驗的經驗而言,逐步深入對六大茶類的鑑賞能力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著手:

綠茶建議以產區為單位,分區進行品嚐和比較。(如果根據茶葉外形或者品名進行分類,較為複雜

根據產茶規模,我國主要的綠茶產區有:四川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和貴州省,前三個省的綠茶最具有代表性。

1、四川省盛產名優綠茶,且尤愛單芽茶,例如大家熟知的竹葉青、蒙頂黃芽、蒙頂甘露、高級毛峰等(品類繁多,不一一列舉,也無打廣告的意圖。個人覺得茶葉品類繁多恰好不利於茶葉品牌提升競爭力),這些茶主要產自於四川的高山茶區,主要特點是原料嫩度高、外形優美、香氣悠長、且回甘好、觀賞價值高。

2、浙江省的綠茶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龍井茶外,更多的是進行大宗綠茶的進出口貿易。例如浙江松陽的香茶(炒青)和紹興等地的珠茶(圓炒青)

大宗茶,可能大家喝得不是很多,因此這裡重點講一下龍井(因為最近大家都在問我龍井上市了沒)。首先請記住:西湖龍井的主要特徵是:色綠、香郁、味醇

實際上浙江龍井總共有三類,分別是產自杭州西湖區的西湖龍井、產自西湖區以外杭州地區的錢塘龍井和產自紹興地區的越州龍井(例如大佛龍井)。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一般而言,正宗西湖龍井茶茶葉顏色偏黃,而大佛龍井顏色偏綠,每年春茶上市,有些商販以大佛龍井充當西湖龍井,大家要小心。PS:大佛龍井其實味道相當好,價格也比西湖龍井合理很多。

其次,西湖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級至十級共11個級,其中特級又分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餘每個級再分為5個等,每個級的“級中”設置級別標準樣。隨後稍作簡化,改為特級和一至八級,共分43個等。到1995年,進一步簡化了西湖龍井茶的級別,只設特級(分為特二和特三)和一級至四級;同年,浙江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至五級,共6個級別樣。

特級一芽一葉初展,扁平光滑。

一級一芽一葉開展,含一芽二葉初展,較扁平光潔。

二級一芽二葉開展,較扁平。

三級一芽二葉開展,含少量二葉對夾葉,尚扁平。

四級一芽二、三葉與對夾葉,尚扁平,較寬、欠光潔。

五級一芽三葉與對夾葉,扁平較毛糙

3、安徽省的綠茶較為著名的有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

這三個茶真的是各有千秋,形狀都極其漂亮,滋味各有特點。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紅茶:建議按照製作工藝進行品鑑。

紅茶按照製作工藝主要分為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以及紅碎茶

他們的歷史發展順序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1、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特有的一種紅茶,傳統上是用松針或松柴熏製而成。產於福建崇安縣(現為武夷山市)星村鄉桐木關的稱“正山小種”,其毗鄰地區生產的稱“外山小種”。小種紅茶是最古老的紅茶,同時也是世界紅茶的鼻祖,其他紅茶都是從小種紅茶演變而來的。代表茶類:正山小種。

小種紅茶主要特點:有著非常濃烈的松煙香香味,味似桂圓湯。根據個人經驗,正宗小種紅茶可以沖泡5、6次後依然有濃厚的香味在舌尖遊蕩。

2、工夫紅茶

工夫紅茶產地較廣,主要以產地簡稱命名。主要有“祁紅”、“滇紅”、“宜紅”、“川紅”等

產於安徽省祁門一帶的“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具有類似玫瑰花香,滋味甜醇。

產於雲南的“滇紅”,外形肥壯,顯金毫,滋味濃醇。

此外,還有福建的“閩紅”、湖北的“宜紅”、四川的“川紅”等,都是中國工夫紅茶的主要品類。

3、紅碎茶

紅碎茶為顆粒形紅茶,茶鮮葉經萎凋、揉捻後,用機器切碎呈顆粒狀碎片,然後經發酵、烘乾而製成,因外形細碎,故稱紅碎茶,在國外銷量巨大,是當今世界上產飲量最大的一個紅茶品種。其滋味要求濃強鮮(濃厚、強烈、鮮爽)。紅碎茶用沸水沖泡後,茶汁浸出快,浸出量也大,適宜於一次性沖泡後加糖加奶飲用。為了便於飲用,常把能夠沖泡出一杯茶湯的紅碎茶(通常是2克)裝在專用的濾紙袋中,加工成“袋泡茶”。國內常見產品:立頓袋泡茶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白茶

白茶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雲南景谷等地。

白茶的加工工藝相對較少。是採摘後,不經殺青或者揉捻,只經過日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

品質特點

: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

白茶分類:按照茶樹品種分為大白、水仙白和小白三種。

按照芽葉嫩度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貢眉三種。

如今市場上相對較熱的白茶品類是白茶餅,例如各種老白茶餅。餅狀的白茶是散白茶壓制後而成,具有獨特的風味,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消炎殺菌的藥用功效(以後詳述)。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青茶(烏龍茶)

青茶產於福建、廣東和臺灣三省

1、 福建青茶分為閩北和閩南量大產區,閩北主要是建甌、建陽等縣,產品以武夷巖茶為極品,例如大紅袍。閩南主要是安溪、永春、南安等縣,產品以安溪鐵觀音久負盛名。

2、廣東青茶主要產於汕頭地區的潮安、饒平、梅州等縣,產品以潮安鳳凰單樅和饒平嶺頭單樅品質為佳。

3、臺灣青茶主要產於新竹、桃園、苗栗、臺北、文山、南投等縣,產品有烏龍和包種,例如凍頂烏龍和文山包種。

青茶最為人熟知的品質特徵是具有獨特的香氣(或韻味)和潤滑爽口的口感。主要因為其選擇特殊的茶樹品種(如水仙、鐵觀音、肉桂、黃旦、梅佔、烏龍等),再加上特殊的採摘標準以及特殊的製作工藝(此處省略N字)。

以下簡要介紹一些較為人熟知的青茶

武義巖茶:產於武夷山,外形挑唆肥壯緊結運政,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香氣馥郁雋永,具有特殊的“巖韻”。

巖茶多用茶樹品種的名稱命名,用水仙品種製成的為“武義水仙”,用肉桂品種製成的“武義肉桂”,此外也有選擇部分優良茶樹單獨採製成的巖茶稱為“單樅”,單樅品質特優的稱為“名樅”,例如“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等。

安溪鐵觀音:鐵觀音既是茶名又是一種茶樹品種名。尤以安溪所產鐵觀音品質最受大眾喜愛,具有天然的花香,湯色金黃清澈,滋味醇厚。

鳳凰單樅:鳳凰單樅產於廣東潮安鳳凰鄉,外形條索肥壯,帶褐色,油潤有光;有天然花果香,湯色橙黃明亮,滋味濃而鮮爽。我們經常聽到的鳳凰單樅常以香氣類型進行區分,例如蘭花香單樅,蜜桃香單樅等。

凍頂烏龍:是臺灣出產的烏龍茶,產於南投縣、雲林縣等地。外形條索自然捲曲成半球形,整齊緊結,白毫顯露,幹茶具有強烈芳香,沖泡後清香明顯,帶自然花果香。湯色蜜黃,清澈鮮亮。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黑茶

主要產區及產品:

四川邊茶(藏茶),雲南普洱,廣西六堡茶,湖南黑毛茶,湖北老青茶

加工工藝: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發酵的過程)、復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製造過程中堆積發酵時間較長,所以葉色油黑或黑褐,得以黑茶之名。

品質特徵:因為在發酵過程中,兒茶素損失較大,使得黑茶的滋味變得更加醇和,湯色深橙黃帶紅,幹茶和葉底色澤暗褐色,黑毛茶精製後大部分再加工成緊壓茶,是少數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的必備品。

近年來,藉由商業炒作以及其他方式的宣傳,普洱茶越來越為人熟知。這從一方面來講是好事,為茶的普及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另一方面,某些茶商為了達到銷售目的,過分地宣揚普洱茶的保健功效,例如減肥,防癌抗癌。而我們作為茶學系的學生,有義務用科學客觀的態度跟大家進行一些小小的普及。

1、普洱茶,是不是越陳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茶葉的存放需要合適的儲存條件。就黑茶來說,溫度、溼度、微生物活性都會影響到茶葉質量的變化過程。其次,市場上有一些投機分子,刻意迎合大眾的消費習慣,把普洱作假做舊,造假手段主要就是用各種陳化的方法加速茶葉的陳化速度,生產所謂的“陳年老茶”。最後,茶葉的質量主要看內質,尤其是各種化學成分的變化,就普洱來說,陳放時間過長,內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物質都已經被消耗掉,滋味淡薄,說不定還有陳味或異味,這樣的茶用於飲用並無好處。所以我們在購買的時候一定不要輕信商家所謂的投資增值,需仔細鑑別品嚐。

2、普洱茶,可以減肥?

對於作者的數據和結論來源,暫不做追究,列出來的有以下幾條。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同時想要給大家提醒的是,實驗數據所得結論並非一定適用於生活。在試驗中,科學家為了驗證某一成分的功能,基本上會增大使用劑量,老鼠的體重減輕因為它很可能經歷了較為極端的藥物添加量。老鼠那麼小都需要極大的使用量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那麼人需要多少量才能達到呢,這裡還要考慮平日飲茶的量以及茶葉內含物的浸出率?大家可以自己衡量一下。

結論:靠喝茶減肥是不科學的。一句話,還是管住嘴,邁開腿。

3、生普和熟普如何選擇?

生茶加工過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品。

熟茶加工過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後熟發酵、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所以,熟茶是經過了深度發酵後的茶品,而生茶沒有。這就造成了二者內含物含量及滋味和香氣的區別。顏色:生茶通常呈黃綠色,老的生茶呈墨綠色;熟茶則是紅褐色,甚至是黑色,這主要是受渥堆發酵程度的影響,並且新生產的熟茶還會有點灰濛濛的感覺。自然發酵的生茶則隨著發酵進行,出現葉邊、茶梗發紅、發紫,然後逐步變紅,黃綠色逐步消失,最後變為板栗色或紅褐色,並有油亮的感覺。滋味:生普的味道和綠茶相近,有苦澀味,有回甘;熟茶的滋味比較順滑,有明顯回甘。內含物:生普所含茶多酚較熟普多。

消費者如何選擇這兩種普洱呢,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生普性涼,熟普性溫。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選擇。PS:個人覺得要喝了才知道適不適合,怎麼看呢。根據個人經驗,身體適應的茶喝了會有神清氣爽,身心安逸的感覺,而不適合的茶喝了很可能會腸胃難受。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黃茶

分類:黃茶几乎是中國獨有,但其銷量和產量相比於其他茶類都較小。

黃茶主要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1)黃芽茶主要有蒙頂黃芽、君山銀針和霍山黃芽;

(2)黃小茶包括溈山毛尖、平陽黃湯等;

(3) 黃大茶如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

加工工藝:黃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悶黃”、乾燥。“悶黃”這個工藝是黃茶呈現黃葉黃湯的關鍵。

品質特徵:好的黃茶除了黃葉黃湯外,還有黃茶湯色黃亮,滋味醇和鮮爽,回甘好。有青草氣或者水悶味的為次。

茶,應該怎麼喝,從好的開始喝還是一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