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年(1):“5·12”第一線,我們親歷了什麼?


2008年至2018年,10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現在回想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我依然心有餘悸,往事歷歷在目,如果只是簡單地用“天崩地裂”、“滿目瘡痍”這類詞彙來形容當時的場景,我覺得實在是太蒼白了。汶川大地震,我看到了一幕幕生死別離,看到了一場場人世滄桑瞬息鉅變……我也看到了更多溫暖和對未來的希望

時任葛洲壩集團西北分公司瀑布溝項目部的黨總支書記胡祥


汶川地震十年(1):“5·12”第一線,我們親歷了什麼?

▲胡祥

現任胡祥任職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二公司生產經營部副部長

10年前他是葛洲壩集團西北分公司瀑布溝項目部的黨總支書記,項目在雅安市漢源縣城下游約20公里

  • 一個都不能少

2008年,我剛滿35歲,時任葛洲壩集團西北分公司瀑布溝項目部的黨總支書記。

瀑布溝水電站在漢源縣城下游約20公里,當時的電站施工正處於下閘蓄水衝刺階段,原本一切都會按計劃順利進行,奈何汶川地震的發生打破了所有的計劃。

5月12日14時28分,突然間地動山搖……沒經歷過地震的我瞬間感覺似乎是發生了天崩地裂。

當時腦袋一片空白,想法只有一個:馬上自救,要活下去,要帶著項目部全體兄弟姐妹們一起活下去!

在信息中斷、交通阻塞、餘震不斷的情況下,一傳十,十傳百……

我帶著大家開著項目部的反剷、推土機,一路掘進,咬牙堅持,最終打通了被巨石阻斷的道路

“當時最擔心的,莫過於頭頂的高邊坡,萬一發生垮塌,真難以想象我現在還能不能站在這裡感嘆生活。”

“項目部116個人,一個都沒有少。”

那一刻,我的心也踏實了不少。

  • 同志們,動手啊

可第二天,緊隨而來的是更大的不安。

我們是幸運的,在強震中活了下來。可活下來的我們得到的第一消息卻是:

漢源縣城已經全面垮塌,一片狼藉,僅12日當天就已經造成8人死亡,重傷無數。

當時的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責任心,“我知道,作為大國央企,漢源人民需要我們的幫助。”

5月13日凌晨,我們組建的180餘人的抗震救災突擊隊火速趕往地震重災區——雅安市漢源縣城。

強烈的地震後,人心彷徨,老天彷彿也變得哀傷了,震後的天空淅淅瀝瀝開始下起了雨。

汶川地震十年(1):“5·12”第一線,我們親歷了什麼?

成立葛洲壩集團抗震救災突擊隊

一到現場,滿目瘡痍!上萬受災百姓密密麻麻擠滿了漢源縣城新區體育館,好多人的胳膊上、頭上纏著繃帶,身上滿是血跡,不時傳出傳出傷員的痛苦呻吟,而雨水早已淋溼了他們單薄的衣裳。

那一瞬間,我的內心一陣刺痛,原本準備安慰大家的話全卡在了喉嚨裡,夾雜著眼淚和雨水,我只能朝著呆立著的救援隊大聲呼喊:“同志們,動手啊!”

呆立的救援隊立刻一路小跑,展開了支援。

汶川地震十年(1):“5·12”第一線,我們親歷了什麼?

第一時間搭建活動板房

到5月15日,我們的抗震救災突擊隊三天三夜基本沒閤眼,很多同志們都累病倒了。可大家毫無怨言,依然強忍著疼痛堅守救災現場。“其實,我們苦點也沒什麼,在困難面前,大家擰成一股繩,真是沒有邁不過的坎。”

當地群眾也和我們心連心,他們自己吃飯都成問題,卻總不忘給我們送來一碗碗的稀飯。

汶川地震十年(1):“5·12”第一線,我們親歷了什麼?

  • “現場110”

災後援建工作更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當時聽從湖北省政府的統一安排,葛洲壩集團先後承接了大量的災害援建任務,我對口援建的正是漢源縣城。

災後環境依然險惡,加上漢源縣山高路險,那段時間,作為漢源縣援建總指揮,我的主要工作是統籌協調,除了蹲守現場,組織工作,其餘時間基本就是在漢源縣的東西兩端來回奔走,依稀記得,鞋子都穿壞好幾雙。因為腿快手勤,當地的居民還給我取了個外號“現場110”

看著孩子們的笑臉,真是感覺所有的努力都值了,為自己是一名央企員工為自己能出一份力抗震救災,感到驕傲和自豪。

汶川地震十年(1):“5·12”第一線,我們親歷了什麼?

葛洲壩集團參與漢源新城援建房建設

今年春節,我又一次回到了漢源縣城蘿蔔崗。

站在崗上,回憶往昔,再看著現在煥然一新的新縣城,內心無限感慨和愉快。

如今的漢源縣早已天翻地覆,去了舊顏,換了新裝,當地的櫻桃、花椒、梨等特產已形成產業鏈,居民也是生活富足,真是替他們高興。

災難能打倒房屋,但很顯然,打不倒我們一顆堅強的心……

汶川地震十年(1):“5·12”第一線,我們親歷了什麼?

銘記“5·12”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