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最近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

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文章提到,一位高管媽媽,月薪三萬,可是她最近卻連新衣服都快不敢買了,她曬出了一份暑期花費賬單: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光是一個暑假,這位高管媽媽就為她小學五年級的女兒花了3.5萬元,可見養孩子經濟壓力有多大。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根據衛計委2015年生育意願調查的結果顯示,因為經濟負擔而不願生育二胎的家庭比例高達74.5%在中國生養一個孩子到底有多貴?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根據《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數據顯示,在中國,生育成本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

,生育成本高達276萬元;其次是上海,生育成本是247萬元深圳排在第三,生育成本是216.1萬元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面對動輒一兩百萬的生育成本,很多家庭表示確實負擔不起。網友們直呼:

“原來生養孩子才是最貴的‘奢侈品’!”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生養孩子,房子是長遠基礎,教育才是最大支出,以深圳為例,根據《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數據計算,在深圳生養一個孩子總的成本是216.1萬元,其中用在教育上的經費高達130萬元,教育支出佔生育成本的60%!

而且,由於“贏在起跑線”的理念深入人心,

孩子的學業競爭被不斷提前,孩子的教育消費的天花板也不斷上升,已經成為了很多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可以理解,當別的孩子大多去了早教、培優班、興趣班,你怎麼敢做“異類”,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現在針對0-3歲孩子的早教課程報名火熱,而且價格也不便宜,參考深圳各早教機構收費標準,平均大概是

150元/節課。

至於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產生的課外培訓費用,一位媽媽粉絲髮來她5歲女兒的暑期課程表,她表示:“在家長群裡,我已經屬於報得少的了。美術課程1.3萬、鋼琴課程2萬、智力課程1.7萬、英語課程2萬,四門課程平均200元/節課,一年花費了7萬在課外培訓上,由於平時沒有理財存錢,報鋼琴課時預算不夠,甚至選擇了信用卡分期的付款方式,每個月額外承擔幾百元的分期利息...”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粉絲提供:5歲女兒的暑期課程表)

這位家長不是個例,前段時間一個《我發現我養的不是女兒,我養的是臺碎鈔機...》的帖子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課外培訓費用讓很多家長直呼“壓力山大”。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熱帖截圖)

此外,海外遊學、夏令營也是近年來的熱門,很多家長想讓孩子行萬里路漲見識,同時提高外語水平、溝通能力。遊學費用自然也不便宜,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凌玲給自己的兒子報了一個暑期美國夏令營,費用是4.5萬元,給羅子君的兒子平兒報了一個

上海本地的4天夏令營,也要8000元。

還有現代版的“孟母三遷”,是為了換學區房,讓孩子能上好的學校...這筆費用算下來,恐怕真的很難有教育費用的天花板了。

其實,根據孩子的特點,本著個性化教育的初衷,有選擇地參加某些課外培訓班、遊學等可以彌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孩子的教育費用的天花板不斷上升,確實成為了很多家庭的重負。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教育是一場長跑,起跑線上的競爭決定不了最後的輸贏,所以,還需要理性投資孩子的教育,儘量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

同時,面對生養孩子的經濟壓力,還需要提早規劃未來孩子的支出,可以用騰訊理財通指數定投功能,即每隔一段固定時間,可以是每週或每月,以固定的金額投資於同一只指數基金,儘早為孩子未來的花銷開始有計劃地投資理財。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理財通-我的-指數定投

而且指數定投按複利計算收益,更適合做長期的投資理財,比如預計18年之後孩子有高等教育費用的支出,每月堅持定投7350元

,按參考年化收益率5%計算,預計18年後本金加收益將有257.7萬元,相信足以應對孩子未來高額的高等教育費了。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每月定投7350元,分別以年收益率5%和10%計算,收益如圖)

總之,理性投資孩子的教育,做好理財規劃,平衡收支,為未來提早開始有計劃地投資理財才是應對生養孩子開銷大的問題的正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