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曹雋平藝術簡介

曹雋平,湖南永興人,先後師從鄔惕予、歐陽中石先生。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文房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為臺灣藝術研究院院士,劉海粟美術館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兼職碩導、大型電視節目《見字如面》顧問。

現任湖南省文化館副館長,巜藝術中國》雜誌主編,湖南省文化系列高級職稱評委。

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書法》《收藏》等 發表論文逾百篇,2014年6月專著<>四卷本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曹雋平楷書聯

餘自幼習書,收藏20餘年,除書畫外,亦好藏硯。年輕時曾置硯於枕底、床邊,半夜起來如廁,都要深情地望上兩眼,方才入睡。硯貴有銘,餘嗜書法,因而對有銘文的硯臺情有獨鍾。曾在民間見過孫星衍、阮元等人的硯臺,無奈賣方見我出價不菲,料到是貴重之硯,反倒不願轉讓與我了,故抱朴齋所藏無名人大家舊硯。然敝帚自珍,願將幾方銘文硯與諸君分享。一 永興款漢磚硯

漢磚硯,顧名思義,以漢磚製成,古人對“秦磚漢瓦”情有獨鍾,故以古磚、瓦當制硯成為文人墨客好古的一種另類表達。此風氣至清代乾隆考據學大興之後尤盛。以漢磚制硯,並非直接取磚雕琢,還須進行一些加工,比如用糯米或者油、蠟一類物質加溫和煮沸,使這些東西填滿磚的縫隙,以防滲墨。漢磚硯雖無四大名硯的精美的天然紋理及緻密的質地,但其樸拙大方、古色古香是其他名硯都不能與之相比的,案頭置一上好漢磚硯,那種成就感頗能滿足“發古人之幽思”的情懷。

漢磚硯市場上偶有出現,而年號磚硯,更是珍品中的珍品。筆者2005年在郴州古玩街有幸購得此漢磚硯,硯長26釐米,寬14釐米,厚4釐米,硯體寬博,包漿厚亮,色澤黃中泛紅,最令人驚喜的是硯側有款“永興”二字。經查:漢永興(153年5月—154年)是東漢皇帝漢桓帝劉志的第四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兩年。更巧的是,筆者的故鄉就是湖南郴州永興縣!

漢磚硯,乃文物兼古玩,集收藏價值與研究、使用價值於一身,經濟效能不顯而見,所以它正慢慢地為人們所接受,已出現在一些拍賣會上。好的漢磚硯,行情看漲,趕超著用其他材質製作的硯臺。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二 明·介庵款端硯

此硯2011年元旦得自江西,那天從南昌火車站出來,已是下午四點,我請的士司機送我們到一個接近滕王閣的賓館,打算次日再逛古玩市場。不料從賓館出來吃晚飯時,發現正是古玩街口,我當即決定先淘淘寶,天黑前居然購得此明硯。硯長23釐米,寬12釐米,厚2.3釐米,淡紫色,瓦形,硯池上端刻行草硯銘:吞丹篆於胸中,夢生花於筆底。刀法深峻、流暢、細膩,明代號“介庵”者有10人之多,此硯書法與曾任江西右布政使的王恕書法風格接近。王恕善書法,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推出《王恕草書千字文》,其書法起伏跌宕,有大家風範。

王恕(1416—1508),字宗貫,號介庵,又號石渠,陝西三原人。正統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天順四年(1460)考察外官,王恕治行第一,升江西右布政使。後官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吏部尚書。為官五十餘年,剛正清嚴。年九十三卒。著有《玩易意見》《石渠意見》《王端毅公奏議》《介庵奏稿》《王端毅文集》等。《明史》《國朝獻徵錄》《明史列傳》《聖朝名世考》《皇明世說新語》等有傳。是為明正統、景泰、成化、天順、弘治五朝名臣。

但僅憑落款和書法尚不能確定是否就是王恕之硯。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三 清·渡人洮河硯

清渡人洮河硯,長26釐米,寬21釐米,厚約1.5釐米。綠黃色,雲朵形,包漿油亮,正面上方刻一老人攜幼童,乘著葫蘆奮力划槳,硯周邊施以雲紋,自然流暢。

硯背銘曰:

幻人呈幻事,依幻非真相,真滅幻亦滅,了無相可得,千日至蓬島。

鈐印三方:混元、酒旌仙客、三教九流中人。

銘文前四句乃是禪宗解悟之語,三方印章表明此硯原來的主人是好酒的方外之人。

洮硯石產於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洮硯鄉洮河之濱,是水成岩的一種,又名輝綠岩。以其細密晶瑩、清麗動人、石紋如絲、似浪滾雲湧等特點,為歷代皇家所珍藏,備受文人雅士青睞。北宋著名鑑賞家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硯辨》中說:“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巖,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稱讚洮河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宋代著名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賦詩:“洮河綠石含風漪,能淬筆鋒利如錐。”足可見洮硯石石質之佳。

洮河硯的雕刻是以隨形巧雕為特點,正如制硯人常說的:“應石象形,隨形而飾,依形施藝。”當制硯藝人看到凹凸不平、圭角參差、形狀各異的原石之後,設計構思將是決定硯臺製作成敗的關鍵,故有七分構思、三分雕刻之說。一塊優質硯石,能否製出一方優質的硯臺,反映出雕硯藝人在書法、繪畫、篆刻、雕刻的造型乃至文學藝術諸方面的修養和造詣。

抱朴齋所藏這方洮河硯隨形雕成雲朵形,2000年得於長沙清水塘,書法印章鐫刻皆精,出價亦不菲,是難得的洮河硯精品。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四 清·貴州硯

貴州硯,正方形,邊長22釐米,以行楷鐫詩一首,於石上刻行書,欲流暢圓活,比楷書更難。銘文曰:

溫潤似玉堅似鐵,一片黔西瘦山骨。

三千里外買歸來,要與高人比高潔。

高人堂上頌南山,花甲重開非等閒。

以此壽公公更壽,長如此石在人間。

落款:晏卿伯父大人六十壽辰,爰以黔中所得巨硯鐫句為賀,侄啟宇再拜並識。

貴州一地的名硯,乃思州石硯,位於今天貴州省黔東南的岑鞏縣。思州硯的石料皆採自星石潭的金星石,石色青黛,石質細膩,堅潤如玉,天生金星,渾金璞玉,流光閃爍。筆者所藏這方貴州硯2002年購於長沙清水塘,從材質來看顯然不是思州硯,且詩中雲來自“黔西瘦山骨”,與黔東南的岑鞏縣方向相反。此硯雖非名硯,“啟宇”亦不可考,然為啟宇送其伯父賀壽之物,不似當今俗人,遇紅白喜事,皆用紅包封阿堵了事。遙想古人風雅,由此可見一斑。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五 清·石渠式綠端硯

綠端硯,直徑13釐米,厚2釐米,石渠式,色嫩綠,質膏潤,1999年得於郴州。硯邊微殘,底沿兩圈刻硯銘,內刻“道光壬辰(1832)歲秋八月上浣之二日作於星垣旅舍(造字:左青右彡)廣記”,外刻“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二十八星宿,楷法精準,刀工完美。

二十八星宿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恆星,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題之一,廣泛應用於中國古代天文、宗教、文學及星佔、星命、風水、擇吉等術數中。不同的領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相關內容非常龐雜。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無定論。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稱。史學界公認二十八宿最早用於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學史上的地位相當重要,一直以來也是中外學者感興趣的話題。原主人“(造字:左青右彡)廣”不可考,其在硯底刻二十八宿,用意何在,亦未可知。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六 清·徐忠正號端硯

徐忠正號端硯,色紫,此硯極小,不及盈掌,圓形,直徑僅7釐米。硯蓋有徐忠正刻銘以記,曰:壁如利器,早試其英乃尚,夫砥礪方知天下才能皆由此而遺。四周刻夔紋邊。由此硯銘的末句,我不由得想起恩師當年賜我的嵌名聯:礪磨成雋彥,碩果出平時。硯雖小,不知徐忠正當年於此耕耘,是否成才了呢?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七 清·張丙燮款明山石硯

張丙燮款明山石硯,長16釐米,寬10釐米,高3釐米。正面頂端雕刻竹葉數叢,然後依石材的色階變化鐫一硯堂,底部刻八字篆書銘:先代相承,傳為世守。楷書落款:鴛湖外史張丙燮。張丙燮,清代人,號鴛湖外史。工山水。巢勳臨本《芥子園畫傳·第一集·增廣名家畫譜》有載。

明山石硯產於今湖南芷江明山,因芷江古稱沅州,故又稱“沅州石”。該石以紫色為底色,間有淺綠、牙黃,尤以“紫袍金帶”“紫袍玉帶”為貴。早在南宋時期,芷江民間就有人以之製作硯臺,以及筆床、筆筒、墨幾、鎮紙、印盒等。

硯貴有銘,然硯銘的考證解讀涉及文學、歷史、器物形制等,而要想挖掘出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各種信息,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我雖有幸暫時擁有這些古硯,但深感研究之艱難,謬誤疏漏之處,還祈讀者教我。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石雖無言最可人——抱朴齋藏有款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