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檐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宮殿裝配來到繁瑣的斗拱層。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整體令人眼花繚亂的斗拱分平身科、柱頭科和角科三科斗拱。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平身科藍綠各色,柱頭科、角科顏色不變。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穿插三科斗拱其間的是枋件,斗拱各零件榫卯結構就是為連接、限位這些枋件而設計的。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上圖是裝在斗拱間的正心枋。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上圖是裝在斗拱間的裡、外拽枋。咦!怎麼正心枋、外拽枋到角上沒了?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原來在這,角科斗拱自帶了。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上圖是裝在斗拱間最外層的挑簷枋。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上圖是裝在斗拱間最內層的井口枋。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挑簷枋上裝挑簷桁,見上圖。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正心枋上裝正心桁,見上圖。

桁、枋與斗拱結合形成托架系統。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下面剖視圖中顯示出桁枋件在斗拱中的空間位置。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但這種結構結合是很難用幾個剖視圖能演示清楚的,只有重現細節,才能體會斗拱的特色,走一遍三科斗拱的安裝過程,瞭解斗拱在此歇山建築中的裝配工藝。

這座歇山殿的原圖標明用的是‘鬥口重昂斗拱’,正好潘先生《斗拱》一書中有這個項目,就基本以書中數據為參考,做出了這三科斗拱,用在這座歇山殿裝配中還挺合適。為了便於演示,在這裡拿三科四攢做個裝配,角科柱頭科各一攢,平身科裝兩攢。

在安裝斗拱第一件坐鬥前,先安放墊拱板。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坐鬥槽管住墊拱板(這種裝法帶前提是墊拱板為一塊整體板)。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坐鬥坐在平板枋上,用鬥栓與平板枋連接(在這裡怕鬥栓用多了計算機死機,就把鬥栓免裝了)。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平身科、柱頭科坐鬥之上裝橫向件正心瓜拱,角科斗拱有所不同,靠裡面是形狀正心瓜拱,衝外面的是昂。這裡用潘德華先生著《斗拱》一書中的名稱:搭角正頭昂後帶正心瓜拱。

接著安裝這層斗拱的縱向件。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在標準單翹單昂五踩斗拱中,這個位置縱向件名稱為翹,在這裡翹的一頭帶昂嘴,用的是潘先生書中名稱。

縱向件裝好後,角科還有個斜向件-斜頭昂後帶翹頭。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斜頭昂後帶翹頭裝好後,拿進槽升子。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三科斗拱的槽升子形狀尺寸一樣,每攢一層用兩件,在這色彩有區別,都裝在翹頭上。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槽升子就位後拿進十八斗,十八斗裝在昂頭上。三科斗拱上裝有三種十八斗,角科斗拱縱橫件昂頭裝與平身科相同的十八斗,就位後拿進上一層的橫向件。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由於壓制關係的需求,先從第一排單才瓜拱裝起,角科的單材瓜拱帶昂頭,要裝兩件,上面是山面件。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第一排的單材瓜拱就位後,為了表達清楚起見,先裝角科這層的中排件。拿進角科簷面與山面帶搭角正頭昂帶正心萬拱。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角科的搭角正頭昂帶正心萬拱就位後,拿進平身科與柱頭科的中排和後排件-正心萬拱和單材瓜拱,角科在後排沒有安裝件。裝好橫向件後,拿出這層帶縱向斜向壓制件-三科斗拱的二昂。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柱頭科帶二昂名稱有點意思,後帶雀替,從下圖這個角度看還真有幾分相似。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縱向斜向壓制件到位後,拿進裝在中排的槽升子。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裝到這裡件多有點亂,圖中保留了裝配演示軌跡,槽升子按軌跡落在正心萬拱端。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槽升子到位後拿進前排的十八斗。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十八斗就位後裝三才升,位置是瓜拱的兩端。

單簷七檁歇山-圖解第四章節

斗升就位,這層就裝齊了。好,就到這,下章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