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洒脱如斯,艺术精微至此”——吴映强

“人生洒脱如斯,艺术精微至此”——吴映强

吴映强

1952年出生于四川广元,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拔尖人才。

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第七、八、九届美术展览及大型全国美展,荣获国家级金、银、铜奖。美术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民族画报》、《四川画报》、《美术》、《北京晚报》等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出版和报道。其代表作《原上草》荣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大江之源》荣获全国美术“群星奖”银奖、《十面埋伏》荣获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美展金奖;1990年荣获四川省团委、省青年授予“七五”建设做贡献“先进青年”光荣称号。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为其作了题为《吴映强的西藏情结》的专访。

“人生洒脱如斯,艺术精微至此”——吴映强

钟馗 54×54 cm

"我的画就是我的思想"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通过生活的细枝末节来呈现。对于一个画家,承载他思想的载体,无疑是画。

著名画家吴映强的国画作品里,常常出现那么几句古代诗词或作为背景或作为主体意像出现。这是一个现代艺术家对古时文人墨客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解读与回应。“现代”与“古代”本是两两相望永不能见,而他利用符合现代审美经验的视觉语言叙述他特有的心目中的古代,将今古相连。今时今日彼时彼刻,你能读懂其中的交汇,也能领受今古之间无限距离产生的美。

“人生洒脱如斯,艺术精微至此”——吴映强

书香门第 136×97 cm

了解他生活的人会说他是“烟熏出来的画家”。他的工作室,最显眼的就是那张大画案,大画案上最显眼的是或完成或半完成或刚刚做好肌理特效的画纸。画纸的附近,除了必不可少的笔墨纸砚,必定有一两个大号烟灰缸,全部盛满烟蒂。“我在绘画时,常常是忘了左手中的香烟。直到烫痛手指,才发现一支烟没吸几口,就已燃尽。”全身心的投入,使得他眼中心中只有面前的画纸,胸中丘壑,万般旖旎,化作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一幅笔墨飘逸、构图考究的作品就此诞生。而以颇具现代实验水墨韵味的书法字作为背景的大写意,已成为他的烙印,成为他的显著的艺术符号。

“艺术的亡命徒”

创造是艺术的生命,因此,艺术家对艺术的完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也使得所有有追求的艺术家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喜新厌旧,不断摒弃旧作,寻找新的视觉语言,在一次次超越中延长自我的艺术生命力,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沃尔科特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改变你的语言,首先改变你的生活。”这句话对于所有领域的艺术工作者都有醍醐灌顶的启示作用。

为了使绘画语言更加丰富,吴映强通过每一幅作品调整自己,去探索绘画语言的边界。同时也通过拓宽表现题材来求变。作为生长在多民族多风情的四川人,他对少数民族题材一直情有独钟,多次参加过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中,百分之九十的作品都是藏族题材。而这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他两次差点命丧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尽管如此,他对神秘又淳朴的藏文化的原始之美,依然痴迷。哪一天,你去他的工作室,你就会看到神奇的玛尼石,会听到犹如天籁之音的藏歌,这一切,将为你涤净纷繁都市带来的浮躁。

“人生洒脱如斯,艺术精微至此”——吴映强

出征 138X68

他跳锅庄舞,唱藏歌,干掉一口酒,就发出豪爽的吼声,惹得友人们竞相效仿。这时的吴映强,活脱脱一个汉版的藏人。他如此粗狂、率真和热情,活得如此洒脱恣意。

面对艺术,他清高孤傲,面对生活,他平易近人。如果你想聊美术,他可以跟你聊两个小时。如果你想聊风月人生姑娘小伙,他能跟你聊四个小时。如果哪一天你在菜市看到他正在跟菜贩砍价,或在街头巷尾修补小摊前看到他跟摊主聊得不亦乐乎,不要怀疑你看错了人。吴映强正是这样一个饱满的热爱生活的人。正如他所说,生活的丰富细节,会在不知不觉间转化为艺术的灵感。正如《修身》中所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修身修学,人生艺术,浑然相融,是为通达。

“人生洒脱如斯,艺术精微至此”——吴映强

天路上的锅庄 180×168cm

“人生洒脱如斯,艺术精微至此”——吴映强

凉山阿妹 66×66 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