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車輪緩旋風遲——龍門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遺存

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

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颻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

……

白居易的這首《胡旋女》讓很多人知道了“胡旋舞”的存在。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來自西域的胡旋舞,以快速不停的旋轉舞步和明快的節奏,已經迅速征服了唐朝各個階層的人,堪稱唐代的“西域Style”。

胡旋舞究竟有多流行?

在唐代,胡旋舞流行於各個階層,影響力絕對超過時下流行的廣場舞。因為唐玄宗李隆基對於胡旋舞十分偏愛,在宮廷尤為流行,一時間長安人人學胡旋,歷五十年而不衰。為了取悅唐玄宗,楊貴妃和安祿山則是當時學跳胡旋舞最好的兩個人。

胡旋舞不僅是宮廷宴會中必不可少的節目,也是普通百姓用來消遣的娛樂活動。其實無論在宮廷,還是在民間,真正動人藝術形式往往具有很強的表演性。胡旋舞比那些禮儀性和制式化的宮廷舞蹈有更高的技術要求,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因而胡旋舞在當時贏得了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愛。

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

胡旋舞,影視資料圖

胡旋舞到底怎麼跳呢?

風靡一時的胡旋舞是怎樣跳的呢?如今人們可以通過傳世的文學作品和歷史遺存來略窺一二:

胡旋女

唐·白居易

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

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里餘。

中原自有胡旋者,鬥妙爭能爾不如。

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

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園中冊作妃,金雞障下養為兒。

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

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

從茲地軸天維轉,五十年來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數唱此歌悟明主。

龍門石窟有沒有胡旋舞的歷史遺存?

除了文學作品,在龍門石窟存世的文物遺存中,也有唐代胡旋舞演出場面的再現。

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

龍門石窟萬佛洞北壁壁基胡旋舞舞者形象

龍門石窟的胡旋舞形象,位於萬佛洞北壁壁基處的裝飾帶。裝飾帶內刻有一個舞伎及五位伎樂。排在最前者由舞伎作引舞,雙臂上揚披帛飄舉。伎樂邊奏樂邊舞,披帛飄揚,栩栩如生,整個場面產生旋轉飛舞的動感。“左轉右轉不知疲,千匝萬週五已時,人間萬物無可此,奔車輪緩旋風遲”。白居易的《胡旋女》詩,在這裡得到了形象而直觀的再現,充分反映了大唐音樂歌舞的盛況。

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
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

龍門石窟萬佛洞伎樂形象

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

龍門石窟萬佛洞舞伎、伎樂位置

萬佛洞,位於龍門石窟西山中段,因洞窟內雕刻有15000尊佛像及題記而得名。萬佛洞是盛唐時期由宮中二品女官和內道場運禪師這兩位女性主持開鑿的一所皇家洞窟,這不僅反映了當時佛教的繁榮和社會的開放程度,更體現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這兩位女性把萬佛洞人物造形設計得柔和典雅、細膩傳神,喜氣洋洋,歌舞昇平,它充分體現了唐代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社會現象。

奔车轮缓旋风迟——龙门石窟的胡旋舞造像遗存

龍門石窟萬佛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