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走向世界的中國樣本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的本土企業紛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開始其國際化的旅途,而走向世界不是最終目的,與跨國公司的巨頭企業爭奪全球市場份額,確立國際核心競爭力才是其真正目的所在。


華為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通信設備製造業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科技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技術的進入壁壘,這類行業的做大做強以及國際化代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其國際化道路的開拓,公司藉助國際化而迅速成長壯大,這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具有積極的啟發和借鑑意義。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主要從事通信網絡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固定網、移動網、數據通信網和增值業務領域的網絡解決方案,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並已成功進入全球電信市場。

早在1996年,華為就正式走出國門,以其低價及快速的客戶需求反應能力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敲門磚,用近20年時間確立了其在國際通信行業的領先地位。華為的國際化路徑基本上延續了它在中國國內市場所採用的“農村包圍城市”、先易後難的策略。從俄羅斯,到非洲,到東南亞,到中東,到歐洲,再到北美、日本市場等等,華為構建了一個全球性的市場網絡與研發平臺。

1996年,俄羅斯正式成為華為國際化的第一站。當年俄羅斯的電信業受到經濟遲滯發展的影響,市場需求很大。行業市場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對於通信設備的選購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增值服務。且俄羅斯的股份制改造正初步展開,國家在其中佔有很大的股份,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很大。而中國政府與俄羅斯政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這為中國企業進軍俄羅斯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之後,華為國際化道路越來越廣。1997年進入拉丁美洲市場,1998年進入非洲市場,2000年進入亞洲市場。

華為:走向世界的中國樣本

經過漫長而曲折的 10 年,華為先後覆蓋了亞太、歐洲、中東、非洲和美洲地區的市場,並於 2005年首次實現海外銷售額超過國內銷售額,直至2016年底華為的年報顯示海外銷售額始終在55%以上。目前,華為已經用高品質和良好的服務先後在俄羅斯、非洲、北美、歐洲和日本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業務,服務範圍覆蓋全球近1/3的人口,營銷及服務網絡遍及全球。

今年2月6日,知名統計機構IDC公佈了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在2017年的排名統計報告。其中,華為實現出貨9090萬臺,同比增長18.6%,份額也同比提升了4個百分點,來到了20.4%,超過1/5。第二、三位分別是OPPO和vivo,分別實現出貨8050萬臺和6860萬臺。小米超越蘋果提升到第四位,5510萬臺的出貨量大增32.6%,後者則跌去8.3%,僅4110萬臺。

雖然智能手機市場整體縮小,但位居第三位的華為表現仍可圈可點,出貨量同比增長9.9%,全球份額首次超過10%。

在通信產業,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專利和核心技術,就無法和西方公司展開直接的競爭。所以,為了持續提升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的能力,還在公司剛剛成立之際,華為就義無反顧地把大量資金投入研發,長期堅持投入不少於銷售收入10%的費用用於研發,而且近幾年更是進一步加大了投入。截至目前,華為在全球已經建立了16 個研發中心和28 個合作研發中心,使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以便更有信心地迎接來自全世界的挑戰。在研發投入上,華為位居世界前列,已超過蘋果、思科等巨頭。

除了在通信行業建立首屈一指的品牌地位,華為通過智能手機等消費類產品,又將自身品牌的提升到中國品牌“卓越代表”的高度。與其他中國品牌的低端低價不同,華為敏銳抓住消費升級的趨勢,從一開始就將手機定位高端,用精良的產品率先贏得中高端消費群體的認可,最終塑造出正面、高大、國際化的企業品牌形象,為當代中國企業的品牌建設,做出了完美示範。

從一個產品跟隨者、模仿者,到技術與市場的全面創新者,華為最終蛻變為國內為數不多能夠與全球性產業巨頭在主流產品領域競爭的中國企業,引領著其他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節目視頻由中國國家品牌網與海外合作媒體聯合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