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團山民居位於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處,歷史上本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語稱“突舍爾”,漢語譯為“團山”,意為“藏金埋銀之地”。

整個村莊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臨肥沃的沃野田疇,為張姓族人為主的村落。據2002年統計,全村227戶854人,其中張姓佔608人。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百忍家風及發家史

團山村是一個典型的滇南漢族移民村,根據張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始祖張福於由江西饒州府鄱陽縣貿易入滇,先居於建水城西門外之藍頭坡,見團山“形勢聳拔,眾山環拱,甲於全境”,遂三遷於此。定居後的張福勤勞躬耕,人丁興旺,衍為巨族。

在6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張氏族人遵“百忍”家訓為安身立命之本,家風良好,子孫好學上進,文武人才眾多。

清代光緒年間,隨著箇舊錫業興盛,張氏後裔走出家鄉父老的視野,沿著“臨安大道”,開始走廠生涯。他們在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後,便組成“天吉昌”商號,把生意擴展到昆明、上海、香港和越南海防等地,成為滇南聞名的商號之一。掙得鉅額錢財後,不忘本的張氏族人把一垛垛銀子馱回家鄉,營造出一間間精美華屋,以求光宗耀祖。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團山民居精華

團山的古民居建築有一寺、三廟、八大廳、十二“大五間”之說:

一寺為大乘寺。

三廟為上廟、下廟和家廟(張氏宗祠)。

廳是官人辦公用的,民居中有此廳的就有八處。

“五大間”即五間大瓦房連在一起,具有此規模的民居就有十二座,分別是皇恩府、司馬第、秀才府、保統府、將軍第、張家花園、知雯園等。

這些佈局緊湊,空間豐富的傳統建築,用材非常考究,有著做工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凸顯出滇南民居的典型特徵,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是雲南傳統民居的巔峰之作,也是滇南工商業發展史的最好實證。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雖然今時已經不如往年富庶,但當地依然老少怡然充滿生機,當地人更在村委會的組織下,利用農閒時間,手工製作竹編用具,及蓮蓬等工藝品。當地人還特別喜歡食用這種特性的紅色顆粒小玉米。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最具代表性的張家花園

2006年被列入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世界紀念性建築保護基金會認為:這裡的建築物有端莊的外表,裝飾著極高價值的優雅精緻的木雕花格窗戶,雕鏤精細的木、石、磚各種浮雕,並有非常美麗的彩繪裝飾,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未經觸動的人類珍貴遺產的典範!

2013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張家花園和皇恩府。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園林式建築。祠堂起於高臺,捲棚屋頂,敞廊莊重典雅,院落中間一汪池水,寄予著四水歸財的美好祝願,龍潭育金鯉,財旺福德深。兩側廂房左右對峙,置“美女靠”於廊沿,憑欄靜觀,神清氣爽。正中一塊圍欄石板還刻有建水文人肖大成“活潑潑地”手書題詞。

從張家花園的後院出來,看得到一座土山,上有一顆華蓋一樣豐茂的大樹。古人很聰明,挖池子的淤泥就近堆在後院,形成一座堅實的“靠山”來守祖業。而華蓋的遮蔽下,子孫會更出人頭地。

在不遠處的廣場上,另有一座“鎖翠樓”,因山青林密,流水淙淙,而得名。它採用三層樓牌式單孔拱形大門結構,樓上樓下均設有瞭望哨和槍眼,易守難攻,是團山村北部防禦工事。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皇恩旌表皇恩府

因建蓋者張樹元的母親“扶孤成立,子孫濟濟,五世同堂”,一直以來深受村民敬重,朝廷便特准其立坊入祠,並敕封“皇恩旌表”牌匾,而得名。建築面積863平米,由兩進院落37間房屋組成,是團山民居中兩進院落的典型代表。庭院寬敞開闊,廳堂裝飾精美,楹聯詩句有較高品位。

最為精彩的是後院六扇鎏金雕花的龍門!在民間有這個東西可是不一般,經歷文革而老物件傳承,更是難得!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一門雙秀才,學霸搖變礦老闆

秀才府,充滿書生氣的門牌,因屋主張桂金、張柱明早年參加臨安府穴考試,分獲貢生,被村名成為大秀才、二秀才而得名。

兩兄弟不光學業了得,後來棄儒經商也同樣展現了卓越的商業才華,因箇舊錫業發達,組創“天吉昌”商號,獲利頗豐,而後回鄉建房。整個宅院由大門、二進院和左右配樓組成,分為東園西園。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建築特色

整個團山民居,因是滇南移民村落,所以特點非常鮮明:

1、它的建築佈局與江南民居有很多相似之處,是典型的中原漢式傳統設計。

2、但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築樣式。

整體來說:每座房屋都以天井為核心,大門多在主體建築一側,通過形狀不一的過道,到達主體院落;由一進院、二進院連接而成的院落,涵蓋了雲南傳統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進兩院或四院”、“跑馬轉角樓”等主要建築格局。

世界建築遺產,滇南漢族移民村團山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