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還奇醜無比,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從目前保存下來的清宮后妃的老照片來看,她們的容貌實在很難讓人聯想到後宮粉黛,三千佳麗。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的女人一定是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可是清代的后妃讓人難以恭維,歷朝皇帝精挑細選出來的后妃,其實都不是美女,甚至有的長相奇醜。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還奇醜無比,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難道清朝皇帝就不愛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發明了“選秀”制度,這個和“選美”有著本質的區別,最初的“選秀”政治性很強,一般都是為了鞏固政權、聯結盟友,多選擇與蒙古王公聯姻。

到了清中、後期,“選秀”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皇室的血統,在滿蒙範圍內進行選擇,旗人的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須上報戶部存檔,參加朝廷的選秀活動。可是,“選秀”這個制度自順治帝開始就被深深地刻上了政治烙印,因此對於秀女們的標準就不是長相美貌與否的問題了。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還奇醜無比,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首先,清宮選秀的範圍非常有限,“滿漢不通婚”讓廣大的漢族女子失去了進宮的機會,八旗秀女在全國人口中所佔比例極低,而盛產美女的江南地區又不在甄選範圍之內,因此產生美女的概率也因此被大大降低了。

其次,清朝皇帝對“女色”這個東西還是遮遮掩掩的,選秀制度上就有明文規定,八旗秀女被選閱時,必須穿旗裝,嚴禁穿時裝,更不允許濃妝豔抹。而且,越是美貌的女子,總是讓人聯想到“紅顏禍水”這一犯忌的詞彙,歷史上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帝王大有人在。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帝王喜歡女色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雖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作為清代皇帝他們卻也不敢輕易地犯下“好色”這樣的忌諱。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還奇醜無比,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以此看來,相貌並非是選秀的主要標準,真正被看中的是參選秀女們的品行和門第。所謂的品行,就是所選之秀女應有“母儀”,有仁厚端方之相,儀態端莊,性格方面應是孝慈、溫恭、寬仁、淑慎,不急不躁,通情達理。而門第就是該秀女的家庭出身,勳臣貴族和一般旗民的女兒地位差距是很大的。

如果比較其選秀的這個兩大標準,不難發現,其實門第才是清代統治者最看重的。清代的后妃大多出自名門,而品行倒在其次。至於相貌,很多時候更是連考慮都不考慮的事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緒的選出的皇后隆裕,從留世的照片來看,其相貌若是貴為皇后的確是有礙觀瞻,可是她的出身好,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憑著這樣的門第,自然也就能當皇后了。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還奇醜無比,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那個被光緒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從照片上看相貌還過的去,但她也不是憑著美貌入宮的,也是憑藉顯赫的門第,她的父親長敘官至侍郎;祖父裕泰曾是封疆大吏;伯父長善即是大學士又是廣州將軍。

因為光緒帝時代照相技術已經在宮中流行,所以我們能從後世的照片中一窺后妃的真容。那麼在鼎盛時期的乾隆時代,是否也是這樣的呢?

儘管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乾隆帝不“好色”,但是從史料中還是可以發現,乾隆是一位極孝順之人,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帝王,他的嫡皇后富察氏即孝賢純皇后,與他的感情很好,但史書中的記載並沒有說富察氏是一個美貌之人,而是說她賢惠、淑慎,是以品行贏得乾隆的敬重的。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還奇醜無比,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由此可見,清代的后妃與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同,後宮之中鮮有美女,這也是清代一個鮮明的政治特徵,正是鑑於歷史上那些慘痛的教訓,歷朝歷代那些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君王都難有好下場,所以清代皇帝必須要向天下臣民表示出:天子不好色而好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