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北大精神的傑出代表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蔡元培像

2018年的中國文化藝術領域,註定無法繞開一個名字,那就是——蔡元培。

今歲,中國美術學院成立九十週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一百週年,北京大學成立一百二十週年。

這三所國中頂尖學府,都與蔡元培有著極深的淵源。

其中,中國美院的前身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央美院的前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都是蔡先生倡議創辦的。而北京大學,其前身雖是晚清京師大學堂,但其辦學宗旨、學術基礎和精神底色的真正造就者,無疑是擔任十年校長之久的蔡元培。

蔡先生是浙江紹興人,越人多節烈之士,其鄉先賢王思任曾有名言: “夫越乃報仇雪恥之國,非藏垢納汙之地也!”近代以來,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章炳麟、魯迅莫不如此。

晚清進士出身的蔡元培,以一介書生投身革命,加入同盟會組織暗殺團,丹心鐵血,死士手段,志必推翻滿清。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蔡元培書“國立藝術院”校名

民國肇始,蔡先生即傾力於教育,出任首任教育部長。繼之,又先後執掌北京大學、中央研究院,寄望於德先生和賽先生,開啟民智,再造國魂。他在思想文化領域,孜孜矻矻,深耕卅載,遺澤無量。

他胸懷坦蕩,見識洞達,不計個人得失恩怨,執事惟公。學運風潮失控,他可以留下一紙“殺君馬者道旁兒”,便掛印辭官,決絕而去。

他與魯迅兄弟有同鄉之情,交誼不淺,歷來多方關照維護。後因政見相左,漸行漸遠。魯迅時有刻薄貶損之語相譏,而先生待之依舊。魯迅逝世,他親為扶靈並執紼,撰輓聯: “著述最謹嚴,非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做空頭文學家。”並奔走斡旋,力促魯迅全集出版。

如果說民國精神的傑出代表,蔡元培無疑是眾望所歸的人選之一。

關於蔡先生的生平行跡與不朽功業,幾乎貫穿了一整部中國近代史,堪稱是一個浩大的研究課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以史為鑑,方可面向未來。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專場封面

2018年,恰逢蔡元培先生誕辰一百五十週年。

蔡元培,百五之齡,魂兮歸來!

在這個極具紀念意義的時間節點上,中國嘉德幸得厚賜,一組珍貴的蔡元培家族舊藏亮相,於此次春拍“大觀夜場”和“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中首度隆重呈現。

其中,既有徐悲鴻的早期代表作《秋林三駿》和林風眠的絹本佳制《羽禽四幀》,又有多件蔡先生的精彩書法墨跡。

我們知道,蔡元培在思想文化領域最著名的主張是“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其實,他也是在中國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以美育代宗教”是其教育思想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在北大期間,蔡元培就將藝術與美育納入北大教學之中,開設美學和美術史,親授美學,更“欲謀全國藝術之普及”。他作為在政學兩界具有卓著影響力的重量級人物,在美術人才的發現和培植方面更是功不可沒。

可以說,近代中國美術的長足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大力推動。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對美術界的青年才俊,蔡元培總是傾心結交,知人善用。徐悲鴻赴歐留學、劉海粟經營私立美專、林風眠出任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都離不開他的鼎力支持與提攜。

徐悲鴻、劉海粟和林風眠,可以說是民國美術界的三位旗幟性人物。

三人之中,徐悲鴻和劉海粟勢如水火,恩怨糾纏一生;林風眠的藝術追求和辦學理念,與前二人也是涇渭分明。三人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他們各自所代表的藝術取向與流派人馬,可以說是奠定了日後中國美術界的大致版圖。

在獨具慧眼的蔡元培看來,觀念之爭、認知差距和性格衝突都不是原則問題,人盡其才,各顯其能,才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剛需”。此中,即可窺見其兼容幷包,不拘一格,用人所長的博大胸襟和恢宏器局。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17 徐悲鴻《秋林三駿》

尺寸:91×180.5cm

估價:RMB25,000,000-35,000,000

題識: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九,悲鴻。

鈐印:徐悲鴻印

著錄:《徐悲鴻年譜長編》第26頁,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年版。

出版:1.《新民晚報》1987年1月4日,第6版。

2.《夜光杯文粹》(1987-1991),第931頁,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版。

上款:“孑民先生”即蔡元培(1868-1940),此件即1918年重陽節時,徐悲鴻畫與蔡元培之作。其它詳細資料可見拍賣資訊。

說明:1.王震著《徐悲鴻年譜長編》中關於本幅有如下描述“作水粉畫《三駿圖》一幅,長六尺、寬三尺,題跋與落款為‘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陽,悲鴻’,並蓋有徐悲鴻的白文印”。本幅年款所落為“戊午重九”,與徐譜所述有一字之差,推測當為著書時筆誤所致。敬請競買者注意。

2.《秋林三駿》成畫距今時已過百年,“文革”中此畫曾被抄沒,“文革”後再歸原主。 1987年1月4日《新民晚報》第6版,一篇署名“江鴻”的文章對這件《秋林三駿》進行了報道,並刊印畫影於其上……其來源、流傳一脈以繼,鑿鑿無疑。

1918年,初到北京的徐悲鴻經友人引見,得以拜識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蔡對徐氏畫藝讚賞有加,隨即聘其為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

其後,通過蔡元培的襄力相助,徐悲鴻官費赴歐留學之事得以最終成行,成為其人生的巨大轉機。如果說,哈同花園的姬覺彌是徐氏滬上生涯的貴人,那麼,蔡元培就堪稱其“北漂”歲月的最大伯樂了。

從此幀徐悲鴻精心繪製,贈送蔡元培的煌煌鉅製《秋林三駿》中,即可看出他對蔡氏的深深感戴之情。

徐悲鴻早年畫跡極為稀見,遍尋公私所藏,亦只有《諸老圖》、《康南海六十大壽行樂圖》、《三松三駿圖》等寥寥數幅。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徐悲鴻《秋林三駿》局部

是幅《秋林三駿》,以水粉作成,色彩豐富鮮明,色調和諧透明,使畫面具有很好的空氣流動感。黑、白、紅三匹駿馬的造型準確,以光影塊麵塑造為主,局部輔以線條勾勒,展現出徐悲鴻不俗的寫實能力,已及他對西洋繪畫技巧的熟識。康有為“寫生入神”的讚譽,非虛言也。

此作可謂是研究徐悲鴻早年學習交遊的重要資料,其中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十分豐富,對於徐氏藝術研究亦是極為難得的範本,其學術、藝術、市場之價值,實難估量。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18 林風眠《獨釣西子湖畔》

尺寸:18.5×53.5cm

估價:RMB150,000-250,000

題識:孑民先生指正。弟林風眠,一九二八,西湖。

扇骨:十一檔紫檀扇骨。

說明:上款“孑民先生”即蔡元培(1868-1940),詳細內容可見拍賣資訊。

蔡元培與林風眠的交遊,則可以追溯到旅歐期間。他對林的才華非常賞識,並曾資助其生活。

1928年,蔡元培力排眾議,任命28歲的林風眠為杭州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造就了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一位大學校長。

蔡元培親題校名,並攜夫人親赴杭州主持開學儀式。“同時,為表示對28歲的林院長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蔡元培不住西湖新新旅館,專門下榻葛嶺山下林院長木屋陋室,儘可能以其威望為林風眠領導藝術院順利實施美育工作壯行色”。其女公子、民國名畫家蔡威廉也任教於國立藝術院。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19 林風眠《羽禽》

尺寸:26×44.5cm×4

估價:RMB2,800,000-3,800,000

題識:(一)林風眠,一九三〇,西湖。

(二)林風眠,一九三〇,西湖。

(三)林風眠,一九三〇春,西湖。

(四)林風眠,一九三〇,西湖。孑民先生、夫人指正。後學林風眠敬繪。

鈐印:林風眠一九三〇(二次、畫)、林風眠(畫)、林風眠(畫)

上款:“孑民先生”即蔡元培(1868-1940),其他詳見拍賣資訊。

此次亮相的林風眠《羽禽四幀》,同樣是寫奉蔡先生的精心之作。

此四幀作於 1930 年,均為盈尺之幅,以彩墨繪於絹上,是市場中罕見的林氏早期精品。

彼時林風眠執掌國立藝術院已有兩年,教學與實踐均已逐漸步入正軌。對於中國畫的變革道路,林風眠認為:一要以自然為對象,尋求質量、色彩、性格和單純化的表現;二要改進繪畫的材料、技巧和方法,追求自由的個性化描寫;三要以科學方法進行基本訓練,從正確重現對象求得創造之基礎。

從此四幀羽禽中,可以清晰看出其無拘無束,自由灑脫,求性情而不求肖似的繪畫面目,風格單純自然,運筆落墨迅疾有力,展示出嫻熟的西畫技巧。

他的藝術追求,我們亦可從中一窺端倪: 在藝術上“中西調和”的探索,力圖在造型、色彩、空間處理等方面尋找契合之處,融匯中西之長,為變革中的中國畫尋求新路。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1 蔡元培 行書陸游《怡齋》詩

尺寸:127×31.5cm

估價:RMB300,000-500,000

題識:目寒同學兄雅屬。蔡元培。

鈐印:蔡元培印、孑民

釋文:東湖仲夏草樹荒,屋古無人亭午涼。萱房微呀不見日,筍籜自解時吹香。野藤蟠屈入窗罅,溼菌扶疏生屋樑。跨溝數椽最幽翳,漲水及檻雨侵牆。靜涵青苹舞荇藻,閒立白鷺浮鴛鴦。芙蕖雖瘦亦瀰漫,照眼翠蓋遮紅妝。水紋珍簟欲卷卻,月團素扇嬾復將。

鑑藏印:澹臺靜農所藏

出版:《新民晚報》1998年10月14日,第25版。

上款:“目寒同學兄”即張目寒(1902-1980),安徽霍邱人。關於其人詳情,可參見拍賣資訊。

說明:關於本幅,《新民晚報》1998年10月14日第25版曾對此進行報道。其他詳情可見拍賣資訊。

此次推出的還有多件蔡元培的墨寶手澤。

蔡先生既是前清翰林,又曾遊學歐陸,堪稱融匯中西,學養深厚,再加之其博大的藝術和美學思想,皆體現於字裡行間。他的行書自有一種澹宕挺拔、蘊藉清新的獨特氣息,可稱一格,非書以人貴也。

這些遺墨之中,《行書陸游“怡齋”詩》為書贈民國政要張目寒之作,並經臺靜農先生珍藏;《行書陸游 “感秋”詩》成扇,為書贈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易培基之作,此二作既是代表其典型風格的佳制,亦是民國政壇學界交遊往還的珍貴佐證。書贈敦信先生的《行書五言聯》,筆力雄健,字勢開張,氣象宏闊;節錄《論語》書於 1927 年,朴茂從容,氣度不凡。

此次嘉德春拍的這組蔡氏遺珍,堪稱件件精彩,意義非凡,讓我們彷彿踏入時光的逆旅,恍惚間回到了那個並不遙遠的時代,一個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都變得真切鮮活起來。

至於其所引發的巨大關注,亦是預料之中了!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0 蔡元培 行書節錄《論語》

尺寸:81×149cm

估價:RMB500,000-800,000

題識:中華民國十六年八月八日,為怡和軒書。蔡元培。

釋文: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出版:《蔡元培先生手跡》,第8頁,圖13,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上款:“怡和軒”或為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1923年陳嘉庚擔任怡和軒主席,陳嘉庚創辦集美學校時需委託,蔡元培在京物色老師,籌辦廈門大學時,蔡元培亦為籌備員。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2 蔡元培《行書七言聯》

尺寸:147×38.5cm×2

估價:RMB500,000-800,000

題識:叔謙先生雅屬。蔡元培。

鈐印:蔡元培印、孑民

釋文:泛舟菰脆鱸肥地,把酒橙黃橘綠天。

出版:《蔡元培先生手跡》,第30頁,圖52,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上款:“叔謙先生”或為龐叔謙,盛宣懷重要幕僚寵仲雅之弟。曾任順德、廣平、河南武安等處電報局總辦,以及漢治萍公司要職。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3 蔡元培《行書五言聯》

尺寸:146×39cm×2

估價:RMB500,000-800,000

題識:敦信先生正。蔡元培。

鈐印:蔡元培印、孑民

釋文:風雲激壯志,琴歌發清聲。

出版:《蔡元培先生手跡》,第30頁,圖51,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4 蔡元培《行書七言聯》

尺寸:147×38cm×2

估價:RMB500,000-800,000

題識:知翀姻兄雅屬。蔡元培。

鈐印:蔡元培印、孑民

釋文:焚香細讀斜川集,候火親烹顧渚茶。

出版:《蔡元培先生手跡》,第31頁,圖54,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5 蔡元培《行書七言詩》

尺寸:135×34cm

估價:RMB300,000-500,000

題識:伯君同學兄雅屬。蔡元培。

鈐印:孑民

釋文:嶽麓雲深麥雨秋,滿傾杯酒對湘流。沙邊細柳牽行色,水面輕煙畫別愁。

出版:《蔡元培先生手跡》,第29頁,圖50,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上款:“伯君”即陳伯君(1895-1969),名紹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師事事黃侃、黃節、馬敘倫、吳梅諸先生,畢業後從事教育、新聞等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務院教育部、高教部秘書和研究員。性耽文史,長於詩詞,著有《雙蕉草廬詩詞稿》五卷、《阮籍集校注》等。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6 蔡元培《致席洋先生手札》

尺寸:150×40cm

估價:RMB300,000-500,000

題識:此復,並祝著綏。蔡元培敬啟。廿二、八、三。

鈐印:臣蔡元培

釋文:席洋先生同志:奉惠書敬念鬻書助餉之盛意,不勝欽佩。賜書屏聯,神似道州,拜領謝謝。

上款:“席洋先生”或為杭海,字席洋,號雲濤仙子,安徽合肥人,南社詩人。早年曾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並任孫中山、孫科秘書多年。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7 蔡元培 行書「南華女校」

尺寸:67×133cm

估價:RMB100,000-150,000

題識:中華民國十九年,蔡元培。

鈐印:蔡元培印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8 蔡元培 行書陸游《感秋》詩

尺寸:18.5×46cm

估價:RMB150,000-250,000

題識:節放翁感秋,書奉寅村先生正之。弟元培。

鈐印:孑民

釋文:會稽八月秋始涼,梧桐葉落覆井床。明月縞樹繞驚鵲,露下溼草啼寒螿。丈夫行年過六十,日月雖短志意長。

上款:“寅村先生”即易培基(1880-1937),湖南善化人。畢業於湖南方言學堂,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後參加武昌起義,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黎元洪的秘書。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館館長。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29 劉海粟《勁松圖》

尺寸:137×68.5cm

估價:RMB100,000-200,000

題識:(一)氣壯勁松千秋在,萬古長青。紀念蔡元培先生逝世四十週年作。後學劉海粟年方八五。

鈐印:劉海粟、海翁、曾經滄海、心跡雙清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30 劉海粟 行書《揚州慢》

尺寸:66.5×112.5cm

估價:RMB100,000-150,000

題識: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劉海粟年方九十。

鈐印:劉海粟印

釋文:蔡元培先生銅像奠基儀式。《揚州慢》。五四揚旗,京都絳帳,六州雅譽無倫。憶七旬盛會,海上酒千樽。不以鈍頑思棄我,春風駘蕩,舊夢常溫。痛烽煙瀰漫,九龍欲請長纓。天晴雨過,在花叢,重晤先生。對炯炯阿睹,劍眉舒展,似吐宏論。有桃李盈天下,真面目,永刻人心。喜多情青史,重評先哲殊勳。

①五四運動先生長北京大學。

②先生七十古壽,海粟與張學良、錢新之、顧維鈞、許壽裳、黃炎培、沈恩孚、周仁、張壽鏞、劉抗、周谷城、朱屺瞻、王個簃等數百人,於上海國際飯店,設宴祝壽。

③先生去世前夕,海粟自上海赴印尼辦畫展,途經九龍,前去拜訪,先生憤日寇橫行,渴望報國。

北大!百廿的“話題”校長,最有料的必須是這位!帽哥說事

0331 蔡元培所獲勳章、紀念章十枚 銅鍍銀菊花蝴蝶、孔雀牡丹紀念杯一對

尺寸:獎盃高31cm;寬22cm

估價:RMB150,000-200,000

說明:1.本標的計有獎盃一對,獎章十枚。

2.獎盃為銅胎鍍銀獎盃一對,上有菊花蝴蝶、孔雀牡丹圖案,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整個銀盃厚重豐滿,近察精巧絕倫,上下呼應,渾然一體。獎盃底座見“中華民國建設紀念。梅屋吉莊”字樣,以此可知此對獎盃贈者為孫中山摯友,中國革命的堅定支持者,日本著名商業鉅子,梅屋莊吉。梅屋莊吉(1868-1934),日本長崎人,1895 年2 月在香港與孫中山相識。 為建興中會總會,同時募集經費準備發動第一次武裝起義,在老師康德黎的介紹下,梅屋莊吉和孫中山相識於香港。梅屋認為孫中山領導的中國革命不僅是為了一個國家而是為了整個亞洲, 他決定要用行動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遂即承諾“君若舉兵,我以財政相助”。後來梅屋莊吉就用他一生的行動來實踐諾言,他甚至把資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作為自己人生的目標和發展實業的動力。據不完全統計,他先後援助孫中山領導革命活動的經費, 摺合現在幣值達十億多日元。孫中山為有一位始終與自己共鳴的“同仁”而欣慰,他題寫“賢母”、“同仁”給梅屋,梅屋稱孫中山為“生死與共的友人” ,兩人之間的友誼長達三十多年。此一對獎盃為梅屋莊吉相贈蔡元培之物。

3.獎章十枚分為:一等嘉禾勳章一枚;五等嘉禾勳章一枚;中華民國國徽一枚;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徽章一枚;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章一枚;中央政治會議浙江分會證章一枚;民國十七年全國教育會議徽章一枚;民國十七年中華國貨展覽會徽章一枚;中華圖書館協會年會會徽一枚;中華民國大學院院徽一枚。

關於我們

豐華臻傳,是國內藝術市場首家藝術品經紀代理機構,自成立以來,利用全新的自媒體傳播方式,積極弘揚行業正能量,全面致力於藝術市場的推廣與助力。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其實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

藝術品經紀人的職責就在於以專業的學術素養、豐富的市場經驗與過硬的職業操守和誠信,幫助藏家理性構建自己的收藏體系。收藏是一個特殊行業,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操作。

若有需要,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