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業興融:解碼農村金融的祕鑰

開展農村金融一直是金融業內一道“國家級的難題”。由於農村信用數據缺失、盡調成本高等原因,令大部分傳統金融機構望而卻步。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5萬人,佔總人口50.32%,約3萬億的三農資金需求缺口並未得到解決。

農村金融業務開展雖然困難,但農戶作為普惠金融概念下的重點扶持對象,仍不乏堅持以“普惠金融”為使命的企業迎難以上。那麼,瞄準農村金融的中業興融是如何克服農戶徵信難、成本高的困局,在農村開展普惠金融之路?讓我們瞭解一下。

據中業興融風控負責人表示,由於農民缺乏可靠的信用數據,前期所有數據都是靠線下風控一點一點地積累。平臺風控人員深入山區農村,為所有有資金需求的農戶進行盡調。事實上,這種傳統風控模式直接用於開展農村金融,效率效果表現不佳。入戶盡調的人力成本非常高,農戶居住地路途遙遠,風控人員一天最多走訪3戶,導致人員產出率非常低。而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集中爆發,為農村金融風控解決“痛點”提供了契機。

為優化業務流程,節省人力成本,中業興融在最早開展農村業務的時候已在籌備“智能風控計劃”。在為農戶盡調期間,平臺把收集到的原始數據加以篩選,錄入到大數據庫中,為後來的智能風控打好基礎。截止至2017年末,中業興融已為接近15000名農戶完成資金嫁接,初步完成了數據建倉。在擁有海量原始數據條件下,平臺的人工智能機器已具備自我學習能力,可科學分析借貸方的各項信息,總結出客觀的審評結果,大幅節省了人力風控成本。

據悉,在中業興融所涉及的業務裡,農民信用再生產業務逾期率最低,近兩年累計逾期率僅為0.4%,整體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中業興融相關負責人稱,企業有責任扶持中小微企業、解決三農問題。中業興融會量力而行,持續深耕農村金融,發揮金融的“造血”功能,幫助農戶實現再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