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阿哥胤祥没有被雍正杀害,是因为英年早逝还是其他原因?

八零后勇往直前

十三阿哥胤祥没有被雍正加害,当然不是英年早逝。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他的谋士邬思道选择了半隐,离开了京城。临行时,邬先生告诫十三爷:与君王往来,共患难易,共享乐难!他还透露,那些专门为四爷胤禛办隐秘差事的人很快就会被雍正干掉。

因为邬先生雍正是刻薄严厉之人。他担天不怕地不怕的十三爷以后会触怒雍正,不得善终,所以他让胤祥不要接受铁帽子王。

但实际上邬先生多虑了。邬先生对胤祥的认识还停留在十年前,他不知道今日的胤祥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胤祥了


其实,这其中的奥秘被胤祥自己说出来了。

有一天,雍正和胤祥下棋。胤祥棋力一直比雍正高,但总是输给雍正。雍正一生气,把棋盘掀了,说: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拼命十三郎”哪去了?

胤祥跪着说:我被皇阿玛关了十年,头发都花白了,脾气也没了,那个拼命十三郎早就不在了。


可见,康熙与邬先生想到一块儿去了。康熙知道,当时的大清吏治腐败,如果不让胤禛这样的人当皇帝来整顿吏治,大清立刻会变大元。而康熙也知道,胤禛这个人刻薄狠毒,而胤祥天不怕地不怕,连康熙都敢顶撞。康熙很害怕他最喜欢的十三阿哥日用会触犯雍正,出现兄弟相争,祸起萧墙的情况。

因此康熙狠心把胤祥关了十年,一是怕胤祥出事连累胤禛,一是想磨磨胤祥的性子。他这一招很灵,把胤祥变成了雍正最忠心的臣弟。不过,胤祥的身子也因为这十年而关垮了,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而在正史中,雍正最喜欢他这个弟弟胤祥,根本没有加害他的可能性。一次,胤祥奉旨去热河围猎,雍正给他发的上谕中还大开玩笑,让他尽力发胖,就怕回京时胖的不堪入目了。胤祥(当时为避雍正的讳,已改名允祥)死后,雍正还恢复了他的“胤”字,这在诸兄弟中是独一无二,可谓恩宠备至了。



梦露居士

雍正的性格冷酷是真的,但并非传说中的刻薄寡恩。关键是,雍正并非糊涂之人,他能够明辨是非、忠奸。

雍正圈禁老八、老九等人,是因为这些兄弟们老跟他唱对台戏;雍正查办年羹尧、隆科多等曾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宠臣,是因为他们自恃功高,飞扬跋扈,不守臣道。

总之一句话,这些人都是活该。

但是十三爷胤祥不同。

在雍正所有的兄弟中(包括同父同母的老十四),十三爷胤祥是和四哥雍正最亲近的。这份感情,是从小建立起来的,非常牢固。

胤祥这个人,脾气倔,有正义感,但因为他的生母出身太低微(宫女出身),又不得康熙的宠爱,因此从小受尽兄长们的欺凌。

这个时候,唯有比他大8岁的四哥胤禛护着他。因此,所有的兄弟中,胤祥唯独对四哥胤禛言听计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得康熙喜爱的胤祥甚至把胤禛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亦父亦兄。

这份感情,雍正心里肯定也是知道的。

后来,在雍正夺嫡的关键时刻,又是胤祥替他掌控住了兵权,使他顺利登基。此后,更是任劳任怨,忠心辅佐雍正。

这些功劳,雍正心里肯定也是牢记的。

所以,雍正就算杀光所有人,也不会杀胤祥。这与胤祥是否英年早逝无关。

事实上,雍正登基后,一直对胤祥非常好。

胤祥的生母出身低微,雍正便追封她为“皇考皇贵妃”,并把她与康熙合葬。这是一种至上的荣光。此前,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

胤祥生前,雍正不但册封他为怡亲王,而且册封他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这也是一种至上的荣光。

胤祥死后,雍正悲痛万分。此前,为了避讳雍正的名讳“胤禛”,他的兄弟们都要把名字中的“胤”改成“允”。比如胤祥,就改成了允祥。但是允祥死后,雍正又下旨把他的名字改回了“胤祥”,不必避讳。

这又是一种至上的荣光。

雍正对胤祥的葬礼非常重视,采用亲王的最高礼仪。祭祀时,三阿哥允祉因为没有表现出悲痛之情,雍正大为震怒,事后把他圈禁于景山。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雍正对十三弟胤祥的感情之深厚。


趣谈秘史

小灿哥来在5月4日回答“邬思道让十三阿哥辞掉铁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但是胤祥做了铁帽子王,为何没有事?”这个问题时,超过240万的阅读量,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关于胤祥没有被雍正杀害,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胤祥英年早逝,雍正还没来得及对他下手

小灿哥认为并不是这样

雍正最大的对手是八阿哥胤禩。继位后,封赏老八为廉亲王,任命为总理王四大臣之一,雍正四年,就借机削除爵位,改名“阿其那”,九月胤禩被折磨而死。

而胤祥是雍正八年去世,死时45岁,如果雍正想对他下手,不会在除掉老八之后,再等四年,因为当时雍正根基已经很牢固。

另一种说法是胤祥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

小灿哥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对皇权构成威胁是看有无军权,胤祥早年是拥有军权,如果没有带兵打仗,不会轻而易举的控制丰台大营,保障雍正登基。

但是雍正继位后,就交出了军权,雍正命他总理户部,后来治理水患,都有成绩,但是没有军职,无带兵记载。

就算有点军权那就是曾经出任过军机大臣,当年准噶尔叛乱,他全权负责后勤保障,筹措粮草和军费,就这么大的权力。

雍正是一个重视权力的人,他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军机处是皇权集权的顶峰。

如果构成威胁,雍正也会对胤祥下手。

还有一种说法是胤祥懂得收敛自己

对于胤祥有无谋反之心,这个人心隔肚皮,任何人都不好猜测,当年胤禛不就是从“不争是为争”嘛。

但是胤祥很懂得收敛自己,为人低调,小灿哥最认同这一观点。

在《雍正王朝》中,胤祥就是极为谦卑,雍正上台前后是判若两人,没有当年“拼命十三郎”的英雄气概。

另一个“怡亲王吞土”小故事,雍正为了感谢这个弟弟,曾把自己的帝陵分一部分给胤祥,胤祥是万分惶恐,不敢接受,后来自己在帝陵60里外选了一块墓地,并请求雍正赐给自己,后来得到允许,他高兴的让人去抓一把土,拿到手就吃了一口,说,“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这句话意味深长。这不就是收敛自己的表现嘛。



小灿哥说历史

这个问题有先入为主之嫌,请问雍正皇帝是暴君吗?如果是,那他都有哪些暴行呢?的确,雍正在位期间圈禁了八弟允禩和九弟允禟,并为他们分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雍正还将亲生儿子弘时指给允禩做儿子并革除宗籍,也确实将立下战功的年羹尧连降十八级之后,令其自尽。但这些事例能说明雍正就是一个暴君吗?暴君的标准是什么,最起码应该有滥杀无辜,残忍无道,荒淫怠政这几条吧!那雍正皇帝占了几条呢?对允禩,允禟这种扰乱朝纲,意图不轨的兄弟,雍正尚且只是以高墙圈禁而不兴杀戮,那十三阿哥胤祥有什么过错值得雍正背上骨肉相残的恶名呢?

十三阿哥胤祥因出身低微,生母早逝,因此经常被其它阿哥和宫中太监欺辱,养成野性难训,敢爱敢恨的性格。雍正看不惯其它阿哥的欺凌幼小的行为,经常替胤祥打抱不平,因此胤祥一直视雍正为严兄慈父,他俩是诸皇子中交情最深的兄弟。雍正登基后,封允祥(雍正登基后避讳改名)为怡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铁帽子王。有清一代,铁帽子王只有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宗室才有可能受封,由此可见雍正对允祥的感情之深。雍正还任命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允祥感念于心,竭心尽力办差,以偿知遇之恩,迅速成长为朝廷柱石,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雍正对允祥的信任超乎寻常,令其总管造办处、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等。雍正三年(1725年),加封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筹办军需,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集于一身,可见雍正对十三弟胤祥的充分信任。雍正与允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为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
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雍正对允祥评价很高,曾说:“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可惜的是,由于允祥过度勤于政事,导致积劳成疾,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年仅四十四岁的允祥病逝,雍正万分悲痛,令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并将其名“允祥”“允”字改回“胤”字。可见,即使允祥不是英年早逝,以雍正和允祥之间深厚的感情,对这个至诚至孝,至情至义的…
拼命十三郎,雍正怎么会降罪于他,更谈不上杀害这样的字眼了。



历史茶坊

标签里是雍正王朝,那只谈《雍正王朝》,不涉及历史。

因为雍正根本不是恩将仇报,刻薄寡恩的人。

很多人都好说,雍正残忍好杀,猜忌亲信。但实际上是这样吗?看看他究竟杀了哪些亲信:坎儿,诺敏、年羹尧、弘时。

坎儿,因为吃着雍王府里的,给八爷通风报信,十足的吃里扒外的奸细。雍正这样的人最容不得人背叛,所以让人鸩杀了他。

诺敏,向商人们借银子放到库里,欺瞒雍正说半年还清了十几年的亏空。高兴的雍正连夜写了块匾嘉奖,还昭告各省。后来查出来是弄虚作假,狠狠打了雍正的脸。为正国法,以儆效尤,雍正杀了他。

年羹尧,坐镇西北,节制四省,不断向朝廷要银子。却独立安排人事,杀皇帝派来的监军,想搞军阀化。所以雍正夺了他的权,但仍不想杀他。可是因为年羹尧得罪人太多,众文官联名要杀年羹尧,雍正顶不住压力,只好赐他自尽。

还有人说知道太多秘密,所以雍正要杀邬思道,邬思道要让自己被软禁起来才能避祸。但雍正去河南的时候,邬思道跑路了,雍正还是没杀他。

李卫也知道雍正很多秘密,非但没被杀,还官运亨通。还有田文镜,在河南推行新政得罪了大批文人,导致了参他的文官几乎形成了逼宫之势。但雍正非但不杀田文镜,还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保护他

可以看出,雍正杀的要么是有二心的,像坎儿、年羹尧,要么是欺瞒他的,像诺敏。只要你忠心耿耿,雍正对你很够意思。


胤祥劳苦功高,对雍正忠心不二,雍正怎么会杀他呢?


待我施为地煞变

如果从小说和电视剧来分析,雍正没有杀十三爷的动机。十三爷两次在军事政变的时候力挽狂澜,没有他,雍正的皇位不稳。十三爷跟雍正的感情,大家都知道…



第一次是在康熙弥留之际,八爷提早布局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要不是雍正把令箭给邬先生放十三爷出来,赶去大营,夺回兵权。光有传位诏书,八爷党是不服的,即便在九门提督隆科多搬出诏书,依然心存侥幸,再等自己手下带兵逼宫。直到十三爷突然出现,八爷党也不敢相信圈禁的老十三居然被放出来了。张廷玉看到十三爷来了,悬着的心才放下来,长舒一口气坐了下来。他们都知道十三爷的出现,意味着京畿兵权都已掌控,那才是实打实的权力。至此,八爷党才不得不臣服于四爷雍正。

第二次,八爷党打着旗务整顿再次把控两大营的兵权,更要命的是九门提督隆科多都加入了这次逼宫!十三爷凭借敏锐的觉察,在弘昼给他请安时的几句话就发现了危险的局面。立马掉头,不然进了宫就没机会了。再次夺回兵权的过程就不用说了。



这两次的出手,都达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康熙圈禁十年的成效可见一斑。侠王老十三已经被磨练成老成持重的国之重柱!



这样的拼命十三郎,尤其是最后一次出手之后更加加重病情,雍正恨不得自己折寿为老十三续命。他深知,老十三在军政上是他的定海神针!怎么可能去杀他。哥俩的感情就更不要说了。雍正杀人多,抄家也多,但基本都是有罪可查的。老十三走后,也少了一个替他分担的人,最后雍正自己也是把自己累死了。


朕的心疼

非常感谢受邀。

胤祥在有清遇到受到的宠信可以算数一数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获封怡亲王世袭罔替,赏亲王双奉三眼花翎,这是爵禄上的待遇,皇族做到这份上,也只有后来的醇亲王一系可以比肩,非至亲至贵绝不能到成此。

第二,从私人的角度讲,胤祥可以和胤禛用同一个胤字不用避讳,并且配享太庙。在整个清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个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身份上可以视作真真正正的九千岁了。而且雍正曾经明确将胤祥的几件礼物给自己陪葬,不是关系亲密到这地步,是绝无可能的。

第三,从职务上看,胤祥总理事务,掌管圆明园守卫,八旗禁军,同时作为最早的军机处大臣,协同处理西北军务。也管理户部刑部,治河审案等等工作没少干,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四,胤祥个人谦逊懂得收敛,而且任劳任怨,作为臣子这是极为难得的品行。雍正赏他泰陵一块风水上吉的坟地,他坚决推辞,选择了远离皇陵的一块中平之地,并亲自吃下一点那里的泥土,以示态度。

第五,作为皇族和人臣的榜样,也必须恩宠有加。雍正对兄弟们都极为严苛,需要胤祥式的人物替他挽回颜面,包括后来的十七王爷允礼。胤祥同时也是雍正打击政敌的绝对亲信力量,不得不倚重。

综上所述,雍正宠信胤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亲情和利益上的考量。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如果雍正和胤祥活的时间再久一些,胤祥的结局最终会怎么样,这里面有封建帝制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很难估计。


千里云烟一阵风

十三阿哥没有被雍正杀害原因有三:1、兄弟两个感情太深了,从小一起长大,并且在众多兄弟当中两个人一直互相支持,鼎力相助。尤其是在九王夺嫡的阶段,胤祥为雍正的顺利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就是心肠再毒,也实在无法对老十三下手。2、老十三懂得如何明哲保身。据史书记载,胤祥在雍正登基以后处处维护皇帝的权威,对于分配的差事拼命办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3、老十三确实天不假年,46岁就英年早逝了,客观上也跳出了功高震主而被清洗的历史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