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柔

内家拳的柔是指去掉僵力。僵力是指人在自然运动用力时,肌肉、骨骼处于绷紧状态。即所谓:僵直、僵硬。

柔就是要求放松、不绷紧。但要注意关键点,柔不是软。许多人包括练者与非练者,都分不太清二者区别,把软当成了柔。它与我们用语中的柔不是一回事。如果搞不清这一点,把二者混为一谈,那你一辈子也练不成。

太极拳中的柔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那么柔与软二者区别是什么呢?内家拳柔的本质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所以即使做到了软,也并没有懂内家拳的劲,还是外家拳,是外家的软。如此,我们看内家高手行拳时,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无阴无阳,就是因为肌肉不松掉。不放松、就显有力。而关节松开了,就运转自如。又自如又有力,就是刚柔并举。人们看到的这个效果,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都不放松为僵力,只放松肌肉为无力,为假内家拳,是为软。

太极拳中的柔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练者还要注意一点,关节处放松的标志,并非表示动作开的大。比如,内家拳要领讲的好:“开胯(胯松开)并不是你腿开的大叫开胯。哪怕你腿没分开,胯松了,也叫开胯了;你腿开的再大,胯没松,也不叫开胯”。

所以,内家拳就是要求内部要领要做对,而不是只是外形对,甚至对外形的要求并不严。这就是内家拳之所以叫内家拳的原因之一。

太极拳中的柔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柔的作用

经上述知道了何为柔,那它有什么作用呢?其作用非常重要,是内家拳所有功夫的关键所在。关节处松开,特别是主要的关节如:胯,肩,肘等处的打开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通经络—— 中医理论都知道,关节处放松后,经络才能畅通。它是中气的运营通道。经络通,中气可畅通无阻。气贯全身,攻防均为有利。

*得听力——“听力”是内家拳的一个术语,是指接触对方的触点,象耳朵一样可以听出对方的力的变化。关节放松,内路通畅,自然信息传递无碍。如果关节处僵死,路自断,反应必迟钝。

*得化力—— 有了听力,就信息灵敏,速知对方的一举一动。可迅速作出反应。化力就是快速化解对方来力的处理能力。因信息准确处理就可节约许多能源,运转自如。如现代高科技战争,一枚精确制导的炸弹就可顶100枚普通炸弹的作用。内家术语叫“四两拨千斤”。一滚来力就没了。

*得发力—— 因内路畅通,发动攻击时,可迅速集中全部力量打击一处。这叫整体力。普通道理叫“全力以赴”。

*得意力——内家拳最讲意。四种主拳中有二种名字中就有意“形意拳”,“意拳”(大成拳)。什么是“意”?简单说,就是指挥部,作战指挥部。大家知道内家拳讲究内三合:意到、气到、力到。中心贯穿一个“快”字。那么为什么反应快,就是因为内路无阻,使内家拳的指挥部不一定设在大脑中,而是紧随战事的转移而转移。也就是说内家拳的指挥部是前线作战指挥部,哪是前线就设在哪儿。就地反应就地处理,又及时又准确。所以它才能做到这个“快”字。因为极快,所以从外看上去仿佛是自动化处理。实战中我们看到主动进击的对手,从进攻,到被化解,再到被反击出的过程,只是瞬间就完成了。旁观者,当事者均感十分“神奇”。被击出时还莫名其妙,不得其解。

太极拳中的柔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还常见一些内家高手,在与人过手时,眼睛都不看对方,眯缝着眼撇向一边。大有闭目养神之态。不是他看不起对手,而是他的“眼”已不在眼上,真正的“眼”就在双方触手的地方,那是指挥中心。听,化,发等处理都从那做出。如再多用眼睛看反而分心,多余,易误事。这就是内家拳的奥秘所在。

最后,还特别要补充说明一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内家拳的柔不仅关节处要放松,相应部位的肌肉也要放松,即双放松。这在内家拳反拿法时应用中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