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對練散手

推手,是各派太極拳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練功方法,也是太極拳有別於其他拳種的一個顯著標志。當然,形意拳和八卦掌及大成拳(意拳)中也有推手,但推手在形意、八卦中的地位遠沒有在太極那樣重要。對練,是我國傳統武術的一種普通練習方法,幾乎在所有的流派拳種中都有對練這一項目(當然,也有極個別的拳種沒有對練內容)。散手,則是各種武術所共有的訓練手段,也是各種武術的“大學課程”與“大成階段”,無此則難稱“武術”,成為活動手足之“舞術”罷了。

推手,在太極拳中是練習“知人”功夫(盤架為“知己”功夫)的一種特殊訓練手段,主要練習皮膚觸覺的靈敏度及感知對方勁力的大小、走向、變化等。眼下常見的推手方式是二人非常“文雅”地搭手後所進行的“打輪”運動及掤、捋、擠、按四正手的簡單練習方法。每見習者雙方面帶微笑、兩眼輕閉地悠然慢推,其如醉如痴、飄飄欲仙的“聽勁”神態,早已將推手的武術屬性拋到了爪哇國。其實,真正的推手是“練功”而不是“享受”,要求雙方搭手後在不丟不頂、沾連粘隨的技法要求下一絲不得鬆懈的感知、聽化對方之勁路,並應時時尋機“吃勁還勁”,威脅對方,此即前賢所謂“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者是也。當定步“打圈”推手有了一定基礎後,還要走起步子進行掤、捋、擠、按四正手的活步練習與採、?、肘、靠四隅手的各種變化練習。最後,要求雙方搭手後應完全拋開程式與規矩,隨感而動,隨勢而變地任意運用“太極八法”進行“聽化拿發”地練習,甚至可適時地尋機運用“節拿封閉”、“反筋背骨”、“鉤拌跌摔”等技術。這是推手功夫習之純熟後“脫開規矩而又合於規矩”的“散推”法,亦即太極門內所稱的“亂採花”的功法,是推手功夫的至高階段,眼下已很難見到。

推手對練散手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

對練,是事先編排好的雙人攻防練習方法,有徒手對練、兵器對練、徒手與兵器對練等多種形式。在我國好多拳種中都有這種訓練方法,如彈腿門的“接彈腿”、八極門的“八極對接”、形意門的“五行炮”與“安身炮”、秘宗門的“撲按”、“單刀破槍”、“三節棍進槍”、“空手奪槍”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這種方法,雙方都必須嚴格遵循提前編排好的“對練套子”,進行一攻一防、一顧一打的練習,要嚴守“對練套子”所規定的角度、尺寸、步法等,絕不可脫開規矩而任意發揮,否則便會出現錯誤與傷害事故。但是,長期的“套子”對練,會加強練習者對所學拳械套路中的一些重要單練動作攻防運用意識的認識與體會,會使這種認識和體會在自身形成“動力定型”,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似曾相識”的進攻動作,便會下意識地做出相應的顧打反應。然而,它的實際應用和格鬥作用畢竟是十分有限和片面的,與真正的散手技擊尚有很多差距,兩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總而言之,我認為對練無非是一種雙人練習的“套路”而已。

推手對練散手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

散手,是專為實戰技擊而設的專項功夫,是傳統武功在基本功(包括肩、臂、腰、腿的柔韌性練習和各種增強功力的內外功練習)、套路、對練(或推手)等練功程序過關後方可學習的“高級課程",是傳統武功的真正攻防之道。散手,也叫打手或單操手,是根據每個拳種自身的風格特點而精心提煉選擇出的優秀單練招法,這些招法極為簡練樸實,進退起落非打即防,佈局嚴謹巧妙,絕無任何“甩頭亮相”之花假動作充斥其中。散手雖簡,但對手、眼、身、法、步及勁力的開合蓄放卻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不下一番“汗流浹背”的死功夫,是很難體悟其中之精義與奧妙的。

散手單操功,往往是一個動作的單練或數個動作的組合單練,一步一勢、一步數勢或數步一勢,如干枝老梅,簡約古樸而毫無點綴,觀之平淡無奇。但它的精妙之處也恰恰隱藏在這毫無點綴的平淡無奇之中,此即“大道至簡”之理也。越是實用的東西,越是簡潔、平淡,這是一條自古不變的規律。

初習散手,應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手、眼、身、法、步的協調性上。待將動作外形練熟後,就要在練功中尋找體會勁力的吞吐開合與收發蓄放的種種微妙變化,一旦熟悉掌握了上述兩個步驟後,便要加入“眼前無人似有人”的心法訓練。在這一階段,還要進行該散手的變化招法與衍生招法的進一步練習,以仔細領會該招法在各個角度、方位與各種打法下的變化使用。這種“變化”也正是傳統武功散手單操功夫的精髓所在。

一般來講,散手單操招法的練習,要根據自己的體質條件、性格特徵與興趣愛好選練最適合自己的,兼顧多個方面的數招即可,不可貪多,以免無一精深。一經選好,便要循規蹈矩、持之以恆地堅持苦練。練至純熟階段,就要脫開規矩進行各單招的變化練習與單招間的任意組合練習,並要讓師父或同伴領手喂招,仔細體會各散招在實際應用中的時差距離與角度方位及種種變化。一旦在對方的各種任意攻擊下,皆能施展平日所練單招散手抵擋化解,遊刃有餘地制人而不制於人,則散手技擊之功成矣。功臻此境,不動則無形無象,無招無勢,一動便出手成招,處處是式;觀之隨心所欲,毫無章法,實則處處合法,招招有度,此即拳諺所謂之“學框框,套框框,離開框框合框框”是也。

散手,顧名思義即是無一定規律可循之散亂手法,所以就必須要超越一切人為死板方法的限制而任意發揮,適應各種情況下的打鬥技擊。而推手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兩人要先搭上手,然後才可談到技法的運用。試問,真正的格鬥搏擊,誰會“彬彬有禮”地伸出手與你相搭?因而常見推手時將對方如戲孩童般的一些“高手”在與人散手對壘中往往手足無措而處處捱打。太極拳雖然極重“粘”法,但其散手又怎一個“粘”字了得?錯誤地將推手說成是太極拳的技擊,這是練“太極操”者淺薄無知的一己之見,是他們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一貫做法,只能矇蔽婦孺、糊弄外行。真正的太極散手,除了太極拳本身的一些特殊技法外,其實與別派武術的散手技擊有很多相通相似之處,絕沒有交手前先搭手一說。練太極者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一搭手,某某沒東西”,這其實僅指與人玩耍了一下“推手遊戲”而已,並不是拉開

架式跟對方動了真格的。

推手對練散手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

那麼,推手訓練到底對散手有無幫助呢?應該肯定地說,推手對散手是有一定幫助的,只是能將推手練出的功夫用在目不及瞬的散手對抗中者,恐怕百無其一!因太極拳自命“文雅”,一般人只練到推手便不再深究,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練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野蠻”散手,難怪有人認為推手便是太極拳的技擊散手。不過,也有不練推手而直接練習散手的太極拳,如由武當山紫霄宮秘傳民間的道家武當猶龍派太極拳(全稱隱仙羽化猶龍派太極神功拳),經過各種功法、單操與套路的訓練後,便直接進入喂手領打的散手階段,與別派太極拳的練功程序迥然不同。可惜的是,此門武當嫡傳的道家太極拳,卻因擇徒嚴格,傳授保守而乏於繼承,傳人寥寥,若不積極挖掘搶救,恐在不久的將來淪為廣陵絕響。

至於對練,同樣不能與散手技擊同日而語。試想,與人相較,有誰會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招式進攻,而等你防守反擊?再說,對練項目在編排時,為了攻防動作的連貫流暢,往往要加入一些無甚用處的花哨動作與過渡動作,這在實際格鬥中是毫無用處的。實戰技擊,講究簡單迅捷,攻防一體,並且要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見縫插針地搶奪稍縱即逝的戰機,哪容得一擋一架、一格一攔之後再行進攻?高手過招,往往在身形相錯的一觸之間即已勝負立判(最多也在數招之內分出勝負),何來糾纏不休地“數十回合”大戰?尤其是兵刃格鬥,關乎各自性命,誰還有閒心做那麼多的花假動作?所以說對練永遠只是“人前飾觀”的“雙人套路”,充其量只能練練各自的反應及加強對單練套路中某些招式之攻防含義的認識與理解,離散手技擊之途尚十分遙遠。

總之,我認為,推手和對練只是武術的一種雙人練習方式,它們絕不能代替散手技擊,更不能用於散手技擊,我們對此必須要明確認識,正確看待,且不可人云亦云,誤導後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