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三週年,教會了我們什麼?

不要加高成本的槓桿

巴菲特說過,投資不要加槓桿。不過後來研究巴菲特的時候,發現其實他的商業模式是加了槓桿的。只是這種通過保險公司加的槓桿,是非常低成本的槓桿。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投資也是千萬不要加高成本的槓桿,或者如果你不是巴菲特,建議不要加槓桿!

有一句話叫做盈虧同源,三年前的股災源於槓桿資金的推動。許多人一開始通過加槓桿看到了盈利快速增長,個人資產到了一個巨大的級別。但是這些加了高槓杆的人,最終也都因為槓桿而被市場消滅。

我們看到許多人,已經有幾億身價,甚至更高,卻因為槓桿最終一貧如洗,回到了原點。有些人把積累了幾十年的財富,在短短的幾周之內就灰飛煙滅。還是那句話,盈虧同源。如果有人最早是通過“賭博”發家,那麼最終也會被賭場消滅。

高槓杆也會導致一個人技術動作變形。大量的決策都是在非理性的情況下做出。

不要相信政策底

政策底永遠不是市場底。在越來越市場化的股市面前,沒有一個人,一個政府能完全左右市場的走勢。無論是2008年的股災,還是2015年的股災,許多人虧錢是因為相信了政策底。但歷史一次次證明,政策底永遠在市場底的上面。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是不希望自己國家的股市上漲的。但是股票市場的漲跌,最終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上市公司的質量,以及宏觀流動性等因素。

許多人其實在股災中後期,已經發現了市場的問題,但是他們都最終選擇了相信政策底,從而承受了更大幅度的下跌。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股票價格永遠只會往阻力最小的方向運行!”

不要盲目抄底

A股是一個單邊做多的市場,所以單邊多頭市場的思維很嚴重。每一次下跌,大家的第一個反應是:明天買什麼,抄什麼?許多人都是抄底炒死的。三年前的股災,其中經歷了好幾次下跌,每一次下跌過程中都有大量的千股跌停。有些人第一次躲過去了,第二次又躲過去了,卻死在了第三次。許多人在第一波股災結束後,以為市場就此起來了,抄底進去,最後被消滅。

我們一直認為,A股還是比較不錯的市場,熊市持續的時間一般就是一年。2008年的熊市經歷了一年,之後是2009年週期大反彈,以及2010年中小盤的牛市。2011年的熊市又持續了一年,之後是2012年的白馬股行情,2013年的創業板啟動,2014年的牛市初期。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熊市,其實真正也是持續了一年。許多人以2016年熔斷作為結束,但理論上沒有人能夠買在最低點。即使2016年的年中入市,依然能享受到後面的白馬股行情。

耐心是一種美德,任何一次熊市出現,投資者應該先把錢存銀行一年再看。

不要買垃圾股

在雞犬升天的牛市中,垃圾股的彈性是最大,表現是最好的。無論是2007年還是2015年上半年的全民牛市,買垃圾股收益率是最高的。但是what goes up, might comes down。在市場大跌的時候,垃圾股怎麼上去,怎麼下來。最終創新高的都是好公司。好公司雖然在牛市中跑不贏垃圾股,但是因為盈利的持續增長,好公司是真正能給投資者創造複利的。而垃圾股,本質還是博弈。的確有人在高點能夠賺了很多錢逃頂,但這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君子不立圍牆之下,在垃圾股中博弈,中間的各種因素和環節太多。而投資本身應該做簡單的事情,追尋奧卡姆剃刀原則。三年股災過去了,我們發現市場是獎勵了那些持續買入和持有好公司的投資者。

複利來自公司盈利的持續增長,我們最終發現,A股能持續增長的好公司少之又少。倒是持續吹牛的公司越來越多。雖然金魚的記憶只有7秒,但是垃圾公司還是會被記住,越來越多人選擇敬而遠之。

流動性收緊是熊市的共同特徵

A股過去10年真正意義上的熊市是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下半年。三次熊市都有不同的經濟背景,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流動性收緊。這種流動性收緊是比較全面的緊張,並非季節性的流動性緊張。我們只要看到流動性出現大方向上的收緊,那麼熊市很可能就會到來。市場永遠不是漲多了下跌,背後還是有基本面的因素。

除了股票,還有愛和生活

最最重要的是,人生除了股票,還有愛和遠方。不要因為股票的波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影響了我們心中的愛。股票市場的財富,本質上應該更好的讓我們去享受生活,而非本末倒置。三年前的股災,也看到了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

金錢是幫助我們更好生活的工具,但生活從來不是關於物質,而是關於靈魂的昇華以及對愛的認知。

物質的世界可能最終是一場幻覺,但是這個世界裡產生的愛和情感,都是最真實的。

朱昂

點拾最近熱門文章:

圓信永豐洪流:打破舊世界,迎來價值投資新世界

十年一夢,A股真的不賺錢?

一季度回顧:FANG財報背後的邏輯

股灾三周年,教会了我们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