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 全員創新 暨南大學著力構建高水平本科教學育人體系

本科教學質量是衡量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的暨南大學,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以中華優秀文化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造就人才。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7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各類人才30餘萬,堪稱桃李滿天下。

目前,學校學科齊全,文理工醫兼備,設有36個學院,62個系,17個直屬研究院(所),有本科專業94個。近年來,學校抓住“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發展機遇,堅持“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的辦學理念,大力推進教育創新、科研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在建設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道路上邁出了更為堅實的步伐,為實現將暨南大學建設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突出本科教學中心地位 師資隊伍教學資源雙保障

高水平師資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暨南大學堅定貫徹“人才強校”戰略,以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為目標,引培並舉,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大力加強一流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穩步擴大,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更趨優化,為推動學校本科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2017年8月,學校共有專任教師2148人(含學校全職在崗的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專任教師數相比2014-2015學年增長13.29%。2016-2017學年,學校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共1613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5.09%,比2014-2015學年增長6.52%,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目前,學校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生物醫藥學科群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30個一級學科上榜,數量居廣東高校第三。

此外,學校還積極引導教師投身本科教學,鼓勵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尤其是基礎課,55週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學年至少為本科生講授1門課程。2016-2017學年,教授、副教授講授本科課程2233門,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佔教授、副教授總數的比例為85.2%,高層次人才為本科生授課比例達54.98%。

優質充足的教學資源也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支撐。學校建立健全保障教學經費投入的長效機制,不斷加大對本科教學經費的投入力度。2015-2017年,學校教育經費由22.9億元增至29.28億元,教學經費由6.93億元增至11.90億元,教學經費支出佔比學校教育經費由30.26%增至40.64%。

2011年12月,學校正式啟動建設本科課程建設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本科課程中心”),本科課程中心引入課程分類定級考評機制。對建設優秀的課程給予獎勵性建設經費支持,實現“越扶越強,越強越扶”的良性建設機制。目前已評選出AAA課程157門,AA課程307門,A課程529門。

在不斷加強課程建設的同時,學校2012年開始試行本科課程評估。對於評估結果排名前10%的課程團隊給予嘉獎,排名後5%的課程團隊予以警示。評估結果送達院、系和課程團隊,並要求以係為單位,組織所有授課教師交流研討,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反饋系統。

改革人才培養機制 創新豐富教學模式

學校主動適應時代需求,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暨南大學“三三三”本科教學治理體系,即圍繞本科教學的三大基本要素:教師、課程和學生,搭建本科教學核心團隊、本科課程中心和“卓越未來”創新人才教育計劃三個平臺,狠抓內涵建設;實施教風學風分級預警與處置系統、教師教學績效測評系統和課堂教學輔助系統三套系統,狠抓教風學風建設,積極推動人才培養的系統改革。

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學校積極鼓勵、支持教師開展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結合社交媒體的混合式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組織“教學工作坊”“品味教學”“智慧教學工具培訓”等活動,引導教師定向發展,激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推進“互聯網+”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手段引入課堂,提升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探索多元實踐教學新模式。該模式包括體驗式教學、探究式學習、工讀交替制度和校企合作培養等,適應內、外招兩類學生培養需求,針對不同生源和不同學科特點,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顯著提升。2013-2017年,學校連續5年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共獲得17個獎項,其中在2015年第八屆年會及2017年第十屆年會上,獲獎數居全國高校第一。近3學年,學校本科生髮表論文480篇,其中,5篇論文的影響因子超過7.0。

打造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加強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育人功能的協同、協調。第一課堂重在拓展學生知識、能力,第二課堂育人體系與第一課堂有機銜接,以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為目標,強化學生素質培養。學校打造“贏在創新”等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競爭性、互動性的新型課堂,實施“港澳臺僑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升計劃”,舉辦學生科技創新訓練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科技活動,豐富“第二課堂”的形式和內容,打造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創新創業活動平臺,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校“贏在創新”創新大賽自2013年創立以來,至今已舉辦十季48場比賽,直接參賽項目325個,共吸引學生12000多人次直接參與。

注重港澳臺僑學生培養 打造“一主多元”育人模式

目前,暨南大學是國內招收港澳臺僑學生最多的高校,在港澳臺僑青年人才培養、對外漢語教育、華僑華人研究領域具有國內領先的學科實力。海內外生源的差異性,客觀上要求學校必須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探索差異化的教學與管理制度。學校根據內招生與外招生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和學業基礎,在保持一定共性的基礎上,確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確保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學校按照“一主多元,學術先導”的思路開展文化育人。以中華優秀文化為主線,開展中國文化之旅、廣東社會實踐考察、中華文化大講堂等系列活動,營造良好文化育人的校園氛圍。同時,為港澳臺學生專設四海書院,通過一年的書院制教育,夯實學業基礎,強化通識教育和國情教育,培養港澳臺僑學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針對港澳臺僑學生個性獨立、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較強等特點,並根據其知識能力需求,創建目標導向、模塊化的港澳臺僑學生本科課程體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通識教育、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相互協調的課程體系,以國際學院為主體開設一系列全英課程,努力提升港澳臺僑學生的知識儲備。

重點開設“星動暨南夢”學生領袖百人營。以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為目標,每年精心選拔200名優秀港澳臺僑學生領袖以課程形式進行重點教育和長期培訓考察。實施港澳臺僑學生領袖成長計劃,組建港澳臺僑學生領袖導師組,以專題講座、圓桌論壇、創新學習、領導情景模擬、境內外社會實踐等形式,開展全方位的領袖素質和能力培訓;舉辦港澳臺僑學生領袖研習營,探討全球化時代青年領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築牢“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根基;組建港澳臺僑學生幹部校友聯誼會,發揮優秀校友對後輩的傳幫帶作用;全面豐富培養路徑,培養一批具有家國情懷、科學精神、國際視野,綜合素質優良的新時代創新型年輕領袖人才,助力境外學子實現成長成才的“暨南夢”。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作為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突出人才培養這一大學發展的“初心”,總結成績經驗,發現問題不足,把“立德樹人”“提高質量”貫穿於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的始終,著力培養優秀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