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小巷,南起廟后街北到校場門。相傳,明弘治年間,因巷內住有興辦地方學校的郭姓籤事官而得名。清嘉慶《長安縣誌》中記載其名為“郭籤事官巷”。民國初年簡化為郭籤事巷,1966年改為光明巷。

在這條不足400米小巷的街東邊,有一處佈滿坑洞的青磚牆,磚牆上掛著一塊不大的牌匾,上面刻著:“1938.11.23 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蓮湖區人民政府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日”。這座磚牆是光明巷45號院的後牆,上面的坑洞是日軍炸彈碎片飛濺的殘存痕跡,同時被炸燬的,還有牆後的一間老屋。據說,當時日本飛機在此投下了6枚炸彈,將老院的北院全部炸燬,倖存下來的南院,其西北角也被炸塌,現在這座西北角屋頂缺失的老屋仍然保留著。

抗日戰爭期間,西安作為西北軍事重鎮和大後方的重要基地,是日軍飛機轟炸的重點目標之一。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就有飛機頻頻飛臨西安上空,從事偵察活動。11月開始轟炸西安。翌年,日本陸軍航空隊在山西運城機場建立中心基地後,對西安的空襲活動更加頻繁和猖狂。根據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抗戰期間日本飛機轟炸陝西實錄》一書記載,日本飛機轟炸西安市城郊,首次為1937年11月13日,最後一次為1944年12月4日,長達7年之久。在此期間,日機共轟炸西安145次,出動飛機1106架次,投彈3440枚。《西安市志》載,西安因日機空襲轟炸而致傷致亡人數累計達3489人以上,炸燬房屋累計6781間以上。日機頻繁襲擊,狂轟濫炸,給西安人民造成了無數災難和極其嚴重的後果。如今,許多當時被炸的老建築都沒有了,而光明巷的“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則保留下了當時建築受毀的原樣,向今天的人們訴說著那段充滿傷痛的歷史。

直到1996年之前,光明巷裡基本還是過去的老樣子,舊式的宅院基本都在。到了1996年以後,經過一番大規模的改造,老院子都變成了新式的樓房,街道完全變了樣。

如今的光明巷早已沒了硝煙而多了些油煙,街道兩旁餐飲小館林立,食客如雲。大家在享用美食享受和平的同時,不要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西安光明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