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厂房防火间距调整措施的梳理

总结

1.固定的一些防火间距要求:

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2. 可减少防火间距的措施:

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注:本知识点详细分析请翻阅本周知识点《厂房防火间距调整措施的梳理》

练习

甲类厂房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单)

(A)15

(B)20

(C)30

(D)50

「答案:C」


参《知识详解》D6.2.2第2款,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故C正确。

建筑高度为28m的单层氢气站与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单)

(A)100

(B)50

(C)30

(D)13

「答案:B」

参《知识详解》D6.2.2第2款,甲类与重要公共建筑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故B正确。

生产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总结

1.易燃液体有甲乙丙三类

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2.易燃气体有甲乙两类。

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3.固体有甲乙丙丁戊五类。易燃固体有甲乙丁三类,可燃固体有丙类,难燃固体有丁类,不燃固体有丁和戊两类。

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4.特殊情况有三种,氧化剂有甲乙两类,常温下的有甲乙两类,密闭操作下的有甲类。

(1)氧化剂

(2)常温下

(3)密闭操作

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练习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的物质中包括( )。(单)

(A)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B)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C)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D)可燃固体

「答案:B」


参《知识详解》D2.3.2第1款,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属于丙类物质。故A错误。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属于乙类物质。故B正确。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属于甲类物质。故C错误。

可燃固体一般属于丙类物质。故D错误。

以下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于丙类的是( )。(多)

(A)包装纸盒

(B)木材

(C)冷库中的鱼、肉

(D)氧气

(E)动物油

「答案:ABCE」


参《知识详解》D2.3.3第1款,丙类火灾危险性的特征为:①闪点≥60℃的液体,②可燃固体。包装纸盒、木材、冷库中的鱼、肉为可燃固体,动物油为闪点≥60℃的液体,都属丙类;氧气为助燃气体,属乙类。故答案A、B、C、E正确。

避难走道考点总结及归纳、总结

1.定义

指设置防烟设施且两侧采用≥3.0h防火隔墙分隔,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2.场所设置

避难走道主要用于地下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²的防火分隔;人防工程、大型建筑中疏散距离过长或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等问题的解决。

3.设置要求

(1)分隔:

避难走道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2)直通地面出口: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

(3)走道净宽度:

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4)内部装修: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不燃材料)

(5)入口处前室:

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²,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区别甲级与乙级防火门

(6)消防设施:

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练习

下列关于避难走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

(A)避难走道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B)在任何情况下,避难走道都应至少设置2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且朝向不同方向

(C)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宽度应大于避难走道净宽度

(D)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不低于B1级

「答案:A」


参《知识详解》D4.3.1第2款,

避难走道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故A正确。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故B错误。

避难走道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该选项说法恰恰相反。故C错误。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故D错误。

某地下商场内的避难走道,与1个防火分区连通且该防火分区有1个直通室外地面的安全出口。对该避难走道进行防火检查,下列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是( )。(单)

(A)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为3.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h

(B)该避难走道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C)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为80m

(D)避难走道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答案:C」


参《知识详解》D4.3.1第2款,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故C错误。

消防安全布局-总结

1.风向玫瑰图

(1)通过风向玫瑰图找最大及最小频率风

若全年有150天吹东风,25天吹西南风,最大频率风为东风(从东边吹来的风),最小频率风为西南风(从西南方向吹来的风)。

(2)上风侧及下风侧

以西南风为例,上风侧为风吹来的方向,即西南方向,下风侧为风吹过去的方向,即东北方向。

备考一消倒计时155天-第二篇重点必须掌握的7张图20分考点

2.整体布局

原则:危险品集中布置,且布置在远离保护对象的地方。

3.地势条件

原则:主要用于控制危害发生时的影响范围。

4.河流条件

原则:主要考虑控制对下游和周边的影响。

5.风向

原则:危险品处于对保护对象来说最不可能来的方向(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练习

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宜布置在( ),以免液体流散 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单)

(A)地势较低的地方

(B)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C)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

(D)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侧风向

「答案:A」


参《知识详解》D6.1.1第2款,存放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若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故A正确。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以下关于建筑消防安全布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单)

(A)存放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免被水淹没影响水体水质

(B)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

(C)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D)易燃、易爆的工厂和仓库的生产区、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

「答案:A」


参《知识详解》D6.1.1第2款,甲、乙、丙类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时,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故A错误,B、C、D均正确。

消防电梯考点总结及归纳总结

1.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公共建筑: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裙房可不设置)。

(半)地下室: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10m且总建筑面积>3000m²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当建筑的上部设置了消防电梯且建筑有地下室时,该消防电梯应延伸到地下部分,直通直下,操作方便。

若是地上部分不设消防电梯,但是地下部分埋深>10m且总建筑面积>3000m²这种满足地下疏散的情况,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地下消防电梯,不需要深入到地上。

3.高层厂房(仓库):

H>32m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1台消防电梯。

但下列情况可不设:

①H>32m且设置电梯,但任一层(所有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2人的高层塔架。

②局部建筑高度>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 的丁、戊类厂房。

4.平面布置: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5.

防火分隔: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消防电梯前室设置要求:

①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②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²;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²,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m²。

③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7.井底排水:

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³,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且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练习

以下( )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单)

(A)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B)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C)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

(D)建筑主体高度30m的戊类厂房,局部高出部分为2层,每层高3m,每层建筑面积为50㎡

「答案:D」


参《知识详解》D5.3.1,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1)建筑高度>33m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10m且总建筑面积>3000m²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4)局部建筑高度>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的丁、戊类厂房。

A、B、C都需要设置,故D可不设消防电梯。

以下( )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多)

(A)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住宅建筑

(B)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半地下室

(C)埋深大于10m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D)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E)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答案:BDE」


参《知识详解》D5.3.1,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1)建筑高度>33m的住宅建筑。故A错误。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故D、E正确。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10m且总建筑面积>3000m²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故B正确,C选项缺乏面积数据,无法判断是否需要设置消防电梯。故C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