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我的心田上种下故事的地方

小时候,常听姥爷和母亲讲故事。大多数都是神话和鬼故事,她们把故事叫古精,古精里也不缺智慧,尤其古精里的鬼怪有好坏之分,教育我们弃恶从善。也讲有童话,那些童话就像聊斋,也教我们一些安全防范知识,长大了要明辨是非,小心上了“野狐鸡儿”的当。母亲平日里忙农活,没有时间给我们讲故事,等到晚上忙完一天的活计,母亲在油灯下缝补我们白天弄破的衣衫,我们姐妹们闹腾着不入睡,母亲就开始讲“古精”,才能让我们安静下来。

我的姥爷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读的历史故事是启蒙我的精神食粮,在忙碌的田间地头、在饭桌热炕头,姥爷把满腹的人物故事娓娓道来,听得我入迷。姥爷有时候会讲年轻时的一些苦难经历,讲完会总结一些人生感悟,启迪我学会做人,懂得珍惜,影响了我一生的追求。
故乡,在我的心田上种下故事的地方

记忆里,故乡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但土地肥沃,勤劳的家乡人耕耘着这山里每一方能耕种的土地,秋收季节,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黄的油菜花、蓝的胡麻花、金灿灿的麦浪、绿油油的土豆叶、深红色的荞麦……好像五彩的绸缎覆盖着大地,田地里有庄稼人的笑声,山头上有牧羊人的鞭哨声……这种热火朝天一直持续到粮食搬上打谷场,大家评说着:张家麦子收成好、李家的豆子收成多……言语间只有鼓励和羡慕,也都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年一定多上些肥、多除草,成为村里的产粮大户。
故乡,在我的心田上种下故事的地方

如果谁家活计落后了,干完自家活计就去帮忙。尤其谁家盖房修院,这可是全村人的大事,家家都去帮忙,男人们挑水的、和泥的、砌墙的、抹泥的……女人们在灶间忙,端出热气腾腾的、可口的饭菜,大伙端起碗,或坐或蹲,边吃边说笑,夸赞主人的房是村里的头一名,各自都规划着明年自家也要盖新房,盖多大,用什么木材,需要多少木料和砖瓦,大家都建议着,听了建议,心里也有了尺度,只有铆足劲儿干,才能实现住新房、衣食富足的好日子。
故乡,在我的心田上种下故事的地方

只有下雨天,才会有偷闲的时光,男人们有的睡觉,有的三三俩俩聚在一起,男人抽着烟聊天,我们叫谝闲传!女人,手里都做针线活,在互相窜门儿,说着家长里短,女人间的秘密话。
故乡,在我的心田上种下故事的地方

最让村里人值得庆贺的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学,考上学那就公家人了,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姥爷教育子女有方,舅舅、姨姨们都考了大学,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名门,许多乡邻都啧啧赞叹。这种家风影响了我,影响了全村人,村里人开始都重视孩子的学习,只要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全村人送匾庆贺,比娶媳妇生孩子还喜庆。

孩子们上山抓蚱蜢,下河摸鱼,背牦牛(背牦牛是一种抓花的游戏,就是根据人数决定选花,摘一些狼毒花,把开花的或者颜色红的、泛白的、还有把杆杆上叶子滤掉的叫做光杆司令的,混在一起,然后背到手背上,最后赢家就是各种一起数量最多为赢),还有晚上在月亮底下捉迷藏……还要不停地帮大人干活。我们这帮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磕磕碰碰中长大了,经得住一切风吹,扛得住一切雨打。

这小时候的那场景让我想起来,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一起干活,一起休息,贫富均衡、心态平和。邻居之间,夜不闭户。

那时的人虽然忙碌,精神却很悠闲、知足。比起现在的人,幸福感更多。因为亲情很浓,人情很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