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築惠農助農興農路——子洲縣“三下鄉”常下鄉常在鄉活動紀實

成功確定“三下鄉”項目8大類52小項,爭取各級資金33880.16萬元;組織17個部門單位出動1600餘人次,深入農村開展“三下鄉”活動188批次,惠及群眾1.4萬餘人;開展各類技術培訓活動570餘場次,培訓農民1萬餘人次……一個個項目落地,不僅完善了基礎設施,更夯實了發展底氣;一件件惠民實事,不僅服務了百姓,更溫暖了民心;一次次傳經送寶,不僅提升了村民的發展能力,更激發了自強信心。

今年以來,子洲縣以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啟動為起點,不斷改進活動形式,拓展活動渠道,豐富活動內涵,把“三下鄉”活動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統籌惠民服務、設施項目、技能培訓等多個方面,綜合發力,切實把“三下鄉”活動打造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響亮品牌,成為深受村民歡迎的民心工程,讓農民群眾廣受益、多受益、長受益。

搭建多平臺,服務群眾惠農

鋪築惠農助農興農路——子洲縣“三下鄉”常下鄉常在鄉活動紀實

惠民就是要讓群眾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子洲縣在全國“三下鄉”示範活動啟動以後,精心籌劃,周密部署,從縣文化、科技、衛生等17個部門單位,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文藝演出、文化服務、衛生服務、科技宣傳等多個小分隊,開展“三下鄉”常下鄉常在鄉服務活動,向廣大農民朋友送文化、送知識、送服務、送健康。

據瞭解,此次服務活動從3月中旬開始至6月初結束。期間,各成員單位聯合深入全縣18個鄉鎮、街道辦和便民服務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共參與188批次出動1600餘人次,惠及群眾超過1.4萬人,在實現全域覆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將黨的政策方針、優秀公共文化、優質醫療服務等資源,源源不斷地送到基層農民群眾的家門口、心坎上,豐富和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築牢硬基礎,推動發展助農

鋪築惠農助農興農路——子洲縣“三下鄉”常下鄉常在鄉活動紀實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如何讓農村成為大家嚮往的樂園,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健全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推動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

立足當前農村發展短板和不足,子洲縣以全國“三下鄉”活動啟動為契機,積極梳理發展項目,大力爭取各級各部門支持,成功對接確定“三下鄉”項目52個,涉及公共服務、社會扶貧、災後重建、民生事業、文化旅遊、環境治理、鄉村振興、農村基礎設施等8大類,爭取省市扶持資金33880.16萬元。

子洲縣苗家坪重點鎮綜合文體中心項目就是其中一項。該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總建築面積3758.6平方米,包括室內文化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乒乓球館、3D影院及羽毛球館,室外燈光球場、簡易舞臺、活動廣場等。目前,該中心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緊張裝修中。

與此同時,全縣應急廣播系統正在逐步完善,各行政村農民健身體育器材正在逐步配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正在逐步實施,子洲縣電子科普畫廊建設、基層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核桃低產園改造項目、重點防護林工程、黃芩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建設等項目均在實施當中,一個個項目的落地結果,將為子洲農村的振興發展強基礎增動力。

提升軟實力,致富奔康興農

鋪築惠農助農興農路——子洲縣“三下鄉”常下鄉常在鄉活動紀實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真正的乾貨、硬貨送到群眾家門口,在提升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同時,為農村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伍,讓群眾得實惠,更有獲得感,是子洲縣“三下鄉”常下鄉常在鄉惠民利民活動的目標。為此,子洲縣緊緊圍繞精準扶貧工作,在鎮村一線常態化開展各類技術培訓活動,有效提升了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水平,讓“三下鄉”活動成果“留在鄉”富民興農。

3月15日,子洲縣裴家灣鎮產業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為貧困戶開展春季蘋果管理技術培訓;4月11日,該縣婦聯聯合富華油脂工業有限公司在周家礆鎮和馬蹄溝鎮開展蓖麻種植技術培訓;5月19日,該縣林業局舉行生態護林員培訓會,從核桃品種、園地選擇及栽植技術和核桃常見病蟲害防治、修剪、水肥管理等方面,對生態護林員進行了全方位培訓……

截至目前,子洲縣已開展各類技術培訓服務活動570餘場次,培訓農民群眾1萬餘人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0餘人;已在各鄉鎮成立了產業技術服務隊,建立了自己的本土技術專家團;聘用生態護林員214人,保障各村林業產業的日常管護。如今,在子洲縣的廣大農村,技術人員深入村戶庭院、田間地頭傳經送寶已成常態,不僅讓農民群眾發展致富的技能水平日漸提升,更為農村培養了一支支農民身邊的“專家”隊伍,這些都已成為農民致富、農村興業的源動力和“助推器”。(文圖|杜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