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门当户对重要吗?

倌倌


我个人认为婚姻关系中门当户对还是很重要的。结了婚是要在一起过一辈子的,不可能只靠恋爱时的激情来过一辈子。门当户对首先是经济基础要相差不多,双方的家庭条件相近,平常的生活消费水平相似,平常过日子,茶米油盐酱醋茶,家庭琐事鸡毛蒜皮,若是没有相差不大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怎么在一起过一辈子?另外三观的不同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矛盾越来越突出,当激情不在生活平淡时,这些矛盾会成为冲突的焦点。


oye月黑


婚姻里门当户对当然重要!因为:

第一,尽管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从社会角度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互相接纳。如果自己感觉两个人婚姻超越了家庭的羁绊,也就是说两个人生活没有家庭的支持一样很好,那么就不要多考虑家庭的看法。

第二,不同的家庭,有不同风格。类似的家庭,有类似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风格,所以门当户对,往往容易接受对方处事方式。

第三,就是门当户对,也未必可以解决婚姻的困境。换句说话,门当户对并不能保证婚姻绝对稳定。两个人走向家庭,必须象两个刺猬一样,距离太远冷,距离太近扎。要想暖和而不扎,那么此次不能互相伤害,各自替代一面毛,但是痛。所以婚姻一定不要伤害对方,让对方感觉温暖。就是门当户对,如果不注意自己修养,而是对那一半也进攻,那么婚姻就不可能持续下去。


锦绣中华一捧土


婚姻的门当户对当然很重要,而且在婚前就要考虑好,虽然鸡汤类的书籍会告诉我们爱情大于面包,很多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都会呈现一种脱离现实,倡导美好爱情,希望的感觉,但是朋友们不要忘了,那只是电视剧,只是传达某种正能量,而真正的婚姻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两个人如果家庭背景,经济,文化水平,悬殊太大,一方始终会看低另一方,即使自己不会这样想,难免不了长辈们的言语,两个人思想三观想不到一个大方向,也会在婚姻中导致不能有效沟通,也是不利于夫妻关系和睦发展的,所以,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决定走进婚姻,一定要好好衡量这些,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事情,门当户对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


慧知


重要,重要,重要。很重要!


孟阑


就题主提的这个问题:

婚姻的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吗?你怎么看?

为了便于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之前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 门当户对的起源

  • 门当户对的标准

  • 门当户对的决定主体

要对“门当户对”所指的具体对象来进行说明,因为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条件。一般来说,婚姻涉及的主要家庭关系:当事人双方和当事人双方各自的原生家庭,根据两者在婚姻中意见所占的比例大小,一般可分为原生家庭的门当户对和当事人双方的门当户对。

01.门当户对的起源

“门当”“户对”合为一词,最早见于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1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入贼中”。明朝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加以使用:“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自此,“门当”与“户对”常同呼并称,成为权衡男女婚嫁合适与否的标准。《现代汉语辞典》(第七版)将“门当户对”解释为“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相当,结亲最合适”,并无其他含义。

结合门当户对的历史起源看,门当户对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一、判断主体与操作标准

“门当户对”的判断主体乃是“父母之命”,其中“父命”最为重要。父母相对于未婚子女,无疑具有经验上的天然优势。传统社会的包办婚姻,便是在父母的经验判断之基础上,为已到婚龄,但仍然没有足够经验的子女托付终身的恰当方式。

“门当户对”早在西周就衍生出三个具体的可操作性标准,包括同姓不婚、贵(良)贱不婚和“五不娶”,目的都是便于让权力和资源始终掌控在既得利益者手中,形成稳定的社会统治结构。同姓不婚具有政治联姻的意义:“娶于异姓,可以附远厚别也。”贵(良)贱不婚,则是为了维护阶级名望和社会地位的长久性,阻止下层社会向上流动。官方通过立法形式来确保此项标准。

可见传统的门当户对,父母是婚姻决定的主体,判断婚姻是否合适的标准是政治、经济利益等的考虑。

二、民事意义与刑罚规避

“门当户对”意味着传统婚姻从来不是男女二人之事,而是关涉两个家庭之事。正如《说文》所解:“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婚是指女方的父母,姻则是代表着男方的父母。尤其是政治联姻,例如“秦晋之好”,经由婚姻缔结为联盟,共同进退,当然需要以“门当户对”的标准再三权衡。

传统中国刑法实行株连主义,因为连坐可能诛灭九族,“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谓的“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考虑“门当户对”显然是为了有效降低因一方犯罪而牵连对方的风险几率。

我国现行的法律是一人做事一人当,早已废除株连九族的条例。从民事意义上看,子女的婚姻与父母的婚姻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孩子成年后,具有了承担责任的权利,我国《婚姻法》规定:

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婚姻是婚姻当事人之间的事情。

三、过往实践与当下意义

真正的“门当户对”婚姻观出现在西晋,东晋是其成熟期,南朝是其衰弱期。魏晋以来,士族婚姻有严格界限,通婚必须衡量门第,只有士族之间才能彼此通婚,藉以排除庶族寒门,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标准依据。到了唐代,女性有了更广泛的受教育机会,文学素养的提高促使其更乐于选择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开始放弃“门当户对”,代替的是“才子佳人”爱情观。

可见传统的门当户对更看重的是经济地位、物质条件等,而对维系婚姻的主体却没有得到过多的重视和匹配 。当然受到传统门当户对的影响,尤其是老一辈的家长,在子女结婚时,仍然会考虑物质政治上的因素来加以干涉。

02.门当户对的标准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不仅有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的需求,也有对精神上的高级需求,婚姻作为人一辈子的大事之一,”门当户对“的标准也应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来进行设定:

一、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上的门当户对

物质条件是人得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而两个人的原生家庭条件的不同会对两个人在花钱消费上产生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后天两人的努力可以弥补这一差距,影响是可以降低到最小的。比如最接地气的一堆夫妻:郭晶晶和霍启刚,他们两的原生家庭条件相差甚远,但由于两者都是高度独立和成功的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小,所以他们结婚后,仍然能够恩爱如初。

二、思想和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看到网友微博上回复说:维系一段婚姻的最主要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共同成长。的确,只有两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在同一层次上,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素质才能一致,即使遇到问题也能有深层的沟通,从而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也能将这两个人婚姻生活中的摩擦降低到最小。

思想和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是:

你有你的梦想,我有我的远方;你喜欢喝圣芝波尔多珍藏,我能品出酸甜干爽和芬芳;你的脚步不断前行,我的身影不落其后。

婚姻中最可怕的关系,就是一方在前进,而另一方还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

三、三观上的门当户对

所谓三观,指的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是决定你对身边所有事物如何看待的根本。只有你们三观在同一水平线上,能够相互认同,在婚姻生活中才能相处融洽和谐。

这个世界上,因为三观不合分手的情侣或夫妻数不胜数。在感情里,没有输赢,许多事情不存在对错。但两个人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会影响一个人的三观塑造。三观不和的两个人,相处得越久,会越来越发现很多问题无法沟通和调和。

比如我有一个姐妹,她认为男女之间是没有纯洁友谊的,可是她的老公偏偏是相反的认知,且还有很多异性朋友,经过沟通吵架后,她老公仍无法做出任何改变或妥协,最后她受不了老公这样的行为,只好提出了离婚。也许世上男女真有纯洁的友谊,可是两人之间认知的不同就会导致很多争吵与误会。

四、学识学历上的门当户对

两个人在一起,学识学历上的门当户对是很重要的。虽然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因学历不高带来的认知上的不足,但是毕竟这样的人少之甚少。如果一个学历高一个学历低,两个人的学识相差很大,就很容易出现“讲个笑话给你听,但是算了反正你也听不懂的”矛盾。

当然还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兴趣爱好等,但这些都不属于主要方面,更何况婚姻是找一个组合使得1+1大于2,而不是找两个1。

03.门当户对的决定主体及标准

从门当户对的起源可得知,在传统的婚姻中的决定主体是父母,虽然《婚姻法》规定婚姻是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其他人不得侵犯,但在实际生活中,当两个人结婚时,仍然会考虑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的意见在子女的婚姻中所占的比例过大,那么实质上,决定婚姻的主体就不是结婚者双方而是父母了,那么这时候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的标准就是父母的了。

如果父母在为子女择偶时的标准,更多偏重于物质等可以衡量的条件,通常有以下方面:

  • 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上的门当户对

  • 学识学历上的门当户对

  • 对方职业上的门当户对

  • 对方在外在条件上的门当户对

而往往忽略了对方在精神上的追求。

如果婚姻的决定主体是婚姻中的当事者,一般考量的标准如下:

  • 学识学历上的门当户对

  • 思想和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 三观上的门当户对

  • 对方在外在条件上的门当户对

虽然两者有一定的交集,但一个更偏向于可衡量的物质,而另一个更偏重于精神上的追求。

04.回归到题主的问题

婚姻的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吗?

社会学研究证实,家庭经济条件对离婚风险已无显著影响,个人的教育、宗教信仰和初婚年代可能对离婚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传统的门当户对对婚姻的影响已经不大,但是婚姻当事双方所认为的以精神为维度的门当户对才是决定这个婚姻是否走的远的重要标准。

回归到题主的问题上,门当户外很重要,但是选择合适的门当户对标准更重要!


欢乐成长录


很多人说门当户对是陈旧迂腐,但事实上,老司机会告诉你,门当户对的人在一起确实会更幸福。

门当户对意味着你们拥有相似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说的并不是单纯的贫富情况,还包括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和家庭内外的相处模式。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

单亲的孩子更能理解单亲孩子的痛处,富裕的孩子更能理解富裕孩子的坚持,低自尊的孩子更能了解低自尊孩子的委屈,场面人的孩子更能明白场面人的孩子的圆滑。

门当户对的人在一起就有着天然的共情能力,这是后天很难学到的。而缺乏共情是大多不幸福的婚姻的第一诱因,两个无法相互理解的人怎么才能有共鸣呢?

不过双方即使门当户对,价值观不相同也是不行的。两个来自类似的家庭的人,可能因为成长的经历不同,一个更愿意去去奋斗,另一个更愿意自暴自弃,那两个人最终还是过不到一起去。

最后徐志摩有一首诗,说道“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既然选择了爱,没必要这么理性。


许川


我认为很重要,那怕农村看上去差别不大的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家里人看待事物,做事方法不同,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都难相处,有的孩子小时候在村子今天偷别人家这个,明天弄坏邻居那个,今天和这个打架明天和那个吵嘴,这样的孩子长大或多或少都有坏习惯,找对象首先了解双方家庭,了解他们的为人,不能盲目找生活伴侣。


朱燕芳452


门当户对有必要。但不是必须。这个主要看两个人相爱包容的程度吧。

说门当户对有必要,是因为每个人大到人生"三观"、性格、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小到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穿衣打扮等细微之处,都与家庭熏陶以及从小生活圈子的固定模式习惯有着必然的关系。如果两个差距过大的人相爱是容易的,但一进入婚姻阶段,过起日子来会发现有很多自己原来很习惯的事情恰恰是对方特别讨厌的。最要命的有可能是人生“三观”太不一样。试想一下,高级工程师与农民工虽然可能都在一个工地上做事,但他们思考的方向、追求的目标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婚姻形成的家庭关系是需要双方共同向一个方向努力的,两个人所思、所想、奋斗的方向不一致,迟早是要有割裂的痛苦。另两方的差距过大,如果女的一方条件好,男的容易自卑,自卑容易极端、偏激。男的一方条件好,女的性格好还好一点,如果性格再强一点,会发现在处理与婆婆等男性家庭的女性关系时不容易。反正相爱容易相守难,这都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的。

为什么说不是必须呢。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最重要的都是在于经营。如果是两个有足够的爱,也有足够的能力,那一切都没问题。但是这样的两对人在现实中很少哟。


在文字间弹琴的女子


看对那种人说,有的人当然很重要,但有的人又不那么重要,还是因人而异!


素俭朴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