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是这么回事,和我们普遍认知不一样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征战歼灭韩、赵、魏、楚、燕、齐,而后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文字统一具体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秦朝宰相李斯省改大篆为小篆,是否说统一六国后,摒弃其他文字,仅采用小篆作为唯一书写的文字?其实不然。

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是这么回事,和我们普遍认知不一样

大篆小篆文字区别

秦代统一文字并非统一小篆,限制先前六国文字的使用,而是以小篆为核心的八体等级与使用范围,做了一系列规定,所谓书同文,是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字体形态等级及其书体的使用规范,并不是指单一使用某一种字体,而是不同的场合书写采取不同字体。秦书八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虫书:多用于青铜器铭文,兵器,旗帜、符信,印章亦有使用

署书者,题表官号于门匾货书封

……

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是这么回事,和我们普遍认知不一样

秦始皇统一文字

秦使用最广的两种字体是小篆及隶书

小篆,以李斯《仓颉篇》,赵高《爱历篇》,胡毋敬《博学篇》,所谓三仓为字书,即以此三人编写的字体,为标准小篆用字,小篆在秦国是正体,官方的衡量度、皇帝的诏书、及纪念性质的刻石等,正式庄严场合的使用字体,都为小篆撰写。

隶书,主要用于官府的政令及日常的书信,是狱吏,屯戌下级佐吏使用的低级官书,由于隶书较为简练,书写方便,后来在更大的范围内流行与使用,秦汉后自成一种书写系统。

文字最初是作为语言无法满足人民思想传递的一种工具,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交流。

先秦时代,各国文字形体,写法不同,不易辨认,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小篆”将大篆的各种写法统一了的结果,是文字乃至文化的一种进步,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所以多少让我们误以为,小篆为书同文的单一字体的采用。

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是这么回事,和我们普遍认知不一样

文字统一

现代,我们日常所写的正体是楷体,繁琐,复杂的小篆依然出现一些印章、庄重铭文上,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仍旧为许多书法爱好者喜欢,任何时代,使用多少种文字,并不矛盾。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标准化,规范了汉字字形的整齐,统一,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