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放:為審批提速,方能遏制進口抗癌藥亂象

其實,不僅馬法蘭,不少國際公認的抗癌藥在中國內地都面臨“有名無分”的尷尬處境。一邊是心急如焚的抗癌藥需求者,而另一邊卻還要從黑市上高價購買進口藥。今年4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相關部門也出臺了政策,簡化進口特效藥審批流程,包括馬法蘭在內的抗癌藥,或將加快進入內地市場。

但快兩個月過去了,像馬法蘭這樣的抗癌“救命藥”為何還在處於“黑市”高價狀態?

實際上,馬法蘭很早就已進入我國內地市場。1996年,葛蘭素史克的馬法蘭獲批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當時有關部門的定價是不能超過70元,據媒體報道,這個價格遠遠低於馬法蘭在美國等多個國家上百美元的定價,馬法蘭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內地最便宜的抗癌藥之一。可幾年後,葛蘭素史克將馬法蘭賣給另一家藥企,馬法蘭便沒有再申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馬法蘭對部分腫瘤確實有一定效果,卻並非人人適用,醫生也會綜合實際病情和病人體質等因素來決定是否使用含馬法蘭的方案,因為用藥的醫生會承擔風險。而過去這類藥“非法”時,不少地方都在查處黑市買賣,曾引起很大的爭議,甚至導致公訴。2014年7月,全國的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案,曾引起轟動。事發後,1002名癌症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次年,沅江市檢察院對“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案”撤訴,並解釋稱“陸勇的行為不構成銷售假藥罪”。這揭開了抗癌藥國內非法而患者又急需的尷尬蓋子。

國家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然而,這些進口抗癌藥還未能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究其原因,不僅有藥商藥企對成本的考慮,更有審批方面的原因。其實,如果進口抗癌藥有市場,藥商和藥企不會沒有動力;藥企主動申請入市,進口抗癌藥獲批也會提速。不過,如果審批速度過慢,就無法使藥品及時送到患者手中,而這才是進口抗癌藥“黑市”猖獗的主因。

據稱審批部門正在加快進口抗癌藥的進程。而就像報道中提到的那個“進口疫苗”,為什麼幾年前就在中國上市了,而如今僅用8天左右就順利完成審批而入市了呢?可見,還是沒有把這進口抗癌藥重視起來,為癌症患者減輕痛苦考慮。由此,進口抗癌藥合法購買遲遲不能入市,主要原因就在審批部門。希望審批部門本著對人民群眾健康負責任的態度,為進口抗癌藥審批入市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