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非闇:工筆花鳥畫大師

於非闇:工筆花鳥畫大師

於非闇,光緒十五年(1889年)農曆三月二十二日(陽曆4月21日),於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裡誕生了。於家本是漢族,祖籍山東蓬萊,大約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屬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其母為滿族人,故後來於非闇從母為滿族。他初名魁照,號抑樞,後改名照,號非廠、非銠、老非,曾以“閒人”為筆名,堂號玉山硯齋。

於非闇:工筆花鳥畫大師

於非闇:工筆花鳥畫大師

於非闇出身於書香世家,從小受到了良好教育,接受了來自祖父和父親的文化薰陶,興趣傾向於詩文和書畫篆刻。民國七年(1918年)他開始從民間畫師王潤暄 (德順)習畫工筆花鳥草蟲,憑著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自學踏上了畫壇。“五四”運動前後,一批敏感的學者有感於中國畫競尚高簡、崇尚仿古的風氣,曾經大聲疾呼 美術的變革,他們一方面主張引進西畫的寫實主義,也同時主張復興院畫的寫實作風,以救治中國畫的“弊端”。於非闇即在這一文化背景下走進了畫壇,他的工筆花鳥畫是個人的選擇,也是審美時尚更新的時代的選擇。

於非闇:工筆花鳥畫大師

於非闇在《自我紹介》中說:“我本來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學習些工筆花卉,五六年的光景,只學會了怎樣調製顏色,怎麼配合襯托,不過在那時,我對宋人的畫,已 有相當的認識。”這是說他從民間畫家王潤暄學畫之始,是自工筆起步的,這位啟蒙老師擅工筆花卉草蟲,尤以畫蟈蟈聞名於世,對他終生的藝術樣式都產生著影 響。此後,於非闇曾廣泛地涉獵過山水、花鳥,工筆、簡筆,以半工半簡、勾花點葉的花卉居多。自1935年始,在他四十幾歲的時候,把藝術的重心移向了工 筆,這藝術的轉化是由博及約的藝術規律使然,也是藝術家發現自己把握自己的結果。

於非闇:工筆花鳥畫大師

從外因講,除前述時尚的變化,啟蒙教育埋下的種子之外,張大千對他的啟發亦不容忽視。於與張有莫逆之交,於曾為張代言與徐燕孫筆戰,張亦關注於之藝術。據包 立民先生考證,張大千曾勸他棄小寫轉工筆,專攻雙勾花鳥畫,並配以瘦金書題款,於聽其勸,遂致力於此。他從明末陳老蓮上溯兩宋五代的雙勾花鳥畫,繼專學宋 徽宗,並以其栽花養鳥知識從事寫生,研究絲繡和民間繪畫的藝術特色,逐步形成了於派工筆花鳥畫的樣式和語言。

於非闇:工筆花鳥畫大師

1949 年之後,中國的形勢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藝術也在相當程度上發生了與社會同步的變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畫壇因為藝術市場的關閉而有些冷寂, 山水花鳥畫能否為社會服務也遭到懷疑,於非闇又遇到新的困惑。但他明麗的工筆花鳥畫藝術顯然具有超越政治的魅力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新國畫研究會的成立,“推陳出新”文藝政策的貫徹,對民族虛無主義觀點的批評,北京中國畫院和民族美術研究所的創辦,很快為中國畫的繁榮展現出了新的文化環 境,於非闇在其人生的最後10年裡,迎來了自己藝術創作的旺盛期。在他的畫卷裡,藍天更加澄碧,翔鴿更加自如,牡丹更加富麗;筆法更加堅挺,色彩更加明 亮,構圖更加嚴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