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麼?

林哥說史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靜夜思》,全詩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也沒有華麗精美的辭藻,只是用近似口語的話娓娓道來,描述了遊子的思鄉之情,明白如話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問世千餘年來,一直為人所喜愛。

正是因為這首詩明白如話,淺顯易懂,所以人們對其含義和解釋一直也沒有什麼不同看法,《唐詩鑑賞辭典》中這樣解釋: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

但後來有人提出疑義,唐代的門是完全封閉的,窗戶也很小,況且還貼有窗戶紙,月光不可能穿過照到屋裡去,並且在室內也不會有霜的,這在道理上講不通。於是人們對詩中床的含義產生了疑問,“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麼?

我查了一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其中對“床”的解釋有三:1、坐臥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2、安放器物的架子。類似今天的櫃或者櫥;3、井上的圍欄。今天的床沒有這個含義。

對照床的這三個含義,我們發現第三種解釋與李白詩中的意境比較吻合。並且李白還有一首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歌,其中有這麼幾句:“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據學者介紹,此詩中的“床”也是“井上圍欄”的意思。通過以上考證,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床前明月光”中的額“床”不是今天所說的臥榻,而是井上的圍欄。










民國年間那些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的這首名詩《靜夜思》,應該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可以張口就來的吧。事實上,多數中國人背詩都是以這首啟蒙的。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床前明月光”的“床”,指的是什麼?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這個“床”,肯定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床,因為現在的床幾乎要到明朝後才出現。

那麼,在明代的床出現之前,古時中國人在哪裡睡覺呢,那就是“榻”,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榻”也。

所謂“榻”,簡單說就有些像炕,不是支起來的那種木製大型傢俱。

此外,古人睡覺的地方還有“席”,這個好理解,就有些接近於日本人現在的“榻榻米”,所謂席地而睡也。

回到“床前明月光”的話題。有人說,這裡的“床”是井欄,這個解釋是有些牽強的。



事實上,古代詩詞中提到“床”的並不在少數,而這個床,其實指的是“胡床”,也就是現在說的摺疊椅(或凳)。

首先,“床前明月光”肯定不是在室內的,否則沒法解釋“疑是地上霜”,既然是室外,就不可能是現在的床啊榻啊之類。

類似的詩詞,如李白寫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如果這個床是在室內,這青梅如何長呢?

再如宋代詞人秦觀寫的《納涼》,裡面也提到了“床”: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秦觀的這個詩很清楚的提到這個環境是室外,而且很清楚的指出,這個“床”就是“胡床”!



那麼,這個胡床是什麼東西呢?說白了,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常用的摺疊椅凳,因為遊牧民族逐水而居,經常遷徙,所以不可能有大型的木製傢俱,摺疊椅凳方便攜帶,所以有此習俗。

考慮到李白出生在西域碎葉,其父輩在西域經商,接觸到胡床(摺疊椅凳)之類東西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唐宋以後,因為其方便性,類似的胡床(摺疊椅凳)也傳到了中原,成為常見的簡易傢俱,因而詩詞中經常出現“床”的記載,也就理所當然了。


坑爹史冊

先說結論:“床前明月光”的“床”,應該是指井欄。

1、“床”字有沒有井欄的意思?

《晉書·樂志》裡記載有一首名為《淮南王篇》的樂府詩歌: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 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汲寒漿,飲少年。 少年窈窕何能賢,揚聲悲歌音絕天。 我欲渡河河無樑,願化雙黃鵠還故鄉。 還故鄉,入故里。 徘徊故里,苦身不已。 繁舞寄聲無不泰,徘徊桑梓遊天外。

從這裡可以看出“床”和“井”的關聯。

2、到李白所在的唐朝,還有沒有“井欄”這個含義的用法?

李賀《後園鑿井歌》有:井上轆轤床上轉。

李商隱的《富平少侯》有:“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更是說明了這個“床”的位置,就在井頭。

再到元朝,《古今韻會舉要》註明:“床”,就是“井之欄”。

3、“床”有很多其他含義,為什麼“床前明月光”的“床”不能是其他意思?

的確,《靜夜思》中沒有提到“井”,所以理論上說,“床前明月光”的“床”也可以是“床”字的其他釋義。

在這一點上,我們就只能以情理去推測了。

“床”字的其他釋義還有:睡床、馬紮等。但睡床是在室內的,要把一片地上的月光懷疑成是霜,這片月光應該是在戶外的地上,而且要離自己有一定的距離,才比較合理。所以睡床顯然是不太合適。馬未都先生認為是“馬紮”。的確,馬紮倒是可以搬到戶外,但距離感又不太符合了。

所以《靜夜思》最符合常理的,應該是詩人夜裡在園中賞月,遠遠看到井欄前的月光有所思而作。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這首詩中的床應該就是胡床馬紮!

沒錯!胡床最貼切!沒事跑到井邊幹啥去?就為賞月色?不通!李白並不富裕,常年漂泊在外,基本不可能住高級酒店,就是這次住進了豪華酒店,舒服溫馨的服務,會讓李白忘了漂泊之苦,不會思鄉的!也不會寫出這首千古絕唱!這次李白所住的也就一般普通招待所而已。普通的招待所也可能沒有水井!在古代水井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古人打一口水井並不容易!大戶人家除外,普通百姓十家八家共用一井水算奢侈了!城裡好些,到鄉村一個村子一口水井很正常!所以普通招待所和別家共用一井理所當然!即使有自己的水井,普通招待所的汲水井不會豪華,沒有奢侈的圍欄,應該簡單的轆轤井臺,汲水方便而已。也就不會床前明月光了!

正解:漂泊在外,夜晚,住店,月夜,搬一胡床,屋外賞月。坐在馬紮上看見前面的月光如霜!是《床前明月光》:床的前面的月光哦!,如果站在井的不遠處看井,井的前邊是那邊?井的前邊是李白!井的外邊的前邊是月光?是牆?是花草樹木?有必要隔著井賞月嗎?思路不通!屋外賞月,明月勾思,坐在馬紮上看著前邊地上的月光像寒霜一樣!這和李白當時心境一致!心境起寒意起霜意!結合自身境遇!不由得想起了溫馨的家!無意間隨口一首,不成想成為千古絕唱!大多數的千古絕唱都是無意間得來的!就像王羲之的狂草《蘭亭序》:酒酣興起之間,一氣一筆而就!成為空前絕後的絕筆!等待酒醒後大驚!再書!也不及酒酣興起那次境界!李白做這首詩作的當時境界和王羲之作蘭亭序的境界如出一轍!

不要查所謂的典籍以佐證床就是井欄!典籍沒錯!情景不一樣哎!生搬硬套不可取!大唐盛世,男女思想開放,鄙視禁忌,坐在馬紮上不是丟人的事情!大唐繁盛,包容性很強,西域胡人在大唐做官有的是!更不要說普通西域胡人自由出入大唐了!(同等時期的長安城是羅馬城的七倍大)。胡床馬紮是從西域胡人那邊傳入的!沒準還是當時非常流行的方便座具呢!

李白坐的床即胡床!也就是馬紮兒!輕便座具!


常談老生

指的是小茶几或者胡床。

床,安身之坐也。從木,片聲。字亦作床。古閒居坐於床,隱於幾,不垂足,夜則寢,晨興則斂枕簟。——《說文》

之前在MOOC上面聽《說文解字》這堂課時,武漢大學的萬獻初教授,根據字形並結合當時的背景,講解了《靜夜思》中的這個‘床’具體是什麼東西。

(因為是視頻,所以我大概整理了一下,把教授的講解打了出來。)

床的繁體字形是——床

床這個字形是有形象的。

首先這個床是木做的,這個木做的木頭的‘木’在甲骨文中形狀是一棵樹,下邊是樹根上邊是樹枝。(橙色標註)

這個木寫成了篆書(紅色標註)之後是


把它從中間撇開,右邊就是一個‘片’左邊就是‘床’的左邊,把它往地上一放,它就是一個小茶几。

我們根據床的字形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它是個什麼東西。

再者,因為在是唐代,宋代我們還沒有像我們這種高高的床。我們說宋太祖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說明那個時候睡的是塌,像我們這種高床是後來的事。

古時候的床是用來拐手的。

古人休息的時候是席地而坐。

一個人在地下,臀部放在腳踝上,手放在膝蓋上。

當坐累了以後呢,就把手拐在旁邊的小茶几(或胡床),隱几而臥,在上面休息一會兒。

那個拐著手的東西就叫床。


所以李白的這個“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應該就是一個和茶几一樣的小桌子。

可能在中秋夜的晚上或者是什麼時候,在院子裡有一個小小的胡床,他的酒杯放在上面,李白喝的暈乎乎的說,床前明月光。


學號三十五

李醉貓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後人爭論了上千年還沒有結果。“床",本屬沒有什麼可爭論性的,可李白偏偏喝得酩酊大醉時,寫下“床前明月光"之千古不解之句。就這個該死的“明月光",引起人們無限的暇想,各路大神高手紛紛各抒己見,所出之言比“明月光"還精采十百倍。明月光前的床,我們可用排除法,首先可排除的不是現代蓆夢思,不是專家吹噓的"玉石磁療大床”,不是學校廠礦宿舍的雙層碌架床,不是城中村企街女郎的簡易客床,……。這床不是,那床也不是,究竟是什麼床?今天終於被我“老叔又出山”破解了,李醉貓所說的床,是指沙灘上的“河床"。那一晚李白又喝高了,說話舌頭都大了,睡不著獨自到沙灘河床上散步,銀月如洩照到沙灘河床上,李白觸景生情,寫下了這千古之謎句;“床前明月光”……。



老叔又出山4

今人讀古詩詞最要注意的一關是同一個詞古今的演變,也就是古今意思往往是不同的.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句極為簡白,但是,古代的床是不是就是現代人晚上睡得床呢?據考證,不是.而且,區別非常大.

 《說文》:“床,安身之坐者。”在古代,床不僅是供人睡覺的工具,主要是供人坐的器具,像塌。在初唐,有一段時期“榻”“床”不分,因而李白所吟詠的床前,更是指雅緻的精巧的人們坐著的“床”前,可以想象,唐代人們在床前閒話春秋,吃著清甜可口的瓜果,天上一輪明月高懸,床前的人忍不住在這恬適裡覺得缺些什麼,哦,原來是故鄉的信息,思念的情緒……

而今,再欣賞下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們想象之中,不再是慵懶的床榻而是精緻的桌前……


老照片

這裡的床,應該是指的屋前的臺基,就是古代建築屋下類似地基的部分。古時候一般為木質結構,類似於現在的臺階。

李白的《洗腳亭》中:“前有昔時井,下有五丈床”以及《長幹行》中“繞床弄青梅”,還有王維的《鄭果州相過》中“床前磨鏡客”均應為此意。

想要理解這個床的意思,我們先來看看床。

床,是安身之坐者,那麼“床”,就是屋子安身之坐的地方,就是下面的地基部分。

然後重新理解起來,“床前明月光”“繞床弄青梅”是不是更能理解那種意境呢?“床前明月光”和蘇軾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所寫的其實都是一個地方,“繞床弄青梅”也是孩子們在院子裡繞著屋子玩耍,況且“下有五丈床”這一句,其他諸如井欄、坐具、臥具,怎會有五丈長呢?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在唐朝的時候,日本的文化是特別受到我們的影響的,在日文中,床就是指建築的臺基。

所以,我認為,李白的這首原詩句應該是這樣的:

以上為個人理解,關於這個床的含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慄丶

看了很多評論,我還是認為這個“床”應該指井邊的圍欄,而且還是比較高一些的圍欄,腿那麼高。

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是指普通的床或者窗,那就說明詩人在室內,室內怎麼能看見“地上霜”呢?所以這些可以排除掉。

另外,有朋友說是馬紮,詩人坐在馬紮上賞月,那就沒必要說“床前”明月光了吧,“身前明月光”什麼的好像更貼合一點(不考慮平仄什麼的,我亂謅的,反正就是這個意思)。而且試想一下這句話的翻譯“馬紮前一片月光”……這…一個馬紮,有點不值當的吧。

想來想去,還是井邊的圍欄比較靠譜,站在圍欄邊,欣賞月亮,而且我個人認為,月光下的水井啊,是個很靜謐澄澈的東西,怎麼說呢?幾個詞形容一下哈,靜、涼、孤單。這樣也是呼應了題目吧。


而且很多詩人包括李白很喜歡用“井”這個東西作詩,比如說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是白天的井,還有兒童,顯得活潑有活力。

小女子拙見,各位見笑啦哈。


小雅詩詞沙畫

不請自來

這個“床”,指的是地板!

唐代詩人張仲素與白居易二位詩人的唱和詩《燕子樓》最具證明“床”的地板空間概念。(燕子樓是名臣張建封之子徐州張尚書的愛妓盼盼的住所)

樓上殘燈伴曉霜, 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

滿床明月滿簾霜, 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 秋來只為一人長。 ----白居易

“合歡床”與“臥床”成年人自然懂內涵。 但樓上的“床”如果指睡覺的用具“床”的話, 那二位詩人不但庸俗, 簡直是太下流了吧。

難道說明亮的月光專照睡覺床,豈有不照地板之理?

有誰知道古人對“地板”是怎麼稱呼的嗎? 請問在古典小說或文字中看到過“地板”這一詞彙嗎?

全文在下面的帖子裡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0908a1c0100btfm.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