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與日本的差距

文/野獸

1875年11月,日本公使森有禮在保定和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會談,史稱“服裝辯論”,當時甲午戰爭還沒開打,清朝上下活在“洋務運動”的強國迷夢中不可自拔,李鴻章挖苦森有禮:“閣下對貴國舍舊服而仿歐俗,拋棄本國獨立精神而甘受歐洲支配,難道一點都不感到羞恥?”,沒料想森有禮這樣回應:“凡是將來之事,誰也不能確定其好壞,正如貴國四百年前(指清軍入關前)也沒有人喜歡現在這種服制。” 李鴻章所謂的尊重祖宗而穿的服裝,留的辮子,其本質比日本人的“脫亞入歐”更下賤,而偏偏為什麼他反倒一副道德大聖的姿態對日本人先發制人了,這個“服裝辯論”太經典,其意義堪比赫魯曉夫與里根的“廚房辯論”,是一種思想的碰撞,是中國人譏笑日本人唱周杰倫的歌曲《聽爸爸的話》,反被揭露其天天高唱《爺爺泡的茶》,“裝孫子”的反到看不起“叫爸爸”的來了。

中國足球與日本的差距

今天中國的足協依然是李鴻章,中國的球迷依然留著辮子,日本的巖倉使團走訪歐美,寫下“始驚,次醉,終狂”,而中國搞“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制夷”,所以到了現代日本人叫爸爸叫的乾脆,就認了巴西一個爸爸,以其派出19次遣唐使的精神,送了幾百支,幾千支日本球隊留學巴西,至今都樂此不疲,而中國不想叫爸爸,也不想叫爺爺,雖然足球場上一直都是孫子的孫子。

中國足球與日本的差距

中國球迷有個毛病,就是國足再爛,我依然愛著國足,中國文化上就讚美孝子,古代有“舉孝廉”,給病床上的老爹每天倒一次洗腳水,說不定還被看上當官去了,中國人還喜歡做文化上的“孝子”,把孔子研究了兩千多年,至今還搖頭晃腦背那些陳詞濫調,所以中國球迷也是孝子,他們寧願中國永遠不踢世界盃,也要堅持聞亞洲八流的臭腳,中國人願意世世代代給統治者當孫子,也不願意叫一聲強者爸爸,剃頭扎鞭子可以,但是不能讓他們公開的說“老子不行”。

中國足球與日本的差距

日本人尊重強者,鄙視弱者,中國男足很明顯就是這種弱雞,但是弱雞的命好,有成千上萬的裝孫子玩意兒吹捧,跪舔,中國人跟韓國人體型比起日本都算魁梧,而今天中韓兩國男性“娘炮化”,“嫵媚化”,身材弱小的小日本今天反倒越來越有精神,越來越男子漢,我們的文化怎麼了?日本的電子遊戲不比中國發達?為什麼偏偏中國的腦殘少年陷進了網遊醉生夢死,而日本的少年卻對高中生足球聯賽樂此不疲了。

中國足球與日本的差距

原因找到了,朝鮮曾學過中國的科舉制,而日本研究過並決定不學這玩意兒,日本曾全面學習中國,但一沒有引進太監,二沒有引進“高考”,而今天的這兩個玩意兒,塑造了最普遍的中國男人,娘炮,諂媚,死讀書,統治者喜歡這些玩意兒,因為管理起來方便,中國不乏有清醒的,驚醒的,獨立的,理性的,有天才,有志士,有會踢球的人,有愛踢球的人,有懂足球的人,然基本都被抹殺在萌芽狀態了。

所以現在這個時候還要支持中國足球的人,八格牙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