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150米的小山嶺,埋葬了無數帝王將相,盜墓賊掘寶就像挖紅薯


“生於蘇杭,葬於北邙。”洛陽城北的邙山可謂是中國人夢想中的終極歸宿了。這一座海拔僅僅150米左右的小土嶺,陵墓卻多的“幾無臥牛之地”。 邙山上還埋葬著以劉秀為首的6代24帝,張儀、樊噲、班超、狄仁傑等數千位名臣大將。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邙山這麼受“歡迎”呢?

從地理上看,邙山屬崤山餘脈,地勢開闊,南有洛水,地處於黃河與洛水的交匯口,因此“水口”可謂是上上之選。並且在邙山地底下5-10米處滲水率低、黏結性好,最適合安置墓穴。簡而言之,邙山這塊地方就是風水寶地。 從歷史原因上看,還是漢光武帝劉秀給開了個好頭,因為他的陵墓就在洛陽市以北的孟津縣。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歷史名人都葬在這裡,所以盜墓賊對於邙山墓葬群的盜掘從古代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

但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盜掘,還是在近代修建汴洛鐵路時開始的。1905年,清朝方面準備修建汴洛鐵路,但自己國內又沒有修建鐵路的人才,所以只能聘請外國專家施工。 而這些所謂的外國專家在勘探邙山南麓的時候,卻不斷的從地下發現古墓,於是他們就順便開始了挖掘,並將其中的珍貴文物寄回歐美。邙山內的文物可以賣錢這個消息一散播開來,幾乎是一夜之間,邙山所有古廟中的古物竟全都“不翼而飛”了。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貪婪的目光看向了邙山眾多的古墓,根據留下來的史料記載,每年的秋收之後,盜墓賊與附近的農民就會跟趕集一樣來到邙山,用鋤頭和鎬頭挖出珍貴文物,就像是挖紅薯一般! 但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很多文物流落到了民間或海外,實在讓人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